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科学生活》2003,(8):34-35
莱德曼教授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曾对一批有抱负的大学生做了个演讲,题为《低报酬、超工时》。一周后,莱德曼收到了一位听过演讲的年轻大学生寄来的一封很有想法的信件,莱德曼教授为此作了详尽的答复。从中,可以看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怎样看待科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继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埃及较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同时,其高等教育系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与挑战,如高等教育中央集权管理体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以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中心的双轨教育体制所带来的不平等和混乱等.针对其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埃及政府坚持实施教育兴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应对之道,努力摆脱困境.但如何使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然是摆在埃及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3.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继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埃及较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同时,其高等教育系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与挑战,如高等教育中央集权管理体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以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中心的双轨教育体制所带来的不平等和混乱等。针对其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埃及政府坚持实施教育兴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应对之道,努力摆脱困境。但如何使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然是摆在埃及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家族的遗泽,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代之后就消失了,这其实是民间"富不过三代"的另一种表述。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家族跨越了这样的陷阱,历经数代依然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比如人称"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近代就出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名外交家、三位大科学家、4个国学大师、5位政协副主席以及数十位院士。  相似文献   

5.
带钱谈恋爱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开学时父亲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后得知,和她同寝室的三位同学中,一位是贫困生,家里每月只给生活费200元;一位父亲是老板,每月生活费千元以上;还有一位叫纹纹的,父母也是工薪族,每月家里给600元。班里大多数同学家里也都  相似文献   

6.
正在英国英格兰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尔市,有一座长8.5米、宽3.6米、总面积不到31平方米的平房,平房外是一个迷你小花园。从外表看,这就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居民房,但这却是一所大学。这所小小的大学只有3间教室、一位老师,从建校至今的二十多年间,  相似文献   

7.
廖人中 《职业》2016,(10):79-79
有一所大学邀请一位资产过亿元的成功企业家来校演讲,在自由提问时,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问:我经历过多次校内创业,可是没有一次成功,最近参加多次校园招聘也没有一次获得签约机会。请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怎样才能成功?这位企业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述了自己登山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苗佳 《现代交际》2014,(4):256-256
每一所成功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藉以振奋、激励和凝聚人心,促使大学更好的发展,师生不断成熟。而大学精神的不断沉积、凝练,则需要大学中每一位师生的共同营造。本文通过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视角,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具体工作,浅谈了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物聚焦     
《职业》2011,(31):73-73
屠呦呦:“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屠呦呦,一个因特别而好记的名字,属于一位年过80的中国女药学家。这位发现了治疗抗疟病药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2011年9月23日,出现在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这是中周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屠呦呦被誉为“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相似文献   

10.
一个正在上大四的女大学生,一个刚大学毕业的21岁姑娘,在成都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案件:她们以感谢恩师为由,潜入成都一所重点中学,不但洗劫了女校长的家,还强行拍摄女校长的裸照进行威胁敲诈……实施罪恶行动的两位女大学生做梦都不会想到,作案后仅一天时间,她们便双双落入了法网。变调的大学生活李莉与黄颖是川东一所中学的同班同学。1998年高考,黄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城一所大学,而李莉则以2分之差名落孙山。复读一年后,李莉也考上了省城成都的一所重点大学。两位同在—个城市念大学的老同学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李莉学习很用功,成绩名列前茅,大学一年级就获得了奖学金。黄颖比李莉小两岁,容貌姣好,头脑特别聪明。2001年3月一个周末,李莉来到黄颖的学校。"今儿周末,我们去学校舞厅放松放  相似文献   

11.
廖仲毛 《职业》2016,(19):75-75
有一所大学邀请一位资产过亿元的成功企业家演讲,在自由提问时,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问:“我参加过多次校内创业,可是没有一次成功,最近参加多次校园招聘也没有一次获得签约机会。请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怎样才能成功?”这位企业家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讲述了自己登山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全国有‘副部级’大学31所;不仅大学分为‘副部级’、‘正厅级’,任何一所学校内部也是‘部—厅—处—科’一字排开,传  相似文献   

13.
温颖韶 《职业》2007,(12):113-114
诺贝尔奖得奖者、美籍华人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读者,多次打电话给我,说他有一个重要的人生问题,很诚恳地请我拿一个主意。每一次打电话,他都是这样诚惶诚恐地先说:很冒昧打扰您,但我是您的读者,我知道您曾经也遇到过今天同样的问题。他是一位大学毕业生,现在某县  相似文献   

15.
张威 《职业》2008,(1):60-63
一位大学女教师职业困惑引发的思考 叶子老师是一所大学的专业课老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总是觉得倦怠,工作提不起精神。尤其是这半年,她对工作没有一点热情,在生活中觉得也没有自己特别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平时除了上课,很少与其他人交往。她一度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本来计划去看心理医生,恰在这时,她收听到了市广播电台关于职业、职场方面的节目,才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不是心理问题,而是职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芬森是丹麦著名医学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到了晚年,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之下,芬森从很多慕名而来的医学界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坚持。  相似文献   

17.
杰克和杰森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老家在山区。兄弟俩出生时,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把杰森送给了城里的一位亲戚收养。虽然两家人彼此之间也经常往来,但是,父母发现,不知是条件关系还是别的原因,杰森胆大泼辣,敢作敢为;而杰克却显得生性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好在两个人都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巧的是居然是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18.
好风景在路上曾舞这是多年时的一件事。那时,我在一所大学任教。同房间的小齐有一位亲戚,在学校车队开车。他是山东人,五十多岁,木讷,但有时说出话来,能把人吓一跳——比如,有一位女教师,平素跟丈夫好得跟一个人似的。那天,不知什么原因,让丈夫打了一拳,她伤心...  相似文献   

19.
<正>居里夫是(Marie Curie1867-1934)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自从1897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之后,100多年来,称颂他们的文章、书籍从未间断。这里摘取的是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一、英汉对比翻译能力的缺失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中国无人问津诺贝尔奖的关键是没有好的英文译本.一语道出了中国外语教育面临的尴尬事实:理解不到位,翻译技巧不掌握,英语及汉语写作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