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人们接受的教育越来越多,但知识社会中与人们的意愿相违背的结果是,很少有人能够适应这种转变。您对此是否有所担心呢?是的。我认为,我们正在向一种劳动集团数量越来越少的社会或经济模式发展,这可能与总入口有关,活劳动力实际上会开始变得更少。人们曾经对过去的30年作过许多预测,认为自动化将使就业大量减少,当然这样的事从未发生过。所发生的却是,管理业和服务业处于停滞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我校兼职教授高放同志,四月二十四日在我校作了《第三次浪潮》的学术报告,本文是他报告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美国《纽约时报杂志》编者按]:未来学家爱尔文·托福勒说,改变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浪潮”,是约在一万年前由于农业革新所引起;而“第二次浪潮”,则是大约三个世纪以前由工业革命而引起。在他的那本最新的著作《第三次浪潮》里,托福勒先生辩论道:当今世界工业体系在历史变迁的又一个浪潮的冲击下正在瓦解。他认为,我们时代的危机——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组织、经济和家庭结构——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第三次浪潮文明的先驱,它将为较好的生活提供一个惊人的机会。这本书为这种可能性所提供的证明,从能量和通信系统,一直到金融和文化方面,并且进而暗示新的文明将给人类的个性及社会的性质带来重大的变化——孩子们将在较早的时期就被培养担负起成人的职务,工人们将探索劳动的意义,可以料到他们会向老板反唇相讥,男人和妇女将超越主观和客观的老一套的性的旧框框。这些就是下面这本书的摘录中所描述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4.
冯凭在《学术月刊》1988年11月号上发表文章,用长波理论分析新技术革命,并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说提出异议,对“反工业化”思潮作出独特的评价。长波理论,是康德拉提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提出的经济长期循环理论。第五次长波的主导性技术进步因素是信息、硅、太阳能和空间。冯文认为,当前的新技术革命应该是第五次长波,而不是第三次浪潮。中国是一个工业化起步较晚、程度较低的国家,和世界经济的衔接交融不十分紧密。但  相似文献   

5.
不能记住过去,就不宜生存于未来。这就是我读了美国第一流走红的预言家爱尔文·托福勒先生写的新书(《第三次浪潮》后所得到的阴郁的印象。该书是七十年代初期那本压倒一切的畅销书《令人震惊的将来》的继续研究。它和前书一样作了既使人兴奋,却又是草率从事的分析,并且同样是用玩弄的手法来对待历史和时事。  相似文献   

6.
7.
8.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伴随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特别是在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极端主义成为威胁全球安全和各国政治稳定的新的安全隐患的背景下,重视民族观教育的战略地位,丰富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创新民族观教育的形式,对于自觉抵制民族主义浪潮的不利影响、巩固我们的国家政权、形成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爱尔文·托福勒先生十年前写了《令人震惊的未来》一书以来,他的名字已成为预言的同义词了。《令人震惊的未来》一书已经有50多种语言的译本,销售量达700万册。目前托福勒先生的新作《第三次浪潮》一书,重新列入畅销书的行列。此书的主题是废弃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该书于今年三月出版,已印了第三版。托福勒先生承认,他的结论是有争议的;但他说,他的方法却和任何新闻工作者没有多大不同。“我和其他的未来主义者都是新闻工作者出身,我所依据的是社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政治学家寒缪尔·亨廷顿把 70年代中期以来遍及全球的民主化运动称为“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他认为 ,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民主化浪潮 ,每次民主化浪潮都有一批国家实现了民主化。“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是 1 974年从欧洲南端涌起的 ,葡萄牙、西班牙、希腊三个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 ,民主化浪潮蔓延到葡萄牙。西班牙的前殖民地拉丁美洲 ,一个接一个的军人政权还政于民 ,到了 80年代末 ,这片大陆已基本实现了民主化。 80代年中期 ,主民化浪潮涌入亚洲 ,菲律宾、韩国等权威主义国家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 80年代末和 90…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是一部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未来学著作。作者自称曾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书中关于西方未来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的观点,一方面反映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因而是值得我们认真注意和研究的;但同时也应看到,资产阶级学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急和动荡,因此对书中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原理、替资本主义作辩护的观点,我们也必须予以鉴别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在此后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致方针和具体政策不断充实和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共两党进行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人为的及历史的原因,台湾与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全国近百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与"历史"概念的解读,显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本质,以及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过程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从其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解析着手,剖析人类现实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与现实性,可以让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出来。其中,对"物"的解析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的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其贯穿于"历史"中的客观规律客观法则。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涵义的分析,涵盖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赋予和实现人类存在发展可能性的过程、精神生活依赖物质生活展开的过程、人类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矛盾运动的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指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看最容易理解。这一富有深意的启发性论断为拓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开掘并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指明了一个重要视角即分工的视角。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和“蒲鲁东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分工的本质并彰显出分工的社会关系内涵,从而赋予分工以透视现代人的生存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考问“人的存在”是哲学的永恒议题。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对人的本质作出正确阐述才彰显出它的科学性内涵。马克思从现实性、本质性及发展性等角度对人的存在样态进行了理论思索,全面立体展现出“人”的内容。“现实的人”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生长点,对这一概念有效展开所形成的对社会结构性和历史性问题的审视,又是批判理论的旨趣所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视角,可概括出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三重内蕴:劳动(实践)构成了人的现实存在;社会关系确证了人的本质存在;自由时间发展出人的积极存在。梳理“现实的人”在不同语境所表达的问题关切,有助于深化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及资本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自建国以来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建国前后,其特征是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将其还给农民,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农民即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劳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初步改善了农民的贫困生活。这次革命一直延续到合作化结束。但是,一九五八年,我们搞了全国范围的人民公社化,使土地的经营权离开了农民,他们无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也使他们缺乏劳动积极性。所以,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尽管我国有4/5的人口种地,却无法满足全国对农产品的需要,中国农民仍然在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次农业革命始于一九七九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内容是在全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和包厂到户责任制,到一九八二年底,全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占生产队总数的92.3%。由于土地的经营权重新还给农民,再次激发了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考察发现,文化作为影响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度远远超过了前两次浪潮。民族问题从其产生根源到发展方向,从其表现形式到解决过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了文化影响力的指向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匈牙利经济改革的背景、特点、内容和结果,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认为他们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政治民主化是经济改革的前提,农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突破口,计划体制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关键一环,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文章对匈牙利在经济改革中曾经出现的动摇和倒退,也进行了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彻底地体现了这一本性。正是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自己哲学内容,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分析以及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人的资本主义的存在方式,把自己的哲学标注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也把作为人学的哲学推向了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