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今年第一期上,登载了读者林玖一的来信,就时下国人的混世现状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大量的来信来稿,他(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读者来稿的踊跃和地区波及面的广泛使我们欣慰地感到,这次讨论是抓到“点子”上的,因而是比较成功的。由于我们社会中滋生“混”的条件依然存在,“混”的现象也就不可能一下子消除,然“混”的讨论毕竟是要暂告一个段落的。我们期待着亲爱的读者继续给我们出类似诱人的题目,让那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丑恶现象在众人的口诛笔伐中丧失其生存的土壤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每一社会乃至每一社会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语言,它是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而今,有一种社会心态很令人担忧,反映在语言形式上曰之为“混”诸如:读书的曰“混张文凭”;有点官衔的曰“混只位子坐坐”;经商的个体户曰“混几张分意思意思”;更多的人则曰“混混日脚”、  相似文献   

3.
蒋承勇 《浙江学刊》2000,(2):128-131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它是对传统的理性人本意识的反拨。但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文学明显表现出对新的“理性”与“上帝”的追求,显示了对更高意义上传统人本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张慧 《东西南北》2013,(9):30-31
1位男护士,1位IT专家还有1位单身妈妈,他们都是三四十岁,受过良好的教育,此前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并且都属于一个叫做“五星运动”(M5S)的新兴政党。而就在几个星期之前,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自己祖国意大利的国会议员。  相似文献   

5.
“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非始于今天。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人在倡导混了。老庄的“无为而治”,实际上就是把混作为治国的良策:“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庄的无为政治主张,真是把混说绝了,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混”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方面要有基本生  相似文献   

6.
“混”,已被不少人挂在嘴上。对于它的含义,如果想从词典里找到一个确切的注解是很困难的。混杂,有纷乱的意思;混合,有搀和的意思;混然,有蒙昧、不分明的意思;混沌,有无知、不清晰的意思:混充,有假冒的意思。还有混日子、混饭吃,有糊里糊涂过去、不积极工作的意思等等,似乎没有一条注释能确切地表达人们所说的那个“混”字的意思。人们生活中所说的“混”,它的意思是相当丰富的,但人们不必翻词典也能理解它。人们说自己在“混”,并非一定是坏事。因为,“混”也含有自谦、自责的意思,没有业绩,没有成效,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于是说在“混混”。但是把“混”作为一种生活哲学,那就不好了。有人自以为“混”得不错。什么样才算是混得不错呢?据说“混”得好的有四个特征:一曰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二曰能尽量少干活,三曰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7.
也谈“混”     
编辑同志: 读今年一月你刊上的《混: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编者按”,颇有感触。在此谈谈对这问题的一点看法。首先,我同意林玖一的看法:“当代中国社会还不是一个高度健康的社会”。客观现实中的确存在“混”的现象。而作为口头语的“在哪里混”、“混得怎样”、“混混日子”、“混得不错”……,已成为习惯,似乎无多大指责的必要,问题看它的实质如何据我所见所闻,真正主观上存心“混”的人也不太多,之所以”混”,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前一些制度上有缺陷、弊端(特别是用人制度),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我们的周围弥漫着一股惰性气体——“混”,人们以“混”的态度和“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八小时的工作时间经过一番巧妙的计算和分配,其中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可以“混”过去的。“混”的方式又因人而异,可谓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八小时以内公家的事尽量少做。如果说,以前是“上班混日子,下班打冲锋”的话,那么现在即使是下班以后,个人的业余生活也较之以往闲适了许  相似文献   

9.
“混”实乃为现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现象。在国家公务人员中也不乏其人,不仅基层有,中层有,高层也有。它们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有人概括为三大类:基层干部中有的以酒肉穿肠,醉过一天。有些人一上班便互传信息,“今天到我家去玩”,随之,召之聚来,聚之便喝,喝之便醉。一天便可在兴奋之中度过;中层中有的则以一张报纸看一天,一杯浓茶透青天,外再陪衬“侃大山”来度过  相似文献   

10.
“混”是当今流行的一大社会病。更有人指出这是一种吞噬我们社会机体的恶性肿瘤。有识之士的这般痛切陈词,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反映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对“混”的痛心疾首和盼望诊治“混”病的殷切之心。鉴于“混”病的形成与流行有着深刻和复杂的社会因素,从而决定了对它的诊治也要有一个辩证施治,综合治疗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可以有多种多样治“混”对策的选择。但是,任何一种选择都应着眼于治本的考虑,即要从根本上铲除社会上有些  相似文献   

11.
倘问现在的“国病”是什么?一字曰:“混”。在我们社会中,努力工作、勤奋上进,为国分忧,为民效力的大有人在,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这是事实。但是,浑浑噩噩,糊糊涂涂,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亦为数众多,这也是事实,而且是不可忽视的事实。说句并不夸大的话,“混”  相似文献   

12.
原始文化的复兴是现当代西方艺术的重要特征,代表了西方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商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巨大冲击的精神反应。高更是这一世界艺术潮流的突出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是既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又是筑巢引鸟的“巢”,更是城市商品经济迈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产品。 如今:轰动全国,日流量为2万人,累计接待游客已近二个上海市人口数的深圳“锦绣中华”景点,原是上海的方案、上海的设想,然而却在上海夭折?景点竞争激烈的北京,古迹林立却建成一个微缩景观“北京世界公园”。试营业的23天中,游客累计54万人,平均日客流量为2.3万人,门票收入883万元,公园其它收入也极为可观,仅以胶卷而言,其半天最高销售数为1万个!北京舆论媒介评论说:世界公园的建立,系北京丰台人民完全借鉴了“锦绣中华”的成功之道,建成了一个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制约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从民族精神、市场经济规则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民族精神这一论题,并从以德治国、建立诚信政府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诚信建设,最后落脚点是让诚实守信成为国民和企业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社会》1990,(7)
四川苍溪樊炜:象1840年鸦片毒害我们的民族和国民一样,“混”正麻痹着我们的民族和国人,吞噬着我们的时代精神,不得不使我们给予极其充分的重视和觉醒。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未老先衰”的年轻人,一大批“成熟的小大人”,对万事不感兴趣,流入无聊的清谈的“混”中,难于投身于创造性的实践中去,民族也随之变得庸顿,缺少勃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西方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它是对传统的理性人本意识的反拨。但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的作家都是非理性的崇拜者。特别是20世纪 50年代后,西方文学明显表现出对新的“理性”与“上帝”的追求,显示了对更高意义上传统人本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民众的启蒙——中国现代化失落的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而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的转型。在现代化的诸层面中,人自身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8.
19.
王月兵 《东西南北》2014,(13):76-77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事实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误读十分普遍。"吃不起茶叶蛋""在郑州火车站吃个泡面都要被围观",这些弱智程度爆棚的观点与网友们身体力行的互联网娱乐精神一经碰撞,便掀起了席卷网络的"炫富"热潮,炫富过后,很多人开始默默地相信:"台湾人连我们吃得起茶叶蛋都不知道。"其实,对于"吃不起茶叶蛋"这种偏见,大可一笑而过,就如那句话所说: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笑笑别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付出点代价。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月前,由广东医学界人士牵头制定的第十套医改方案提国家交卫生部。千呼万唤出来的医改方案是十选一,还是十合一,谜底在两会期间仍难揭开。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现有十套医改方案可能会让医院院长们很失望。如果没有医务人员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任何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