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工业社会中的人,其奋斗目标是从重点学校毕业,顺利进入一个好的企业,努力工作,进而尽情地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工业体制的确立,使这种目标不知不觉地在人们心头扎下了根.与工业主义紧密相联的物质主义使人也物质化了.而且在竞争中,人的价值只能作为一个劳动单位.因此工业社会并没有使人们受益,人们中间笼罩着一层凄凉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个法律部门,其价值目标是多元化的,这其中,哪一种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几种主流学说认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公平、民主、效率和自由等方面.然而,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在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财富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法应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人们最大化地积累社会财富的动力.所以,在法的诸多价值目标中,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效益和公平.其中,经济法的效益价值取向应是社会整体效益价值取向;公平是以社会本位为基础,是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青年属于社会,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群体。现实社会造就的环境、产生的变革决定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我国处在改革、开放之际,怎样看待当代青年,怎样评价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几年来人们时常评及。我以为:论青年,首先要面对社会、面对青年;要理解当代社会,理解当今青年。就社会论青年,就要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大背景中考察青年。社会生活的复杂化造就青年思想、行为的多层次性。在青年整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青年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传统的按年龄划分人生阶段的做法,难以把握青年的本质。青年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现象的总体认识,构成了人们的青年观。文章在对青年现象的产生、发展进行概略回顾的基础上指出青年现象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物。具有现代意义的青年概念,是和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是由人的内心世界的主观方面逐渐向社会经济的客观方面转移,并由此确立它的基本的社会属性。青春期的结束,作为一种社会的观念意识,是社会权利关系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转移的反映。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前喻性的特征。青年文化是变革的必然的序幕。青年意识上的变革,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的变革,将推动人们去变革社会规范和体制。  相似文献   

5.
赵红勋 《创新》2012,6(6):103-107
青年亚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形态,是在以主流文化为主导的社会语境中,展现了处于边缘地带的青年群体的特有文化体系。青年亚文化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在其积极地与社会靠拢的同时,又不断地疏离社会生活,满足一种虚拟真实的文化状态,表现出了其反叛主流文化的决心与勇气,同时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也在各种思想激荡与利益交锋中走向断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宗教”是在西方世界(首先是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在“嬉皮土”运动以及“耶稣—人民—运动”风靡一时而失去其魅力之后,这一代青年人的社会结合还未得到稳定,“青年宗教”的新宗教运动的浪潮就对他们产生了全面影响。这一新宗教运动出现于70年代后的社会舞台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在有关文献中,“青年宗教”运动被一致地诊断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社会感到失望时的一种宗教补偿。宗教问题和世界观问题的内行的批评家F.W.哈克曾把“青年宗教”描绘成一种“反社会”运动,认为对青年人来说,通过这一运动,社会中不断增长着的“关于未来、安全和生活感受的失望”才变得可以忍受。一种与此相近的看法来自福音派研究会,该会在一次会议上认为,对“无意义”、“无家园”、“无方向”的日益强烈的感受,把西欧和北美的一些青年人引向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1986年将作为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载入史册。这一年是明显标志日本社会及文化将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一年。自70年代以来,日本基本上实现了“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或如日本人所说,日本已成为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失去追赶目标的当今日本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选择。1986年,作为数十年来酝酿积累的结果,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6):133-137
习近平青年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基础,涵盖了青年的本质和特征、地位和作用、教育和培养、组织与运动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的主要目标、重要内容、根本方法和实践路径等有着重大而深刻的论述。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重单个主体轻多方协同、重理论认知轻实际践行等新情况新问题,要用习近平青年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联动的合力育人机制,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强化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我国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同时涤荡着社会传统观念、习惯势力和人们的心灵,也在撞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青年的价值观.近几年来,曾出现过价值热.这一社会现象,尽管人们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却向我们展示了新的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量的讨论集中于对文化表现材料的反思,尤其集中于对大学文学必修课内容的反思方面,这些反思已被当成新的正统主题。在这方面肯定有着某种非常自然而尚未触动的东西。社会政治事件的变幻,理智和学术主题的演变,无疑能够引起人们对各种新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文化材料方面,一种保守的正统教条很快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社会失去联系,因此,它甚至不能与那些好思的神学家们(从T.S.埃利奥特到阿伦·布鲁姆)反复断言的东西保持内容上的连贯。相反,仅仅通过对这些文化表现材料的不断重新评价,通过个性、传统和道德价值所进行的反复考察,社会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审视,认清自己可能选择追求的目标。文化——准确地说,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领域——总是同目的论的想法纠缠在一起,而目的(telos)却从来没有被完全或详尽地表述清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极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创立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建立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与优越的社会制度密切相连。这种生活方式的社会类型就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当我们在创立新型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这佯一个总概念。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反映着该社会有机体的基本价值目标、并由此而形成体现其基本价值的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稳定系统。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同在对抗性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社会生活方式相比,是根本性的、重大的质变。那么,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优越性和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它为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历史正经历着跨世纪的深刻嬗变。随着科技、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旧的习惯性平衡已经被打破了,往日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失却个性、缺乏活力、纯粹靠公平、荣誉和自我牺牲精神维系的社会和谐受到了无情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伴随着对社会变革与自身利益的关注发生着不规则的震荡。既有的秩序正在消失,一切好像乱了套。这是一种冲突,一种理性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冲突,一种传统道德观念、行为模式与变革现实的冲突。传统的道德观念部分地失去了现实的基础。时代呼唤着新的道德体系的重构。于是,整个社会开始在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是有差异的.正义作为一种理念,是最高层面的道德衡量标准,在社会制度安排上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公正在分配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分配原则和衡量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是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公平属于基础层面的衡量标准,强调客观性,注重的是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带有明显的中性和"工具性"色彩.厘清这三个概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应用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荣辱观的伦理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以善恶为标准对人的行为所作的道德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道德情感体验。从宏观上看,它在道德结构中居于支配地位:它既决定人的行为的基本德性,又是人们制定道德规范的尺度;从微观上看,它对个体道德的形成起价值导向作用,表面看来是社会对人们行为所做的褒奖或贬损,实际上是以一定的荣辱观作为社会道德评价尺度之一,是社会以一定的善恶标准引导人们确立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因此,荣辱观是道德评价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十年动乱以后,人们痛定思痛,人的价值问题在我国青年中曾经引起普遍的思考和议论。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一度乘虚而入,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迷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对青年们思考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离开社  相似文献   

16.
吴小玲 《探求》2010,(4):72-75
流行时尚文化作为社会的一种亚文化,它所彰显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对青年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要了解当代青年流行时尚文化的表现及其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引导青年科学地认识和理性看待流行时尚文化,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涉及所有人的过程,它改变着个人和整个人类的定向、价值和行为动机,破坏人类对陈旧理论和学说的信任,使习以为常的权力设制失去作用或补充新的内容,促使形成社会群体的新形式,形成新的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是世界发展不可避免的结局。全球化对人产生的多方面后果之一是使人的生活时空缩小。全球化清楚地表明:它将导致失去对空间渗透性的监督,与此有关的功能由国家官僚向超国家官僚和新精英过渡,正在原则上改变着市民社会组织、社会相互作用及其法律保障的整个内部体系,国家机关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社会…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统社会化模式的消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廖龙辉 《社会》2002,4(1):11-13
20年前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写道 :“第三次浪潮正在做的 ,并不是去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 ,某些高视阔步出入于人们之间的英雄人物 ,而是使分布于社会的普遍性格发生显著变化。不是产生一个新人 ,而是产生一个新的社会性格。因此 ,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搜索虚构的人 ,而是去寻找未来文明最珍视的特性。”这一预言揭示了未来社会青年成长环境将与以前完全不同 ,而这种不同以往的社会化环境将产生“一种新的社会性格”。进入21世纪 ,人们惊奇地发现 ,托夫勒的预言正在逐渐实现 ,其基本动力是源于伴随世纪更替而悄…  相似文献   

19.
所谓称谓语,也就是人们互相之间称呼的一种语言符号,这种符号不仅具有代表某个个人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某些社会语言学的意义。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所特有的称谓语。如在机关职业群体里,人们称“书记”、“主任”、“科长”、“处长”等称呼的语言现象较普遍,这反映了社会机构的科层化和科层化了的社会机构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和形式。再如青年这一社会群体,尤其是城市青年小群体,在称谓语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互相间称呼绰号。并且绰号的意义往往不为小群体之外的人所知。青年的绰号有的是自小延续下来的,也有的是成人给取的,更多的是同学、玩伴、同事给取的。尽管青年的绰号五花八门,但大致根据下列几项因素取出: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已不再认为发展这个词和总的经济增长是同义词了。多数人都承认,这个词意味着朝向所希望的目标取得进展,因此并不是没有价值标准的。所以我们从进步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来考虑这些价值标准是完全恰当的,而发展的概念归结起来,就是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类的自由范围扩大。当人们对发展抱有这样的看法时,我们可以推断,发展是一个包括工业化、社会商品的平均分配和民主等多方面的过程。工业化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系统地应用并革新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