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秦山是舟山古代一海岛名,位于今舟山朱家尖岛。马秦一词的原意是西亚、南亚等地对大中国的称呼,也特指“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新疆于阗。马秦山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避风泊地,因此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目的港考察宁波在唐宋时期与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来推测马秦山的得名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源于西亚、南亚等地客商对宋的称谓“Machin”。  相似文献   

2.
凌欣 《21世纪》2014,(1):16-19
舟山是浙江省辖地级市,是我国两个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之一,由1390个岛屿组成,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群岛之中,以舟山岛最大,其"形如舟揖",故名舟山。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全市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  相似文献   

3.
元末明初,舟山群岛是方国珍及其余部反元抗明的最主要根据地。朱元璋为防止他们与内陆的反明势力联合,以防止“倭寇”为名,在舟山实行迁卫、废县、徙民措施,接着在全国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舟山群岛的废县徙民不仅造成舟山的渔农业长期荒芜、交通停顿、文教中断,而且引发海上武装走私猖摄,并导致所谓嘉靖年间长达几十年的“倭患”和“平倭战争”,使舟山及东南沿海的经济遭到更大的摧残。  相似文献   

4.
陈天禾 《华人时刊》2009,(10):29-29
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以东,是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古称海中洲。它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约相当于中国海岛总数的20%。主要岛屿有舟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岛。  相似文献   

5.
地名不仅是地理实体的称号,往往还代表了一方水土的文采风流.通过对舟山岛称名的历史源流考查,证实舟山岛名曾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绎,生动而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岛名由自然向人化的发展进程,体现了舟山群岛的历史沿革与人文积淀.  相似文献   

6.
一、由蛮荒走向文明的列岛在舟山群岛东部,有一组呈东西走向、狭长形的岛屿,因其介于岱衢洋、黄大洋之间,形状排列像长街,故名中街山列岛。列岛所在海域为中街山渔场,是舟山渔场主要捕鱼作业区。列岛包含大小近百个岛和数十个礁体。住人岛只有东半部的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其行政区划为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镇政府设在庙子湖,该岛北纬30of2勺6”,东经122”40’48”。舟山群岛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迁徙,第一次在明朝洪武十九年(1朋6年),第二次在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第二次迁徙之后,直到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  相似文献   

7.
定海县,是浙江舟山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县份。说它举足轻重,不仅因为它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在舟山诸县中是首屈一指的,它的主要县域又在舟山群岛最大的岛屿舟山本岛上;也不仅因为它是舟山地区行政公署的所在地;而是今舟山地区所辖的岱山、普陀等县,在历史上都是定海县的一部分,在清代至民国的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定海  相似文献   

8.
陈稜是隋朝将领,隋大业年间曾跨海远征琉球国。唐代后期开始,陈稜因远征琉球、威震海上的英勇事迹被舟山群岛的海民尊为海上保护神。宋元时期,陈稜远征琉球国曾途经岱山的历史认知逐渐在浙东地区形成,浙东士民也多将琉球国的位置确定为与舟山群岛相对的海上。明清时期,受海禁政策影响,陈稜信仰随着舟山海民一起内迁,内迁后的陈稜形象逐渐超出海上保护神的范围。清朝以后,随着海民回迁舟山群岛,陈稜信仰也逐渐在舟山群岛复兴,一直流传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舟山群岛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明代以前,舟山群岛是中国与东亚地区进行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在明代随着海商集团的崛起和西欧殖民者介入东亚海上贸易,舟山群岛成为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与资本主义全球贸易网的交汇点。而随着海上贸易活动的兴衰变化和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对海外贸易的态度变化,舟山的城市发展也经历了独特的变迁过程,在城市规模和城墙构造以及坊巷设置等方面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舟山渔歌号子曾经是活跃在舟山海洋渔业劳动中的劳动号子,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力量型和抒情型两大类,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舟山渔歌号子渐渐淡出历史,几近绝响.2008年,舟山渔歌号子申遗成功,但因为种种实际因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难以承继,其保护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对渔歌号子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搜集、整理不同渔歌号子,提高传唱度;成立政府间保护渔歌号子的专门委员会;加强教育、宣传和能力培养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月27日,从上海开往基隆的严重超载的太平轮在舟山群岛海域发生船难,近千名乘客遇难。本文以大陆和台湾的各种史料、新闻报道以及当事人的证言为基础,对太平轮船难史实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今后舟山和基隆港在航运、海洋渔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地名,首先是一种语言。这不仅因为任何地名都是由语言加以表示的,而且地名这种现象还具备了内部结构、所指对象以及特定功能等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但同时,地名作为社会现象、历史产物和地理事物,它又往往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这无疑是通过语言材料来表现的。所以,我们从语言的角度考察地名,不仅可以了解地名语言的一般结构规律及语用特征,还可以从中揭示出蕴藏在地名语言中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心态。 有“千岛”之称的舟山群岛,由1027座岛屿和816个礁石组成,其中已命名的岛947个,礁石816个。因为有的是数岛共一名,故实际岛名数为932个。本文把除十个列岛岛名外的922个个体岛名作为考察其语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渔船搭起的跨海桥梁 在福建厦门市的东面海域,有一个从空中鸟瞰形同哑铃状的岛屿,这就是金门岛。在金门与厦门之间有一片海域,当地人习惯把它叫作厦门湾。 厦门与金门一水之隔,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站在厦门的高处,用小望远  相似文献   

14.
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产生劳动号子的必要条件,这是民歌中所有劳动号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同时,劳动号子也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思想感情表达的载体,因此号子又具有表现功能。在川江行船的劳动中产生了《川江船夫号子》。在不同劳动条件下,船夫们创造了具有较强实用功能与较高艺术表现力的号子音乐,这些号子音乐生动地再现了川江行船的劳动过程和船夫们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5.
适逢假期,便随儿子一家自驾游,从上海出发去舟山群岛旅游。舟山市是我国沿海地区一个由1390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地级市。在浙江的平湖市驶上杭州湾跨海大桥到达宁波北的镇海区,再通过金塘跨海大桥到达金塘岛,经过两座跨海桥后,我们的车就直接到达了舟山第五大岛——朱家尖,距其仅有2.5海里之遥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末之前的"广州湾"一名,有海、陆二义。其最初所指当为吴川南三都田头岛、北颜岛南端与地聚岛所形成的一个海澳、海湾,其地势险要,极易成为海盗洋匪盘踞的基地,是高州府南部海防要地。因广州湾及其所属海域重要的海防地位,如今湛江港(湾)之原来吴川县所属的海域部分,又被笼统称为广州湾或广州湾洋面。这是广州湾一名含义的引申和扩大。广州湾之东岸北颜岛南端靠海的几个荒僻小村组成的行政村,也以广州湾为名,但这个陆地上的广州湾之名来自海上的广州湾,而不是相反。广州湾之所以闻名朝野,缘于海上广州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连岛、跨海是舟山村落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前提,“大桥经济”是舟山村落社会结构演变的内在动力。文章从家庭婚姻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三个角度探讨了“大桥时代”背景下舟山群岛村落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明中期以后,随着海洋捕捞业及海上贸易的发展,海域资源成为关系地方生计的重要资源。这一时期,国家在海域控制方面缺席,地方上各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划分、控制海域。在福州府,嘉靖、万历年间沿海势要通过在近海岛屿建立食盐专卖制度,借助官府力量排挤竞争者,控制了近海海域。盐帮设立后,商哨独占渔业资源和海上商道,引起与商帮利益无关的地方士绅的反对。福州府士绅董应举等通过废除盐帮荡平了帮商在海上的影响力,并借官府重整海防之机,取代盐帮控制了近海海域。由此可见,近海地区的食盐专卖与海域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盐专卖往往是控制海域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中国的食盐专卖制度具有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舟山旅游业迎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但同时也是对舟山旅游如何转型升级的一个新挑战.对舟山群岛女性旅游品牌进行了界定,在分析舟山旅游品牌建设现状的情况下,结合舟山海岛女性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首次提出舟山群岛女性旅游品牌的塑造,同时也对塑造舟山群岛女性旅游品牌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促进先行先试的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舟山是我国惟一一个由群岛组成的海岛地级市,发展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旅游,对丰富舟山群岛的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突出海岛民俗文化特色与发展海洋旅游业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针对目前舟山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状况,通过运用SWOT模式的分析,阐述了舟山海洋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