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普通逻辑教材和通俗逻辑读物里,在论述概念定义与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上,存在着定义与内涵不分、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情况。一些同志为了在逻辑的领域里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但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论。这是造成逻辑理论长期混乱、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现在是应该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的时候了。一、不应把概念的定义与概念内涵的定义混同起来对这两者的定义,流行的逻辑读物有这样一些提法: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底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有关的本质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叫做概念的内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概念就是事物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论本质属性     
一在形式逻辑(或称普通逻辑)中,关于概念的本质问题,有一种较为流行、较为公认的,也是我个人所赞同的观点,即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形式逻辑概念论体系上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归结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本质属性理解为仅仅是事物的特殊属性(或称特有属性),即一类事物(或一个事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事物(或他个事物)的属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能全而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每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之总和,概念的外延则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一个科学概念必须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准确抽取出事物的共同和本质的属性,并撇开非本质属性。虽然概念的内涵可以随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但它起码应在使用该概念的时期经得起当时理论及实践上的推敲。作为一名担任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几乎是在每节课中都会同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打交道。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应首先保证所传授  相似文献   

4.
人类语言思维中的任何一个确定的概念都有特定的内容。任何确定概念的特定内容都是那个概念的特定的内涵和特定的外延的统一。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某个确定的阶段,一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思维对象的那些特有属性的反映必然是确定的。同时,与一定的内涵相应的概念的外延究竟是什么对象或对象类的范围的反映,也必然是确定的。如果几个概念的内容各不相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而分别是几个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无论出现在什么判断里边,它的内容总是不变的,决不会忽而是这样的,忽而是那样的。据此,我们说任何概念的内容都是确定的和单一的。概念的内容的确定性和单一性是人们思维的确定和连贯性的反映。人们思维的确定性和连贯性,又是事物处于一定发展阶段中所表现的质的规定性的反映。这是概念内容产生的客观基础,也是形式逻辑能对概念进行静态  相似文献   

5.
虚概念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逻辑学通常把概念分为实概念和虚概念,又把现实中没有的或未出现过的事物作为反映对象的概念称为虚概念。那么,我们党提出的“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本世纪末人均收入八百美元”和未来学家们提出的“电子人”、“可与人体分离的大脑”、“月宫旅馆”等是不是虚概念呢?这是古老的逻辑学在人类不断探索、创造未来过程中必须回答的、也是在今天一日千里的变革时代尤须回答的现实问题。逻辑界曾十分热烈地讨论过虚概念有无外延和内涵的问题,这一问题与上述问题紧密相联,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或实质在于虚概念有无直接的被反映对象和反映的是什么,亦即有无直接的客观基础。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先解决这个认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边际分析方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边际分析倍受西方经济学者的青睐。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土地收益递减率等等都是边际分析方法的产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与边际分析是对立的。这实在是个误会。“边际”(margin)一词最一般含义是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边缘或界限。它是反映事物数量的一个概念。在经济学上,边际量是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后增量。研究这个增量的性质及作用,构成了边际分析的基本内容。这种边际的或增量的分析是马克思经济学所有分析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也谈虚概念     
虚概念"又叫"虚假概念"、"虚幻概念"、"虚构概念"、"零概念"、"空概念"、"非实在概念"等等。虚概念问题争论已久,80年代有过广泛的讨论,至今仍莫衷一是,对此常有人撰文探讨。鉴于虚概念是逻辑学概念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本文将在批评一些流行看法的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有关虚概念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般地说,虚概念与实概念相对而言,是指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为其所反映的相应对象的概念。概念分为实概念和虚概念两种。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在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9.
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不同方式,逻辑学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任何一个非单独的类概念下都必然包含相互矛盾的一对正概念和负概念,便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认识事物。当我们按照反映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标准对"负概念"本身进行归类时,出现了一个矛盾命题"负概念是正概念"。  相似文献   

10.
象征     
练暑生 《东南学术》2003,(2):118-119
英语“象征”(symbol)又译“符号” ,其希腊文原义指信物 ,即“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 ,双方各执其一 ,以示友爱。”①后来被引申为代表观念或事物的符号。“象征”是一个大概念 ,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 ,在不同的学科内 ,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在文艺领域 ,“象征”含义同样非常复杂 ,它指一种修辞技巧、一个流派、一种原型结构单位 ,甚至还被视为与艺术本体相等同的概念。“象征”的含义虽然复杂 ,但其内涵一般不离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之间的关系。黑格尔认为“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 ,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传统逻辑研究的内容。传统逻辑认为,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通俗地说,就是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指的对象,或者说是概念的适用范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城市,它的外延就是北京、上海、天津。集合是数理逻辑研究的内容。在数理逻辑中集合有两种表示方法:描述法、列举法。集合的描述法就是描写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集合的列举法就是举出集合的各个元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政治术语,和其他词语一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和确指的对象,也就是说,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因此,为了讨论问题,明辨是非,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 当前,人们都在议论反对特权的问题,特权确实是应该反对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从党  相似文献   

13.
<正> 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这在学术界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基本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与外界实在事物的客观性的关系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同志。一关于真理客观性的基本含义,学术界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真理的客观性的基本含义有二: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个内容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它之前,早就作  相似文献   

14.
一定的思想方法是一定世界观的反映,结构分析这一思想方法①的世界观基础,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现代结构物质观。这种现代结构物质观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结构概念的科学内涵结构决定事物或系统的功能,结构就是事物或系统的本质。对于这样一种现代物质观的理解,关键在于对“结构”这一概念的内涵的把握。在现代科学技术实践中运用的结构概念,是指事物或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的稳定的相互作用和连结方式。很显然,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离不开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组成事物或系统的要素的种类,二是各种组成…  相似文献   

15.
广东逻辑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于十二月十八至二十日在佛山举行。现将论点简介如下:一、在概念的定义中,关于概念究竟反映什么这个问题,有三种观点。①、概念反映思维对象。它可以是客观事物,可以是主观的东西、甚至是思维的东西。②、概念就是反映对象。在“对象”前加上“思维”二字,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谈的“对象”就是思维的反映对象。③、由于概念的反映主要是概括的反映,是反映对象的共同之点的,所以,概念所反映的,应该是“一群(或一类)对象”。二、在概念反映对象的什么问题上,有四种意见。①、反映本质属性。因为概念按其本性来说,都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对同类事物的抽象。②、定义除了要说明概念反映的是“本质属性”(属差)外,还应加上“一般属性”(种)。③、概念是反映特有属性的。④、概念是反映固有属性的,即既包括本质属性,又包括非本质属性的。  相似文献   

16.
在早期中国文本中,"利"字呈现出复杂的含义,其含义的复杂性在矛盾句中尤为显著。这些矛盾句的出现或许暗示了孟子以后的思想家不再单纯地接受或排拒"利",而逐渐承认"利"这个概念的多面性。英美哲学家对于概念的鼓动性与描述性含义的区分,有助于解释"利"在中国早期论述中的两个重要功能。概念的鼓动性含义,指的是灌注于该概念上的劝说力量,期使该概念在特定方向上"感动"受众;概念的描述性含义,指的是该概念本身具有的意涵,即在取向上中立的内容与描述。当早期思想家的论证聚焦于对"利"的赞成或反对时(两种鼓动性含义),也同时讨论了"利"既有的语义内涵(描述性含义)。对于"利"字矛盾句的分析,也能进一步证明墨家思想的普及与持续地被其他学派所吸纳。把"利"视为一种价值最初只见于墨家学说之中,后来则逐渐成为思想家共同持有的道德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读了贵刊八一年第二期尚乐林同志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吗?》一文,不无启发。但对尚文的观点实难苟同。我们认为尚乐林同志对“社会意识”的概念和“相对独立性”的理解都是值得研究的。首先,尚乐林同志把“社会意识”与具体的意识形态混为一谈了。“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定概念。同任何一个科学概念无不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样,“社会意识”也有自己特定的含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即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构成的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产生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指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学、宗教等具体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在日常活动、相  相似文献   

18.
尽管“政治工具”在政治生活实践和政治理论研究中,都是一个很重要、很有用的概念,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国内外学术界有人对这一概念作任何解释和分析。本文试就政治工具的概念和特征问题略陈管见。1.政治工具的概念《现代汉语辞典》对“工具”一词的解释是;①“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②“比喻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据此,可以把政治工具笼统地定义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时所使用的政治器具或用以达到政治目的的事物。如果具体分析,则有两种含义的政治工具。一种含义的政治工具是从政治工具主要目的的政治性而言的,另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逻辑学讨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形式逻辑相关。形式逻辑本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但很多新的逻辑理论为自身存在的正当性所进行的辩护,都采取了否定或者质疑形式逻辑的策略。实际上衡量一个新的理论是否创新或发展了逻辑,重要的依据不是它的自我辩护方式,而是它是否首先遵循了逻辑的内在机制。逻辑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也有其特定的研究方式,逻辑学就是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一般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每次否定表述为: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这是值得商榷的。在唯物辩证法中揭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概念有三个,即转化、质变和否定。它们虽然都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但是却各有自己的含意,并不等同。转化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反映了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同一和斗争达到极点时,旧的统一体被破坏,一方克服或消灭另一方,表现为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质变是质量互变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某方面量的变化突破了其原有的度的界限,因而使事物某方面的性质发生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它有时表现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有时表现为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更替。而否定之否定规律中所揭示的“每次否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转化和质变,但是它还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它是指同一事物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