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奇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 ,顾曰国根据礼与礼貌的联系归纳了中国式礼貌的五个特点 ,并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作了对比。本文就顾文中提及的礼貌原则中的同情一条作了进一步考察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论证 ,提出同情准则作为一条准则也适用于现代汉语。但是 ,同情准则在汉语中的体现与在英语中的体现不尽相同 ,这与两种文化和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名词占了借词的大部分,是最易被借用的汉语词汇;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由于它们通常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也容易被借用。汉语借词丰富了英语词汇,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汉语借词,主要是名词,对英语词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充实丰富了英语语汇库,满足了语言交际不断发展的需要.英语中存在大量汉语借词的有其多种原因,并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测试和问卷的形式,旨在研究汉语构思方式的有意介入是否会对英语写作质量产生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从客观数据角度来讲,利用汉语构思的作文在语言结构上表现得更为复杂;2.从评分的角度来讲,利用汉语构思的作文总体得分较高。但是,这些差异都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富合来自英语的借词,几乎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借入方式灵活多样,现阶段借词现象更加频繁,体现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以及文化全球化之趋势。因而,必须重视并且客观全面地对待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富含来自英语的借词,几乎涵盖了文化的各个方面,借入方式灵活多样,现阶段借词现象更加频繁,体现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以及文化全球化之趋势。因而,必须重视并且客观全面地对待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  相似文献   

7.
学习外语过程中母语对目标语言的干扰是几乎所有的外语学习者都会碰到且深感头痛的一个问题,所以很久以来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外语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这种干扰源于两种语言中相关语言项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在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搭配、名词的数、动词、词汇语义等容易产生干扰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其间的差异。这种语言间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教师预知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及可能犯的错误,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克服母语的干扰。文章最后指出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汉语对英语学习干扰的特点与性质,以及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两大通病——阅读量的严重不足与阅读内容的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8.
现代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说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频繁接触 ,广泛交往 ,使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进入到英语词汇当中 ,本文通过透视汉语方言 ,探寻两种语言之间相互联系的起源及各种不同的借词类型。重点在现代英语中常用的汉语借词及语言借用  相似文献   

9.
小议题元准则在一些汉语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汉语例证对题元理论中的题元准则所论述的论元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点探讨。通过这些具体的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得出结论:题元理论并非适合所有的汉语句子;题元理论过于严格,以致一些合乎语法的句子也被排除在外,为了解释这些句子存在的合法性,重新审视题元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国际化的语言,在中国的"地位"也非常高.同时,我们注意到汉语的地位却在逐渐地削弱.汉字的使用十分混乱,并且显得与这个信息化时代前进的步伐不一致.我们应该以法律来规范文字的使用,净化语言环境.在当前,对于一些外来词,国家语言文字部门应及时对其作出并审定恰当的汉语翻译,或是及时说明这些外来词的文化背景和含义并为它们的正确使用作正面、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情的表达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对语言的学习尤其是语言交际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中英交际中同情方式表达的差异并予以对比,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从而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2.
交际的目的是取得最佳交际效果,即得体。委婉语是各种文化交际中都广泛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取得得体的交际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英汉委婉语的得体性对交际背景和语用功能做出恰当反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同情观点在18世纪欧洲的演变及其与启蒙主义主体观的联系(聚焦于18世纪上半期的情况与之前的铺垫),以及18世纪中叶兴起的人物观点与同情话语的联系(以菲尔丁的小说为主要例证),认为18世纪的欧洲发展出两种同情观,分别对主体的状态与构成做出了两个相悖的假设。假设一:个体之间虽然边界鲜明,但互相之间情感模式相似,个人可以通过想象来认知、体会他人的情感。假设二:人必然受他人情感的影响,个体之间边界模糊,但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普遍的情感,只有互相受影响的倾向,所以并不能保证情感的有效沟通。如果我们将第一种对同情的理解称为"聚合式同情",第二种就是"间离式同情"。这两种同情观并行交织,构成了启蒙主义主体观中的一个核心悖论,并与新兴现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形成了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过程心理学之于同情心的哲学机理,以及同情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天的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过剩、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紧缺、国际纷争等等巨大挑战,除了要采取一切可能的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之外,还需培养一种对地球以及所有居住者更深层的体恤和关怀。这种更深层的体恤和关怀与同情密切相关。若要避免由上述问题引发的灾难,必须要学习如何培养并激活对世界对他者的同情心。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与孔子、墨子一样,有一颗伟大的爱人之心,他怀着普世之爱,怀着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对人间的一切苦难和人生的种种悲剧,同情着、惋惜着、痛苦着,他不仅为受苦者、被害者、被压抑者、怀才不遇者、饮恨含冤者一掬同情之泪,也为那些残暴、昏庸、阴险、狡诈、贪婪、无耻、懦弱,欲害人而最终也躲不过悲惨命运的人深深地悲哀。他的爱是博大的,他的悲悯是深沉的,他的心中有着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正在广泛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在“现代汉语”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要求来合理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师的面授职能有所减弱 ,但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 ,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委婉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委婉语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忌讳"和"求雅"是其产生的民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反讽是一种言此意彼的话语方式。在新诗发展史上,九叶诗人和当代先锋诗人都自觉实践了“反讽”的写作。新诗中的反讽本质上是一种现代诗人感知和呈现荒谬存在同时又追求语义含混、丰富的诗思方式,文本的反讽类型有正话反说与克制陈述,有并置矛盾语词的“悖论”修辞,也有在文本的材料组织、布局谋篇方面设置贯穿全文的双重意义及评价的“结构反讽”。反讽呈现了现代汉诗审美的深刻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在古老中华文明向现代中国转换的历史进程中,现代汉语写作具有奠基性、标志性意义,它为现代中国的生长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载体,进而推进了现代中国的文明进程。文言写作向现代汉语写作的成功转换,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业绩之一。近年来所谓汉语写作的“失语”论、“汉语写作危机”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汉语写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又经历了中西文化撞击和现代化洗礼,融汇了西方语言的优势和特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融合力和再生力,随着民族的强盛,汉语写作必将发出更强大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言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言问题是其中最受忽视然而最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现代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及其内涵.而现代新诗现代性本身则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