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西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可知:先秦儒家以表现"互倚型自我"之"仁"德为美,道家以表现"无我"为美;秦汉至唐宋时期,以"无我"为美的思想蕴含了以"自我表现"为美的思想;明末清初走向以"独立型自我"的自我表现为美。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意识在未来若能多一点独立型的自我意识,则更添光彩。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兴起绝然不同,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中国被迫纳入现代性发展轨道的历史条件下从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反省起步的。从承继的关系来看,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若干精神有所反思和张扬,但就总体而言中国现代美学又是在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学基础上开始建构的,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有着相当的差异。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境遇,发轫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在之后的岁月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审美观念强有力的两翼,即审美自由主义与审美功利主义。审美功利主义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但审美自由主义也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是在民族决战和阶级决战的关键时刻,对审美自由的向往仍然被顽强地表述着。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到1949年告一段落。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西方美学思潮和理论大量引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和定型,尤其是为后来发生的若干次美学大讨论准备了人才和资源。就中国现代美学的最基本特点而言,美学问题始终是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互动决定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命运。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和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美学的两位奠基者。意大利汉学院院长沙巴提尼教授认为朱光潜的美学“是移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传统之木”,这个见解是符合实际的。 朱光潜在他的《诗论》和其它论著中,宣称他的诗美学是融贯中西的意象——意境说,他采撷了西方的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的“艺术即直觉”(“直觉”的“意象”)说和中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境界”)说,把二者沟通起来,作为他的诗美学的基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美学的接受与中国新时期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宣国 《学术月刊》2012,(2):95-105
中国新时期美学理论的建构,受到现象学美学的深刻影响。现象学美学的诸多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存在许多可以融合沟通的地方,有助于破除传统的美学观念,转变中国当代美学家的思维方式。叶朗建构"美在意象"的理论,强调审美活动是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张世英以"显隐说"而不是"典型说"的思维方式看待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突出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叶秀山将美和艺术看成是人与世界的基本交往形式,认为审美活动的意义首先在于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新实践美学"以存在论在补充实践论,将美看成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突出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都与现象学美学重视人与世界的本源关系,强调美就存在于现象中的思想密切相关。这一接受事实说明,现象学美学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和思维方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的神圣性与终极价值、绝对价值密切相关,是终极之美、绝对之美,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根源。人与世界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意义"三个维度上发生关系,对于"人与意义"维度的忽视是中国传统美学存在的重大缺憾。尽管从表面上看,中西美学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相同的属性——都把审美活动作为生命超越的一种方式,但二者却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孕育美的神圣性的温床,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美学在此方面则存在根本缺憾。关于美的神圣性的思考,是美学自身所蕴含的神圣之维得以真正展开的历史契机。对于美的神圣性的讨论,能够推动中国当代美学与古代美学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深受老庄道家哲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推崇形而上的思想传统。形而上的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审美创作、审美观照、意象说、意境论等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把握住形而上的美学旨趣,也就读懂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谷鹏飞 《文史哲》2006,9(6):155-162
西方经济学和美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西方经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美学意味和阶段性特征,即古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德性之美、近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德性之美与功利之美、现代经济美学思想的丰裕与幸福之美、当代经济美学思想的和谐与快乐之美。把握这些特征,有利于加强我们对于经济学和美学学科自身性质的认识,可以使我们在学科意义上深化对于经济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审美静观论     
"审美静观"是关于审美态度的核心要素,其实质是审美的无功利性。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是最深刻、最系统地论述审美静观的美学家。叔本华、鲍桑葵、布洛、闵斯特堡等美学家都从不同的侧面发展了审美静观说。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也有许多审美静观的思想资料。如老子的"涤除玄鉴",《易传》中的"观物取象"说,宗炳的"澄怀味象",苏轼的"无厌空且静",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等,都展示了静观说中国美学中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中西的"审美静观"说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是意象造型艺术,它有别于西方再现性绘画和抽象派绘画。中国画讲究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虽然西方体验哲学和意象派诗人也有意象说,但却只相当于中国意象中的兴象,不包容喻象和抽象,况且所说的意象远不如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深刻。就艺术本质而论,西方的模仿说、表现说和秩序说虽然都抓住了艺术本质的一面,但却忽略了艺术更本质的方面,即艺术是艺术家借助某种感性媒介进行构形,进而创造一个新的意象世界的活动。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本体是审美意象,并以此为核心,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进行了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国是一纵横整体的概念.纵者,上古三代至明清之谓.横者,政治、学术、经济制度、思想风俗,以及宗教、教育、军事等综和联结的大文化系统之谓.纵横统一为一整体.传统中国这一概念,不采取类似"封建"、"专制"的定性词,是一拒绝边见障的本色之指称,通俗的叫法,就是:过去中国.若就历史文献学意义而言,方便地说,"二十四史"之中国也.就学科分类而言,大体上即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中世纪教父时期美学思想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把上帝当作美的本体,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其关于上帝的美、精神美和物质美的思想为解决古希腊罗马美学中具体的、可变的、有限的美与普遍的、永恒的、无限的美之间的对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美与丑的对立统一、和谐、映衬”的观念引入美学中,给予丑一定的美学地位,从而丰富了西方美学史范畴的内涵。奥古斯丁论述审美经验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其美学思想一个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重要之处,在许多方面决定了西方中世纪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强调艺术应该具有形而上的价值,其使命在于歌颂上帝和为宗教神学服务,从而为西方中世纪美学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巴罗克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欧洲十七世纪同新古典主义美学并存、并与之相对峙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美学流派。严格地说,它同文艺复兴美学、新古典主义美学一样都属于艺术学美学。巴罗克美学上承文艺复兴美学、下接近现代美学的作用,它在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发展历史上的作用,它指导艺术自身复归、使艺术真正成为艺术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新古典主义美学。尽管如此,它历来却不象新古典主义美学那样得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审美意识异常强烈,而且极富创造性。中世纪赋予了审美以更高的地位,更强调其与满足意欲的实际兴趣的区分,更强调美的崇高性。美和人生的崇高价值或者说绝对价值结合在一起,离开了人生的崇高价值、绝对价值,就没有真正的美,这是中世纪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针对我国的历史传统,也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把美庸俗化的现象,多提倡一点美的神圣性,是我们从西方基督教文化遗产中所能得到的一点启发,也是我们美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康德黑格尔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具有特殊的引领和重要的示范作用。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阐释的主要方向,往往聚焦于康德黑格尔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关系,而对于他们与现代西方美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关注。康德提出了想象自由和天才说,黑格尔否定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摹仿说及其写实主义传统,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美学打开了大门。康德提出了审美的非功利说,黑格尔否定了艺术工具论,成为现代西方唯美主义的理论源头。沿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现代西方美学走上了取消美和否定美的道路。康德承认自然美的自身价值,把西方古典美学强调艺术的优美和谐扩展到自然美的粗犷崇高,对浪漫主义自然观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黑格尔承认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自身所固有的,同时黑格尔关于自然美契合人的心情说对于现代西方移情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今环境美学和康德黑格尔美学之间存在某种可辨识的逻辑联系。康德黑格尔是他们所处时代急剧变革的西方艺术思潮在美学领域的表达者,启动了西方古典美学的范式革命,在现代西方美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审并校正国内学界对于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定型化理解,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美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生态型美学包括三个领域:环境美学、生态批评、景观学科,后一领域为中国美学界所忽略。西方生态型美学中的"景观学科",从词源上来说是希伯来传统和印欧传统的交汇,从思想上而言是荷兰风景画到英国园林再到美国的lA学科和德国的LE学科的交汇。西方生态型美学中的环境美学,是在批判艺术美学的"如画"思想中产生出来。如画的原则从根本上讲是实验室型和分割性的,而环境美学的审美新范式是要回到自然中人与景的互动,在这一互动中让人与景都重回到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保护思想和信仰自由出发,钱玄同反对非基督教运动。他认为人们的信仰不应受来自法律以外的任何干涉,来自社会上多数对少数的干涉也是对自由的破坏,并认为干涉信仰自由是日后取缔思想自由的第一步。进而,他对中国文化传统中存在的、也影响到新文化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的一尊、专制的思想方式作了反思,并以理性、包容的态度,科学、历史的方法对基督教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美学视野下,古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世界传播美学思想的重要桥梁。丝路瓷器是中国美学思想传播至西方各国的重要载体,海上丝路的发展给丝路瓷器美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迷恋与仿制过程中,蕴含在中国瓷器中的生活美、艺术美与科学美等美学思想也悄然传播至世界各地。尤其是17—18世纪瓷器美学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对西方"洛可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丝路瓷器的输出史实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向西方的传播史,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美学的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勾勒与周来祥美学理论述评韩德信一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态势从形成过程看,它是从接受西方美学思想到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建立中国美学体系的过程;从其理论形态上看,它是由近代对立崇高阶段向现代辩证和谐美过渡的过程。鸦片战争隆隆...  相似文献   

19.
庄子美学是对老子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老庄美学是建立在大道至美核心上的思想系统。庄子在老子之后又提出了天地之美 ,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 ,即存在与大自然之中 ,而天地之美正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 ;同时 ,庄子又认为大美是无限广大、囊括宇宙 ,局限之美也可以说是美 ,但大美定是无限的 ;庄子又看到了美与丑相对转化的存在关系 ,美与丑没有绝对界限 ,丑中也可包含美 ;庄子又从对非功利的美的追求出发 ,提出了无为之美 ,认为人只要摆脱名利束缚 ,无欲无为 ,便可达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美学,一般是根从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起直到十九世纪德国古典美学为止的美学。它包括: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神秘主义美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美学,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它关于美学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它关于美的本质探讨的发展概况。古希腊罗马时代(公无前六世纪——公元五世纪)是西方美举的形成规,它内含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相互承续的历史时期,古希腊著名的美学家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