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狼狈为奸的“四人帮”,到底是一伙什么人? 党中央遵循毛主席教导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经过六个多月的严肃而认真的审查,现在真相大白了!原来,张春桥是国民党特务分子,江青是叛徒,姚文元是阶级异己分子,王洪文是新生资产阶级分子。总之,他们是一伙新老反革命。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丑恶历史说明,他们从来就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这就是他们走过的全部道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后,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代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举粉碎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这是毛主席关  相似文献   

3.
王洪文家事     
“四人帮”之一的王洪文已经死去多年。同70年代在中国政坛上红极一时、横行一时的王洪文不同的是,他那祖祖辈辈以土地、耕牛为生的亲人们,始终在东北的一个山村里,过着清贫而本分的乡间生活。王洪文权力鼎盛时,他们没有随之“鸡犬升天”;王洪文从政坛上跌落下来,他们的生活依然如故。让王洪文老母亲至死遗憾的是,从王洪文17岁离家出走到离开人世,老母亲只见过他一面。王洪文在政治上的勃勃野心,让他的亲人们付出了骨肉分离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一致决议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对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所作的这个历史的判决,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大得人心,大快人心。“四人帮”虽然在政治上被宣判了死刑,但是我们同他们  相似文献   

5.
一、“四人帮”为什么歪曲、丑化“按劳分配”? 王张江姚“四人邦”在理论上一窍不通,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是颇为能干的。姚文元胡说什么:“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经济基础”,张春桥把按劳分配丑化为“旧事物”,王洪文则诳言,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过“按劳分配”。“四人邦”控制的舆论工具,更是连篇累牍地攻击、丑化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6.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阴谋篡党夺权、“改朝换代”,精心炮制了一个“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叛徒江青胡说什么:“老干部百分之七十五都是民主派,民主派发展到走资派是客观的必然规律。”特务张春桥气势汹汹地说:“这次文化大革命主要是批老干部”,老干部是“比资本家还厉害的走资派”。新生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叫嚷:“老干部都是复辟派”,“井冈山传统过时了,民主革命那一套吃不开了”。阶级异己分子姚文元亲自点题目,出思想,抛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派到走资派》的黑文,大造反革命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主持了大会。这次大会是在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在我们党取得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大会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持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团结、  相似文献   

8.
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丑恶历史说明,他们本来就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反革命到现行反革命,这就是他们走过的全部道路。王洪文则是新生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所谓“四人帮”,就是由这伙新老反革命结成的黑帮。”下面简单介绍王张江姚“四人帮”小史,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四人帮”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一伙狂热吹捧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人们对此嗤之以鼻:王洪文在政治上搞修正主义,组织上结帮营私,作风上两面三刀,经济上贪污盗窃,生活上腐朽糜烂,是个不折不扣的没落阶级代表,里里外外那有一点儿“新”义呢!? 但是,说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王洪文没有一些“新”玩意儿,不代表一点什么“新”东西,确是冤枉。比如王洪文钓鱼用的鱼饵,是用麻油、茅台酒和面粉作的,这在古今中外肯定是独创,不能不是新;又如他打猎用的聚光搜索灯,是他亲自布置上海某厂日夜  相似文献   

10.
(一) 中共中央决定,一九七八年春,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全国科学大会的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执行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深入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交流经验,制定规划,表扬先进,特别要表扬有发明创造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粉碎了“四人帮”,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指出:“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这伙由新老反革命结成的黑帮,在其阴谋篡党夺权的罪恶活动中,操纵为“帮”所用的舆论工具,连篇累牍地炮制反动文章,宣扬他们那个“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大施用笔杀人的惯伎。他们大肆叫嚣“走资派”是“一层人”,党内出现了个“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主持了大会。 这次大会是在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在我们党取得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大会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持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团结、坚持光明正大的大会。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相似文献   

13.
孔丘最早对“学”的过程进行了理论阐释,他认为“学”是一个流程,应该分为“博学”,“思”,“习”,“行”四个递进的阶段,这对我们研究教与学的理论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主持了大会。 这次大会是在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在我们党取得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大会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持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团结、坚持光明正大的大会。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相似文献   

15.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16.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为了他们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别有用心地歪曲与篡改历史,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百般美化他们自己,攻击中央和地方党政军负责同志,为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制造反革命舆论。但是,历史是无情的。“四人帮”歪曲与篡改历史,只是更加暴露他们妄图颠复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丑恶面貌。下边从江青侈谈“母系社会”、吹捧吕后、美化武则天三个方面来看她是怎样准备篡党夺权的。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 现在,我受党中央委托,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在我们党取得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由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主持召开的。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会。华主席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高举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陆九渊以其心学成就和教育家风范名垂史册,也与其个性总力、人格力量感召后世。陆的文化个性是在与来喜的学术论辩中呈现精彩的。陆、朱之异,是两种文化视点的不同与文化个性的分歧与对立。陆九渊“拗”,甚而至于有点“狂”,成为他文化个性中的一道特色。他不迷信,呼唤并张扬主体意识。换个角度审视陆九渊,他又有“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一面。他严格地要求自己,深恐困粗疏而传谬,导致贻误后人的发生。这种互为表里的文化个性相反相成,在这种互补的关系中,他完善着自己的文化人格,实现了自己“不枉为人”的道德践履。虽然地位不高,职不显,业绩上也无皇皇巨著或烈烈轰轰的政绩可言,仅只是蛰居山曲,授业解惑,却步入了史册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就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是不肯改悔的正在走的走资派,是一伙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他们大搞修正主义,大搞分裂,大搞阴谋诡计,罪恶累累,罄竹难书。伪造“按既定方针办”的所谓毛主席临终嘱咐,就是他们妄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一个大阴谋。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善于利用新闻的快速反应造成舆论攻势,以动摇、瓦解对方,动员、鼓舞己方,团结、说服友方,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他也认为新闻的快慢要视时机而定,该压的就压,“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他还认为新闻报道必须“服从党的当前政策”,如果涉及有关机密或于全局不利,再好的新闻就只能割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所形成的新闻出版思想被确定下来,实践证明,其主要论点和基本内容是正确的,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抛弃了过去“左”的政策,提供了较宽松的环境,但仍坚持了“稳定压倒一切”。后来江泽民提出的“弘扬主旋律”,并以此作为“新闻”、“旧闻”和“不闻”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