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龙年 《社会科学家》2003,3(1):149-152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好这个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要模仿死板的程式,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叶老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叶老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道德评价标准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 ,其内容也在相应地不断调整。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必须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导道德评价标准的构建工作 ,并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等引入道德领域 ,形成以道德评价规律为基础、以道德评价导向为灵魂、道德评价原则为主导、道德评价规范为载体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领域 ,体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国民自身素质的建设 ,让学生适应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素质中,民族文化素质至关重要。语文是民族性最强的学科。据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民族文化素质,这样才能面对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驾轻就熟、阐释精深、雅趣横溢,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审美力等渐次得到提高,才能变单一平面的语文教学为多维立体的语文教育,最终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董卫国 《船山学刊》2013,(3):113-116
《孟子》"知言养气"章记载告子的不动心之道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这句话历来让人费解。要全面理解这句话必须以告子思想的总体架构为背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与理性主义的道德论是告子思想的基本架构,其不动心之道是与此一致的。人的道德意识是通过理性能力对外在的道德伦理知识学习而建立,人的情感附属于人之自然生命,其中并无道德伦理的基础和内容。告子所以能做到不动心,完全依靠理性的道德意识强制内心的情绪,进而落实为身体的行为。从思想发展的历程看,告子思想与荀子有相似之处,应该是荀子哲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证明,如下途径能够提高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毕业生语文教学能力: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借鉴模仿示范教学,培养特殊语文教学能力;建立网上教学资源库,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长期学习和研究的平台;改革考核评价办法;通过实习,强化角色意识,完成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余年,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大学生远没有树立健康的道德人格意识,发生了的触目惊心的事件,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加强对社会转型期中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8.
伦理救助是指在救助中关注救助对象自身的能动性,积极开发救助对象自身的道德资源,唤起救助对象心中的道德意识,使救助对象在主流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统摄下,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维护心灵纯洁,消除道德贫困,根治人格异化,最终实现自身和谐、全面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意义生存”是农民工伦理救助的道德必然,而改变“去道德化生存”现状则是农民工伦理救助的现实诉求.在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关注农民工的伦理生态,强化伦理救助.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推理     
论道德推理匡促联,曾钊新(中南工业大学)道德推理是个体以已有道德知识为前提,通过逻辑构筑而求解出未知应然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既是个体在推理规律制约下对利益关系不明的道德现有的举善思考,也是其道德信念的原则内容在思维中的具体演绎。研究道德推理,防止各...  相似文献   

10.
如何从道德视域理解公民意识,促进公民意识的养成是推动社会道德文明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整体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道德视域中的公民意识指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人们对自身公民身份和自身权利、义务的确认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养成公民意识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最后要建构公民意识实践的平台,在实践中促进公民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清末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德育目标的总取向是封建伦理道德 ,其积极因素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设置语文德育目标 ,设置“读经讲经”课以落实语文德育目标 ,把抽象的德育目标落实到各个科目 ,把道德判断隐含于教学要求中 ;民国时期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德育目标总的价值取向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它试图在伦理、人性、时空和制度等方面完成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环保素质已成为其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做到事业有成的必备素质。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努力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生态道德水平,提高生态审美能力及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改必须把“教书”与“育人”辩证统一起来。而语文教学要使“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就必须正确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和美育内容,从整体出发,自觉摆位,自然渗透。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情,培养品质。从而逐步形成科学  相似文献   

14.
公民法信仰的形成受制因素很多,但公民公德建设对于法信仰的形成具有根本意义.法律与道德具有内在的价值统一性,法律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基础和道德目的,必须获得道德支持.我国虽然有德教至上的历史,但缺少公德形成的传统,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成熟的公共生活领域.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人格平等公民意识,通过道德自律和制度约束提高公民公德意识,从而促进法信仰的最终形成,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彭焕彬  文剑辉 《理论界》2007,1(5):146-147
知、情、意、行是德育的基本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传统德育过程认为道德认知教育是基础,道德情感培育是目的和手段,道德意志的锻炼是关键,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培养目标。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在道德人格认知方面必须强调道德理想和道德责任;在道德人格情感方面必须强调人格信仰对提升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在道德人格行为形成方面必须注重把道德要求制度化及努力建立奉献与回报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语言素质由内隐成份和外显成份组成,内隐成份有语汇、语言意识、理论知识三个部分;外显成份有接受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习得能力三个部分.语言素质的内隐成份是其形成的基础,外显成份是其最直观的标准.要实现语文教育的素质转向必须首先弄清语言素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黄长健 《兰州学刊》2005,46(2):64-66
道德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特殊形态符合资本的一般规定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把握道德资本范畴必须从资本一般的视角探寻道德资本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概括、抽象程度最高的科学,它为其它一切科学提供最一般的方法.但它自身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徐梦秋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今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研究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一文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唯物辩证法是研究整个世界运动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所以不能把其他科学的特殊方法搬到这一普遍至极的领域中来.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内求与外求的辩证统一,即就唯物辩证法自身而言,它必须内求;而就其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而言,它必须外求.单纯的外求和单纯的内求的方法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9.
康德主张采用先验方法来确立道德原则.他认为,道德原则就是使意志成为善良所必须具备的最终条件--意志由道德规律所决定,善良意志就表现为自觉地选择和主动地服从道德规律的行为即"出于责任"的行为.如果道德规律是先天的,道德原则就必须先天地确立.康德通过道德规律的普遍性阐明道德规律概念及其表现--责任概念具有先天性,以此说明在理性中寻找道德规律的必要性;康德又通过自由概念证明了理性中存在道德规律、通过把伦理学划分为经验部分和先天部分来说明能够先天地在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寻找道德规律,以此说明先天地确立道德原则的可能性.康德以先验的方法确立道德原则虽然有局限性,但这种方法使道德可能成为艰难曲折中的人类实现人是目的本身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道德超越性界定为道德行为的无私性、非功利性和自由性。道德超越性的实现取决于道德建设能否遵循三个规律 ,即道德建设主体人自身发展的规律 ,道德建设环境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本身的发展形成的规律。道德建设只有在实践中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才能实现道德利他对道德利己的超越 ,达到无私性 ;实现价值性道德对工具性道德的超越 ,达到非功利性 ;实现道德自律对道德他律的超越 ,达到自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