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海坤 《北方论丛》2016,(3):97-10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发展,俄国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传统的商人等级制度日趋瓦解,新兴企业主阶层在国家私营经济活动中渐居主导,个人社会身份提升。经济力量的增强和利益诉求,促使企业主阶层的共同体行动首先在经济领域展开,社会自觉形成,社会团体性增强,虽然深受专制政府压制,但其代表性组织机构仍蓬勃发展,阶层整体地位提高。在俄国资本主义危机加剧、革命斗争剧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主阶层开始组建政党、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尝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其政治地位在临时政府时期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因肩负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抵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任务而独秀于世界长篇小说之林.它重视文艺复兴和启蒙文学中冷静地观察、如实地描写、客观地反映社会面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表现出对充满人文精神的光明未来深深的求索.与西方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所宣扬的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人的原则不同,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家承认个体的精神自主性,并把它凌驾于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之上,但不割断人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而是深刻地、精细地展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华侨社会思潮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祖国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及改良与革命两种思潮的冲击,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亦由情感而入理智,形成了影响广泛而持久的时代思潮。本文作者从内容、性质、特征、表现形式和影响等几方面对这一时期华侨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19—20世纪初,粗放型农业在俄国占主导,农耕技术陈旧,习惯于传统家长式管理的农民劳动积极性低,加之政府对农业重视不足,导致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极其艰难。作为帝俄时期重要的社会组织,农业协会广泛开展各类兴农活动,为政府发展农业提供额外的资源和支持。通过支持科学研究,普及先进农业知识,农业协会成为俄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传播者,对促进农业科学进步和提高农业合理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公民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古老的概念。随着时间推移,公民社会具有不同含义。对于转型中的我国而言,我们的社会制度背景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公民社会不言而喻的制度背景,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前提。这样就可能出现,我们在说公民社会的时候,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1 9世纪至 2 0世纪初 ,俄国税制经历了从粗放到周密、从极为苛刻到相对温和、从征人头税到征财产税、从向农民和市民征税到向一切有收入者征税这样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是社会制度变迁的缩影。直接税和间接税是国家岁入的基本来源 ,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内涵、征税对象及二者比例的变化导致了征税重心的变化 ,不断增加间接税是税收跳跃式增长的基本原因。征税从以农民为主到以企业主为主反映了税收理念的深刻变化。俄国税种的兴废、税率的增减并无定制 ,随意性较大 ,常使纳税人负担苦乐不均 ,但税收的持续增长为财政稳定和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构建公民社会: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转型社会很难避免的腐败、利益分配不公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存在,我国的社会利益分化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可以说是一项战略性、前瞻性的政治考量.这个目标的提出,对于我国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构建和谐社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它不仅有赖于和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建构,而且还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构.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公民社会是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迎来了工业化发展的高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生产的高度集中和资本的高度积累,为俄国工业实现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一时期俄国工业垄断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19世纪70至90年代工业上升时期早期垄断组织的出现;1900-1903年危机至1909年工业高涨前夕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广泛发展;1910-1914年工业高涨时期托拉斯的出现与发展.垄断所形成的经济条件对俄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两者同时存在、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0.
李海坤 《北方论丛》2015,(5):99-10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企业主阶层为代表的社会慈善活动,占据了俄国慈善事业的主导地位,俄国企业主在传统济贫、社会助养、教育、医疗、宗教等广泛的社会领域,进行了规模巨大、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其动机既有传统宗教伦理的道德导向因素,也有新兴资产阶级追求个人名誉、渴望社会认同和获取经济回报的现实利益诉求。企业主阶层的慈善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再分配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调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变俄国社会普遍的反资本主义情结,其自身最终也随着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消亡。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的高加索政策开始由军事殖民转向民事管理,为此19世纪中期在北高加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改革。哥萨克军队、俄罗斯人和山地民族的农奴依附关系被废除,其获得解放的条件比俄国中部地区更为宽松。行政改革最终在这个民族关系复杂的地区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制度,司法改革促进了当地法律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关注中国社会近些年不断发展的社团平等合作,并努力把这类现象阐发为中国社会在结构上加速分化的同时迈向有机团结的表现。文章沿用涂尔干的“有机团结”概念把此类现象所包含的目标自主、生存自立、合作自愿、协商平等的特性看作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借以理解当下中国社会建立横向联结方式的一种机制及其对于中国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作者据此进一步认为,社会科学同时兼顾社会分化和社会团结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正在成为现代复杂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政治是以民主、法治为内核的现代政治制度,它的实现需要充分的公民社会基础,反过来,公民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民主政治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和发展的空间,二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相生相长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充分认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时代的要求,而从规范层面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路展开深入系统分析尤为重要。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塑造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日俄战争后,沙皇俄国为了增强在远东地区的综合实力,加强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它鼓励移民修筑铁路,扩建港口,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使远东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论公民社会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建构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许多公民社会论者倾向于将公民社会视为自由、民主和解放的象征.在人类社会的实践中,公民社会并非如此完美,它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公民社会有可能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公民社会有可能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民主政治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公民社会建设,以民间组织为主体,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具有公益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民间组织与民主政治相互影响,只有民间组织健康发展才能推动民主政治,只有民主政治的大环境才能确保民间组织发挥应有作用。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发展要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必须在法制的前提下进行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浙江省20世纪30年代公民教育为例,通过对浙江省图书馆和杭州市图书馆所藏的部分民国时期杂志、报纸所载资料以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浙江省公民教育失败的原因和国家现代化与公民教育事业成败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社会是确证了社会主体“公民身份”的社会,公民的独立主体性地位得到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确认与尊重,公平正义的公共理性法则规定了公民社会的人伦关系格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的生存方式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准备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全球化、网络化境遇把中国公民社会发育与生长置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中,创设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而现代化推动的精神价值生态的变迁与公民伦理诉求,则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催生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文化养料。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