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曾赞美沈从文的创作是贴近血肉人生的。好一个“贴近血肉人生”!我们不少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不自觉地背离了血肉人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语文教师王栋生曾说:“几十年来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写作者当人,没有把写作当作是人的生命活动。”让学生把作文与自己真实的人生联系起来,学生才会真正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王跃文曾说:“我觉得写作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作家刘墉曾说过下列一段话:我从不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它们只是说我的心、我的情。我常一边写,一边落泪。于是,我告诉自己:管它好不好…  相似文献   

2.
曾伟林面前,五百馀名伟林学生神情严肃、齐刷刷地望着他。曾伟林身後,空荡荡几间教室,他们才租用几天,几分钟前却不得不退还。"孩子们,我们不能在这里上课了。如果你们跟我走,我就带你们到其他教学点学习;如果你们不愿意,我立即把学费退给你们。"曾老师,我愿意跟您走!"一个脆生生的声音马上响起。"曾老师,我也愿意!"我愿意!"我愿意!"……七零八落的声音渐渐汇成一股热烈的声浪。望着可爱的孩子们,一行清泪悄无声息地从曾伟林饱经风霜的脸上滑落下来……“用煤气烧开水”,只讲“听、说、读”不讲“写”,英语角、夏令营打…  相似文献   

3.
一个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广西山村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不索取任何报酬,没有任何功利企图。孩子们拿他当最好的朋友和亲爱的爸爸,一个学生对他说:“我觉得你一方面像大人,另一方面又像小孩。”他与孩子们一起写歌,每人一句,其中有个孩子这样为他写:“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意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曾是一位普通的中小学教员。毛泽东与卫士李银乔漫谈时说:“我没想到我会当共产党的主席。我本想当一名教书先生,就是当名教书先生也是不容易的呵!”①这是肺腑之言。1921年12月,毛泽东亲笔填写的《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情况调查表》中记载着他曾立志以教育学作为“终身欲研究之学术”,以教育事业作为终身之事业。  相似文献   

5.
何震  Linda 《21世纪》2009,(1):22-23
案例:主动提出建议 两年前的一次聚会中,笔者结识了来自新西兰的David。David为人很腼腆也很友善。闲聊中,我(何震)得知他是公安大学英语课的外籍教师,而我本人的本科四年就是在“公大”度过的。David谈到,像国内的其他学生一样,除非是课后一对一的私下交流,否则课堂上学生们一般不太愿意主动发言,也不愿意提问和主动参加各种讨论,他为此颇伤脑筋。这时我突然有个想法:“我要验证一下,如果我主动给David提出建议,他的反应将会是什么?是感到自己被冒犯而气愤?还是不以为然或者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是上海一所中职学校物理成绩很出挑的学生,我想在毕业后考上理工科大学。两年前当拿到“秋考”成绩单时,我非常失意——高考落榜了。一连三五天,我像丢了魂似的,不和别人说活,也不愿意出门,总觉得很迷茫,父母看了也很心疼我。直到第二个星期,父亲看不下去了,主动问我:“到底是想升学还是再复读一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教育怎么了?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是教育的大滑坡:教师不稳、队伍不整,怪圈迭出、世人瞩目。作为教师摇篮和教育母机的师范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取向如何呢?今年三月,我校发出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卷650份,分四个方面对该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浅析 为了实现调查的初衷,我们设问的重点是:“自己是否愿意当教师”,“学生学习非专业热情状况和对专业学习的质量要求”。力求以联系的、变化的观  相似文献   

8.
妖精的愿望     
前年秋天.学校把四年一班班主任的“宝座”交给了我。在我上任后不久。就有一些学生家长找到我.他们有让我对学生“高看一眼”的,有向我讨要班干部当的,也有要求调桌的……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居然接待了十多位学生家长.而且他们都是带着礼物来拜访我的。这可把我愁坏了.如果不收下吧,怕家长对自己不放心;收下吧.就会违背职业道德.影响教师的良好形象.还让人担心会“污染”了孩子的心灵。思来想去,我决定演一出“苦肉计”。来刹刹家长的送礼风.以不辱没“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师范院校是培养师资的“工作母机”,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爱当教师、会当教师、当好教师.我们认为,要完成此项任务,必须把教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来抓.如果我们把“师范”作为一个大的专业,那么教育学也就是“师范”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了.所以,应当非常重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种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始终把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但实践证明,要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一棵大树 ,它挺拔牢固 ,枝繁叶茂 ,绿荫如伞。炎热时 ,它可供人乘荫纳凉 ;刮风时 ,它可供你暂时休憩藏身。它博大、宽容、仁爱 ,它不会嫌弃任何一个需要得到帮助人的人。一把小伞 ,盖儿太小 ,它容不下诸多求助它的人。大树和小伞各有各的风姿。作为教师 ,如果让我选择 ,我会选择做一棵大树 ,因为伞太小。我们许多教师 ,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是“百般宠爱” ,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则是“横眉冷对”。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教师 ,决不能把差生拒之门外 ,也决不能不理睬他 ,更不能歧视他。人 ,是需要关怀和鼓励的 ,有时 ,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 ,你给他一个…  相似文献   

11.
向上的台阶     
我曾在老家一所学校教过一届学生,当班主任。班上有个学生,外号叫光老大,长得人高马大,不读书,爱捣乱,与社会的“二流子”也有联系,成天不是给女同学递字条,就是给男同学剃光头,搞得班上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2.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语文教师,面对讲台下那么多求知的眼睛,我定会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愿和大家一起走一条新路。” 首先,我要改革课堂教学,决不把学生当“听书”的。让每个学生带着“?”去读书、去分析、去思考。让他们质疑问难,也可以和我和书挑刺儿,找茬儿,谁的见解有创造,我就带头为他鼓掌,向他祝贺。我想这样总比把知识和人生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在讲授马列主义理论课时感到不得心应手:一是学生不爱听,认为马列主义理论课讲得“呆板”、“空洞”、“教条”、“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二是教师自己也感到授课“内容和社会现实合不上拍”,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一些模糊认识。问题的症结何在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向学生请教,向同事请教,共同研讨。大家认为,教学过程历来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教学效果不理想,诚然有学生方面的因素,但更有教师方面的因素,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学生方面去。倘若作认真的反思与检查,当前我们讲授马列主义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点:一是教师脱离学生,没有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二是教师脱离实际,没  相似文献   

14.
陈志朋 《可乐》2011,(8):35-35
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艺人,曾拿香对着祖先、菩萨许愿:“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我向往站在舞台上接受掌声,请许我当明星。”那时,我也不知道理由,只是有信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蔡元培先生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何东昌同志也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对学生我总是宽容的。虽然对教育毫无经验,但面对个别教师训斥、体罚学生的行为,我始终不会学,也不忍学。我认为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生硬的批评训斥,诱发不出孩子们正确的思想和感情。班主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一次,北京的一些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里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  相似文献   

18.
侯洁 《社区》2006,(12)
很多老年人即使需要他人照顾,也不愿意找保姆,或者很难与保姆“和平相处”。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的卜力大夫解释说“:老人通过几十年的信息积累,已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更不愿意有外人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卜力大夫建议,老人找保姆需要一个“适应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它是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学,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何谓美育?蔡元培先生曾作过简洁明白的说明,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这样谈过:“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可见,美育的核心在于触发其情感、陶冶其心灵的情感教育。优秀的散文总是融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  相似文献   

20.
自卑·勇气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有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可谁又会想起那个默默“小草”呢?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默默的“小草”。他生活的孤独、寂寞,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也没有人愿意和他沟通。于是小草的心灵开始慢慢枯竭,并封闭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小草”躲在墙角哭泣,他为什么哭泣?没有人知道,人们也不愿意去知道,他只能在无助时自己撩起袖子擦眼泪。我观察着他,他仿佛害怕课外活动,害怕在此时看着别人欢笑,自己一个人却只能躲在远处忧伤。也许你会好奇的问:“他怎么了?”我只能回答:“他受伤了。”“他为什么受伤了?是被人打了?还是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