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派的鼻祖。因为政治上的不如意,他与山水结缘,他游山历水,进行诗歌创作,他以文学家的眼光去感知山水,把山水与文学融在一起,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文学,虽然山水给他的生命注入了活力,但没能抚慰他心灵深处的政治创伤。  相似文献   

2.
山水诗歌产生的原因很多,美学动因是其中的核心。该文从山水语言的诗化和山水审美意识两个方面对此分别做了具体深入分析。先秦至东晋各种文体中的山水描写成分.为山水语言的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晋以来,随着人物品藻,玄学和佛学的兴起,以及对山水的娱悦之风,导致了群体性的山水审美意识的萌芽和勃兴。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前人的田园诗风格,还融入了释道观,他以一个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把绘画构图中的色彩、动静等引入诗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类型。其山水田园诗给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武昌古城对于山水环境的利用,经历了一个以山水为屏障到以山水为景观,进而以山水为城市骨架、以山水为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从夏口到武昌,在千年的变迁中,长江与黄鹄山,以及建于黄鹄山上的楼阁始终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元素与城市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成熟最早的一种样式,宋代以后,青绿山水画逐渐退出了中国山水画的主流。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源自南齐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今天看来.青绿山水画的设色仍然有着较大的探索空间。随心、随情、随境赋彩,让色彩走出随类的局限,对青绿山水色彩的重新审视将有利于现代青绿山水画的深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凯博士的新著《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的广阔视野下,对先秦至晚唐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了对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作为一部融美学与文学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该书贯彻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孕育、萌芽、形成以及发展到高峰的流变过程,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既深入地探讨了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精神对山水田园诗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也生动地展现出山水田园诗中所蕴涵着的自然气韵和道家风骨;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现代阐释来彰显生存境域的深层奥秘,重新还原诗意语言自身所建立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诗人钱廉益的山水诗创作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且各有特点:创作于明末的山水诗属于审美观照型,重在表现自然山水的美质,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创作于清初的山水诗属于寓意寄托型,重在借山水表现作者的亡国之悲,人与自然的矛盾。钱氏这两种山水产模式以及其山水传的阳刚与阴柔两大类风格,开创了清代山水传的风气,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钱选是南宋末年壳朝初年的画家,他恪守青绿山水画的传统,并能有所创新。文章通过分析画家的生活背景、身份,比较了钱选所作的青绿山水与他之前的青绿山水画的异同,总结了他的画面内容、境界及绘画实践对后世山水画家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客观评价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古代摩崖题刻书法是石刻书法中的一大类别,其功能起初主要是为了实用。魏晋以后,摩崖题刻书法渐与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相结合,从而具备了一定的装饰功能,它融于自然、装饰自然,赋予大自然生命和灵气,并引领人们从中体味山水之情,感受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中,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最高成就的代表,堪称三座高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其思想渊源和时代发展的深入论述,梳理出陶、谢、王三家诗歌的发展脉络。从文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高度,揭示山水田园诗人傲立于世俗之外的独立人格和心态,挖掘归纳出山水田园诗所特有的一种山水品格——闲雅之风、恬寂之境、空灵之美。山水品格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山水田园文学的高度成熟。  相似文献   

11.
羁旅纪行中的价值困境引发向往家园安顿的精神需要,山水作为补偿家园失落的重要文化因素,就成为展现行役之人追询家园的心理流程的典型形式,这也是山水审美依托行旅活动得以萌发产生的重要文化动因。汉晋纪行赋中山水物色的呈现形态,延续着《楚辞》模式中的楚调山水,逐渐发展为重视描写技巧和山水形质美感的山水赋,由对立于家园感的异己形态转变为怡情畅神的亲和形态,这种文体变迁与晋宋山水审美思潮的发展脉络是相应的。从“居”与“游”的角度看,陶、谢田园山水在文化意蕴上的差异,也可以从家园体验这一独特视角找到解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特色的一点认识廖邦阳,刘师宏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散文作家犹若群星闪烁,其中最为耀眼夺目者,莫过于“唐宋八大家”,而以其甘美浓醇的山水游记独标一格,饮誉华夏的,恐怕又非柳宗元莫属了。关于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历来著述颇多,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3.
王维山水诗的最大特点在于把对禅和生命的理解化入对山水的观照之中。诗人抛弃了自我意识达到了一种“无我”的状态,真正地让山水有了自在的生命力,又不着痕迹地把禅的精神融入他的山水诗中,形成了极为优美深邃的意境。作者试图从王维山水诗所体现的“无我”意境,探索解读王维诗中生命与山水合而为一的“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论山水游记的起源和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说的山水游记散文,是狭义的文学散文中的一类,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就山水游记的特质来说,须有三个要素:第一,对游历途中的山川景物作了具体而真实的描绘。第二,有游踪的记途。第三,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前人对山水游记的起源也曾提出过一些精辟的见解。清人刘熙载说:“都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把隐士)胜景。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自刘氏此论一出,今天不少研究者都认为(水经注)是山水游记的源头。近人刘师培把山水游记的起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提出:“赵至入关之作,鲍照大雷之将,…  相似文献   

15.
自怜幽独,是植根于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的古代文人心态的特殊写照,是他们主体心灵的自我冲撞;也是文人们独立自美与独穷自悲的统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倾听到古代文人的心灵呻吟,品味出其中的感伤情词。但在古典散文的发展历程中,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才第一次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幽独情怀。本文通过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具体分析,描述了作者面对永州山水时的复杂心态。道之不行乃寄意山水,传统的纪游在柳宗元笔下成了作者心境的象征。山水游记也自此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因而柳宗元的散文也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有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前山水文学的发展历程漫长曲折,一直到东晋山水诗文的大量出现,山水文学才得以确立。然而除去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山水之笔有后世所谓的“山水精神”外,即使是山水文学主流的开山鼻祖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情、景、理之脱卸也是极明显的。这种不成熟决非纯艺术表现的技巧问题,其中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成因。笔者认为:唐前山水文学的文学史地位虽不高,然其思想文化史意义却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山水之吟与他的仕宦沉浮紧密相关。除借山水宣泄自己感伤情怀这一主观因素外,山水自然景观的特征也使白居易山水之吟因地域不同而呈现不同风采。  相似文献   

18.
宋词中的山水写作,是宋词文体与地域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体现了宋代词人面对自然的共同文化心态,也反映了词人对地域文化的选择与接受。换而言之,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也影响了宋词中的山水写作。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做滁州知州时.十分喜爱滁州的山水风光,写了不少诗文.热情歌赞了滁州的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20.
旅游目游神游山水旅游文学试论陶新民一旅游是山水文学创作的重要基础。旅游的发达带动了山水旅游文学的繁荣兴旺。中国古人的旅游,情况各异,既有主动者,又有被动者。帝王的巡幸,贵族的游宴,民间的节日游赏,士子的求学游宦,山人的求仙访道、寻丹觅药,都可算作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