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数年,同光体重要成员陈衍、陈宝琛、郑孝胥活跃于北京,他们身边因亲缘、地缘、学缘关系聚集了一批热爱宋诗的年轻人,随着这批年轻人的加入,同光体重又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这其中尤以京师大学堂诗人群为代表,其主要代表为梁鸿志、黄溶、朱联沅、林庚白、胡先骕、汪辟疆、姚锡钧等.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教士与京师大学堂的人事纠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师大学堂成立,丁韪良出任西学总教习,传教士担当了重要角色.但既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国家教育自主权所在,又不许外人过多染指.于是在如何利用西方传教士问题上存在纠葛.庚子事变后,人事有重大改组,传教士被集体辞退.此举意义重大,西方传教士对大学堂的直接介预,或从京师同文馆起对中国最高官办教育机构的直接干预至此告终.同时开始了京师大学堂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到东,即由欧美而日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严复与戊戌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实地考察和中西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与中国的贫弱这一巨大反差。他从国民素质、学术传统、政治司法制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西方富强的奥秘之所在;另一方面,以西方为参照,以西学为武器,对中国的国民性、专制制度、传统文化和科举制度均作了有力的批判,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救世方略。这使得严复成为当时对西方认识最深刻,最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性、对中国现实批判最深刻的思想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严复以传播西学为己任,译介了大量的西学理论和西学背景知识,在中国知识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尤其是《天演论》一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为救亡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严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启蒙大师。  相似文献   

4.
"文革"末期,李学忠先生所藏一批"严复书札",曾由常州博物馆转呈周恩来总理,经周恩来组织专家鉴定为伪作。近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缩微胶片整理发表的9通"严复书札",与前述伪作笔迹相同,错误百出,且其中《致皙子》函系剽窃自《大公报》所载《航公致杨皙子书》。有的学者据伪作重新肯定严复与伊藤博文是"同学",甚至断言"同学说"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严复本人,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深刻地比较严复和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在国民道德改造论上:严复和孙中山都对近代中国国民道德中的劣根性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二人改造国民道德劣根性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具体而言严复主要主张新民德,孙中山则主要主张启发国民心性等.在利己与利他论上:严复主张合理利己主义,孙中山主张利他主义.在中西文化合壁论上:严复和孙中山的伦理思想中都汲取了大量的中西文化资源,对中西道德资源都有着理性的认识,但是他们在中西文化合璧论的大的基础上也有一些不同.在中国伦理史上是严复开启了中西道德整合的宝贵尝试,孙中山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严复译著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政 《东南学术》2004,(3):67-74
本文以<天演论>为例,证明严复译著影响广泛;又以孙宝瑄为例,证明严复译著影响深刻.总之,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启蒙作用,可谓空前巨大.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结束 ,严复致力译学 ,提出一系列保护译 (著 )者经济权益、精神权益的主张 ,希望借以整饬混乱无序的译界和出版界 ,具有首开中国近代保护译 (著 )版权之先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复晚期旧学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云 《东岳论丛》2001,22(2):114-117
严复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其在晚期大幅度地否定西学 ,回归旧学 ,有其对旧学独特的文化理解 :旧学是国性民质之源 ;旧伦理道德是塑造国性民质之核心 ;旧学精神永存。他同时提出“改用新式机器发掘陶炼”旧学。这无不体现了严复晚期充分的民族自信力和深沉持重的文化识见 ,也蕴含着他对中国国情的冷静观照。然而这种文化态度对旧学作了超时代、超民族的理解 ,淡化了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文化转型、文化融合、文化创新和迎纳世界新知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严复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而且是19世纪末中国文学变革的先驱。他引进的进化论思想为文学观念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确立了发展、变革的文学价值观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他与夏曾佑合著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把人性本体论引入小说领域,开“小说界革命”先河;他在《诗庐说》等文章中最早提出了文学审美价值论;他的散文吸收了西方论说文体注重逻辑论证的特点,被称为“逻辑文学”,在散文文体演变中起了重要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复思想和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应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五四运动时期及后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正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唯一能符合现代性的是“五四”期间的思想启蒙运动。但“五四”运动以前的严复、孙中山都开始了思想启蒙。在中国思想史上,严复应是近代与现代的界碑,其表现是对近代社会文化观——中体西用的批判。严复的现代性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仅取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自由来说明。严复通过撰文、翻译、著书,全面介绍和阐述天赋人权论和西方经济学、伦理学、法律学、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不仅是中国倡导自由主义第一人,也是中国进行现代思想启蒙的第一人,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位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翻译思想中的“信、达、雅”等理论见解,至今仍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严复翻译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所创“信、达、雅”翻译之标准,历来争议颇多。其实,我们不必执着于此。因为,严复实有系统之翻译思想。这就是:突破语言文字之隔膜,奠定翻译的前提;洞悉“信、达、雅”之内涵,恪守翻译的标准;了解国民之素质,明了翻译的宗旨;重视核心概念之沟通,把握翻译的关键;贯通中西之思想,提高翻译的素养;建立专门之译书局,完善翻译的组织;体察救亡图存之实情,彰显翻译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严复认为变法,应先废八股,改变国家取才用才制度。但其政治见解与文学观念并不同步。梁启超充分肯定龚魏之学在当时的重大进步作用,表现了历史主义观念。联系当时“国之存亡”的中心问题来说“国民性,”有明显的反封建意义。为学要多疑、善疑,还要能深刻著明地析疑,最后以真理为依归。从当时思想界革命的需要出发,对从西方翻译学术代表性佳作及新著,已有不少卓见。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相关学术史回顾及对严复经济译作和论著的延伸阅读,运用一个新的扩展了的经济理性的分析方法对严复的经济思想进行解读,认为严复的经济思想不具有工具主义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意识到自由主义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人类生存风险的一种抵御和化解机制,其思想影响将伴随着中国走向法治规范的市场经济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严复教育哲学的基本内涵和独特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作者首先分析了严复对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西方进化思想的汲取,并以之为武器去阐发教育的救国功能。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严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激烈批判,指出其"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并非简单地搬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理论,而是适应中国近代社会需要的理性选择,极有利于新国民素质的形成。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严复"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的中外文化教育汇合说,揭示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实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严复在近代中国史的地位在于他的思想启蒙活动.他所介绍和主张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他主张:保障公民自由是民主宪政的根本目的;通过代表制建立责任政府是民主宪政的基础;并强调法治是宪政之下的法治,不仅治民,且要治官.严复先生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艰巨性的认识不是保守,而是睿智.  相似文献   

18.
严复一面强调宗教与道德相倚而立,肯定宗教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一面指出宗教由于起于信仰,不仅与科学背道而驰,而且禁锢民智,有悖自由,这奠定了他对宗教的否定评价。严复对待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这一矛盾而复杂的心态通过宗教的作用、存在、去留等问题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严复经济伦理思想的发端,从中国传统义利之辨中催生的传统进步经济伦理思想出发,来探究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本土渊源。从他留英的教育背景以及当时西方思潮、严复译著、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入手,来理解他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土壤,以此揭示他经济伦理思想的外域渊源。中国传统的进步经济伦理思想是本土渊源;西方功利派伦理思想、西方的进化理论、西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成为严复经济伦理思想西域渊源;而对中西方经济发展客观现状的深刻观察,成为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重要现实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严复对"中体西用"观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体西用"是晚清洋务派的理论纲领.经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冯桂芬、李鸿章至张之洞,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打破传统中学的封闭状态,催化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学理方面的欠缺和保守性受到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批判.而严复以西方达尔文进化论、斯宾塞社会学等先进理论为思想武器,运用中西文化比较方法和缜密的逻辑推理,条剖缕析,对"中体西用"进行最为深刻、系统的批判,充分显示作为"西学第一人"的资产阶级启蒙大师的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