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子》的作者是谁?唐宋以来就众说纷纭,清近以还,进行了较为探入考索的,当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认为:“近本仍刻刘勰,殊为失考”;“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可不攻而破矣”;“刘昼一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杨明照先生于1937年写了《刘子理惑》一文,旁征博引,否定了刘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4,(2)
"《刘子》刘勰著",南宋以前直接可见的公私著录均无疑义;分歧始自南宋出现的《刘子》袁孝政注本及刘克庄引文。考证表明,袁孝政注本乃宋人伪托,刘克庄引文亦无的据;无论外证还是内证,都充分证明《刘子》著作权当属刘勰。辨别《刘子》作者归属,深入研究《刘子》,对全面认识刘勰、深入研究《文心雕龙》,乃至建构中华文化新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出版的穆克宏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文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研究《文心雕龙》30年来的结晶。 《文心雕龙研究》一书近3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全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涉及刘勰的生平、思想、《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  相似文献   

4.
《灭惑论》是今天尚存的刘勰的两篇佛学文章之一,考定其撰年,对于研究刘勰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和正确认识《文心雕龙》的文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这一问题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先后有杨明照、王元化、李庆甲诸先生撰文考证。诸文意见不一。杨明照先生主张成于齐;王、李二先生主张成于染。王、李二先生在具体确定《灭惑论》撰  相似文献   

5.
<正> 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届年会于4月15——19日在安徽屯溪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报刊杂志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研究工作者130多人,提交大会的论文有70多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较前一次年会有很大的推进。在开幕会上,会长、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张光年介绍了林其锬、陈凤金合辑的《刘子校集》。他认为《刘子》是一部奇书,其所谈之修身治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杰出著作《文心雕龙》(简称《文心》)向以体大思精著称于古今文坛。近些年来,学界于此究者日众,探讨尤勤,宏论迭见。穆克宏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便是其中富有创见的新著,该书的问世,使“龙学”论苑又添新葩。笔者阅后,欣喜之余,愿就该论著的特色作一介绍,以飨同好。其一,贯串主线,突出重点。通观《研究》全书,贯串有一条主线,即以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观,来探讨和总结刘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独创性。《研究》以专节论刘勰的文学继承与创新观,题日“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认为:“‘通’指继承,‘变’指创新”,并赞扬刘勰关于“通变”的理论,阐述得这样“系统、深刻”,“是过去所没有的”。基于此,《研究》作者当然认为《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 ,归纳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重要学术成就 ,即对《文心雕龙》论文之根本的理解把握、对刘勰基本文学原理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文心雕龙》之现实针对性的深刻揭示。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现代《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和评价刘勰的文学观点时,很多专家都强调指出:刘勰的文学观点渊源于儒家的文学思想,“刘勰的中心思想毕竟重在发挥儒家的现实主义理论”(郭绍虞说)。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仅仅强调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些儒家以外的思想,对刘勰也有相当重大的影响,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家思想。说到这里顺便插几句话,去年十月笔者到四川大学访问杨明照教授(《文心雕龙校注》一书的作者)时,他曾提到周振甫先生也认为刘勰颇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论述一下刘勰文学思想中的道家因素,并不是一件没有意义的工作。在《文心雕龙》等著作中,刘勰对道家的推崇并不亚于儒家。《文心雕龙·诸子》说:“及伯阳识礼,而仲尼访问;爱序道德,以冠百氏。……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这是孔、老并重。《文心雕龙·诸子》:“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灭惑论》:“得意忘言,庄周所领;以文害志,孟轲所讥。”这是孟、庄并称。又《灭惑论》说:“若命缀俗因,本修教于儒礼;运禀道果,固弘孝于梵业。”“寻柱史嘉遯,实惟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一,化本虚柔。”这是儒、佛、道三位一体。从《文心雕龙》对老、庄著作的评价来看,刘勰对老子的著作评价甚高,而对《庄子》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为何没有评拔陶渊明1,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儒、道两家对“隐”的两种不同态度造成的思想分歧及文艺观上的矛盾冲突所致。一《文心雕龙》主要是用正宗的儒家思想作为指导的。《原道》、《征圣》及《宗经》放在书首,道、圣、经三位一体,以经为基础,所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原道》)。刘勰以周公、孔子为尊崇偶像,以“五经”为创作规范,认为文坛“讹滥”文风,必由“宗经”正之。那么他于儒家对“隐”的看法也应是熟悉和遵循的。《文心雕龙》讨论了文学史上迄刘勰为止的主要作者,有15…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在南朝虽未被充分认识,但钟嵘《诗品》已置之“中品”;萧统撰《文选》收诗人65家(不计“无名氏”)其中录陶诗8首,以首数计排名第15,超过其中所有的东晋作家。奇怪的是,与钟嵘、萧统同时而稍前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论及刘琨、郭璞、殷仲文、谢混等东晋诗人,却无只字提及陶渊明。何以如此?近人作了种种猜测,然就笔者目力所及,此或未得其实,或近是而未能圆照。故吾人不揣浅陋而说之,不当处,祈海内外之方家有以启之云。        一 刘永济先生《文心雕龙校释》释《隐秀》篇之补文有云: 未及陶公只字,盖…  相似文献   

11.
《旧唐书》署名后晋刘昫,其实刘昫是不曾写一字,也不曾监修综理的。然而由于他身系宰相,官高位显,遂窃居撰者之位,尸名千古.而真正的作者张昭远、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吕琦、尹拙等反失撰者之誉、泯而不闻。由此可  相似文献   

12.
刘勰与萧统都重视表文一体,虽同赏一些名表,但《文心雕龙》与《文选》更多展示的是二人表文观的差异:刘勰所论基本都是传统的表文类别,萧统则亦重"表"体在魏晋及以后的新发展,这一方面反映出刘、萧二人保守的文体观和重新变的文体观的不同,另一方面见出刘勰规范文体、清晰辨体的目的;《文选》选录李密《陈情事表》应与魏晋六朝孝先于忠的观念、梁武帝倡孝及萧统本人至孝之性有密切关系,刘勰未论及则或因此表重表私情,在表文中较为特殊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刘勰自幼深受佛教洗礼,出仕以后,佛教已被正式宣布为国教,也没有中止其佛教活动,最后燔发自誓,决心出家;但他的《文心雕龙》,又以尊孔宗经为主旨,口口声声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这是不是一个矛盾,怎样理解这个矛盾,是了解刘勰思想所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刘勰的思想中,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怎样处理儒与佛的关系,这是个有待研究的客观存在的问题。过去的论者,或以为《文心雕龙》与佛教思想无关,或以为刘勰的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02-106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明确说明自己是在"注经"难以成家的境况下选择"论文"的。刘勰的这一自觉转向对《文心雕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确立了《文心雕龙》的性质、苦心经营《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根本着眼点在"文"、尊重文体的自身规范、重视辞采和文学技巧等多个方面。刘勰对"论文"的自觉与时代的重文风气、以往的"论文"传统以及自身穷困的处境、通达颖悟的文学修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王重民先生《敦煌古籍叙录》著录四种:P2546、P3562、P3704及罗振玉藏唐卷子本。林其锬、陈凤金《刘子集校》收录五种,所增者即刘幼云所藏、刘希亮影写、傅增湘校录唐卷子本。后林、陈二先生在《敦煌遗书刘子残卷集录》中又增加了一种《刘子》残卷,即伯3636《残类书》所引《刘子》,并附有胶卷放大影印件及校录文字。然是书囿于体例,未曾对残卷加以深入考订。本文从P3636卷子抄写时代,所引《刘子》是否《刘子》原文及其校勘价值诸方面,略作考索。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产生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佛教文化、本土思想、社会心理等角度进行探索,而忽略了对刘勰创造性人格的个性因素研究。本文对《文心雕龙》研究中的几种陈说提出了质疑,认为刘勰的性格抱负、思维特征、特殊环境下成长的思想语言能力以及本土语言和佛教语言的深层复杂关系,对其理论创造人格的形成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齐梁时代的杰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多所争论,论见歧出。笔者认为,《风骨》是《文心雕龙》中的重要篇章,它集中体现了刘勰所崇尚的一种理想美——阳刚之美。此外,刘勰在《隐秀》篇里论述了另一种形态的美——阴柔美。生活在公元六世纪的刘勰,就已经认识到美和美感有阳刚美和阴柔美之分,并对这两种形态的美分别从理论上作了阐述,这是他超过前人的地方,是他对中国美学乃至世界美学发展的卓越贡献。 本文试图以《风骨》篇为主对刘勰的美学思想、对刚性美的形成及特点等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8.
<正> 《刘子》,又题《新论》或《刘子新论》,唐时也有称《流子》的。作者梁刘勰,但自唐以降,世有争论(参见《刘子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384页)。《刘子》全书55篇,前人以为是“咀英吐华”(同上书,第314页),“泛论修身治国之要,杂以九流之说”(同上书,第310页),“虽一家之言,而擅众论之长者”(同上。以下凡引《刘子》文,均见上书,引文只注篇名)的著作。此书虽非巨帙,但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戚良德 《文史哲》2011,(5):88-94
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被称为"龙学",在近百年的"龙学"史上,牟世金先生以其十余种专著、六十余篇论文,对《文心雕龙》进行了全面精到的系统研究,从而成为"《文心雕龙》的功臣"。他不仅是刘勰生平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文心雕龙》现代注释和翻译的开拓者,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第一人以及"龙学"史研究第一人,他还是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创始人,"对我国‘龙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可以说,牟世金先生是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龙学"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梁书》和《南史》的刘勰传都记载了刘勰与萧统有着重要的关系。刘勰进入仕途后,兼任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刘勰能任此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僧的关系。而萧统对刘勰的“深爱接之”,既由于萧统的“好文学”,又因为刘勰著有“深得文理”的《文心雕龙》。萧统的去世,又促使了刘勰晚年出家。最后,刘勰著述的《文心雕龙》对萧统编选《文选》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