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8,(3):F0002-F0002
胡遂,1956年11月出生,湖南益阳人。1985年考入湖南师大中文系读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留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年入湖南大学文学院工作,2002年考入河北大学读博士  相似文献   

2.
博古通今的蔡尚思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古通今的蔡尚思先生吴瑞武,李妙根蔡尚思教授,1905年11月10日生。汉族。福建德化人。少时半耕半读,1912到1920年在家乡入私塾、县立小学,参加农副业劳动。1921到1925年夏,在邻县永春读中学。1925年秋起,冲破家乡闭塞落后的环境,到北...  相似文献   

3.
丁伟志,1931年1月生于山东潍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编审、研究员.1948年7月起先后在华东大学、山东大学工作.1951年11月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读研究生.1953年2月入马列学院修读哲学专业.  相似文献   

4.
“生平无事可述,惟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耳。”——东塾先生《自述》一八一○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春二月十九日)生。一八一六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六岁。入塾,读《论语》。一八一八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八岁。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九岁。读《孟子》、《诗》、《易》、《书》。一八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十岁。读《尚书》、《礼记》。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壬午)十二岁。读《左传》。一八二七年(道光七年丁亥)十七岁。肄业于粤秀书院。“复问诗学于张南山先生”,“问经学于侯君漠先生。”(自述) 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辛卯)二十一岁。读《四库简明目录》。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壬辰)二十二岁。读《禹贡锥指》。学算。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甲午)二十四岁。著《汉地理图》。读《文选》,治《谷梁春  相似文献   

5.
杨晦先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八岁起 ,入村里私塾 ,辛亥革命发生时 ,正读小学。小学差一年没读完 ,他就自己跑出来 ,考进刚成立不过两三年的县立中学。1 91 7年夏 ,杨晦来到北京 ,正赶上北京大学扩大招生 ,便直接考入北大本科 ,读的是哲学门 ,同班中有不少后来的知名人士 ,如中共“一大”代表、后来成为汉奸的陈公博 ,著名学者、文学家朱自清等。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 ,先生站在了斗争的行列 ,并演出了火烧赵家楼的一幕。五四运动前后 ,杨晦默默地参加各种活动 ,阅读各种书刊 ,既读介绍各种学说、理论、思潮的文章 ,也读鲁迅的小说、胡…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F0002
李存山,1951年生,北京市人。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曾任哲学编辑室主任、杂志社副总编辑。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入  相似文献   

7.
阿风     
阿风,回族,1970年11月生于辽宁省海城县。1981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99年直接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读博,2002年获博士学位。2007年获日本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8.
唐才常,湖南浏阳人,字绂丞,后改佛尘,自号洴澼子,据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清议报》及《亚东时报》,唐氏尚有咄咄和尚蔚蓝、弗人、天游居士、云梦残生等别号或笔名。另据《觉迷要录》谓曾化名李民治及田野民治。唐氏生于1867年(同治六年)五月十二日(旧历四月初九日)。1886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入泮。1887年,应聘在浏阳刘家教读。1890年在岳麓书院肄业,兼在校经书院附课,直至1891年。1892—93年在成都居学署住阅卷。1893年返浏阳,在欧阳中鹄家塾教读。1894年入两湖书院,与谭嗣同(复生)刘善涵(淞芙)交最密。1897—98年先后主持《湘学报》,又名《湘学新报》和《湘报》。  相似文献   

9.
丁福保传略     
丁福保,字仲祐,别号畴隐居士、洛阳破衲。江苏省无锡市人(又因祖上曾作常州知县,一说为常州人)。一八七四年生,一九五二年卒。少年时立志苦学,入家塾,识方字约一千,又读《四书》,每日三四行;后读《三国志》整一年,文理大进,十五、六岁时,对考据词章之学已“心焉慕之”;十七岁,读《文选》,学作古诗,常读书至深夜;二十三岁,应童子试,得补无锡县学生员。后又与朋友一起开办文明书局(上海旧文化街福州路三山会馆旧址);二十四岁,除治经史外,兼  相似文献   

10.
钱中文,原名钱剑平,我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语言学科片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钱中文1932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北塘乡西浜村。祖父务农,父亲为县城一纸店店员。1937年秋,入本村私塾。一年半后入邻村“洋学堂”全旺小学。1942年,转入无锡县模范中心实验小学。从这时起,他爱读“闲书”,从同学那里借到的《三国演  相似文献   

11.
周谷城自传     
我于1898年9月13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县一个乡下的贫农家中.七足岁时,即1905年,进周氏族立两等小学读书.当时正是学制新旧交替之际,族中旧派主张多读经、史、子及古文释义等;新派则主张读国文、英文、算学、物理、化学等.其实一无书籍,二无仪器,三无考试等等制度,新旧都读不好.我在那里混了八年,农忙回家作活,农闲在学校里混;除喜欢英文、国文及历史外,什么都没有学到.1915年入中学读了四年.中学课程颇齐全,样样都喜欢;喜欢英文,曾组织英语学会,自封为会长;喜欢古文,常把史、汉及国语、国策上一些难认的字塞在文  相似文献   

12.
易惠莉 《社会科学》2012,(2):147-156
秋瑾于1904年6月东渡,8月入东京实践女学校,成为该校旁听性质的"认可生"或"听讲生",但11月末则从该校退学。关于秋瑾此次退学之事及其退学原因,已往学界鲜有研究。从秋瑾入读实践女学校,实践女学校种种严格的规定和艰苦生活,留学经费的匮乏,积极参与东京浙江籍和湖南籍等省留学生的反清宣传活动等几方面探讨秋瑾入读和退学实践女学校之原因,可以在已往以女革命家秋瑾为主旨的革命研究范式之外,尽可能触摸秋瑾的内心深处,体会她的烦恼和困惑,乃至痛苦,加深对她由立志留学学师范教育最终却走上反清革命之路,而成为烈士的了解,从而不但丰富已有的秋瑾研究形象,而且也可以丰富二十世纪初反清青年人物之研究群像。  相似文献   

13.
辜鸿铭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鸿铭(一八五六——一九二八年),名汤生,字鸿铭,号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厦门,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十岁赴欧洲留学,先后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工科文凭,后又游历法、意、奥诸国,深悉欧洲文化。一八八五年,辜因仰慕祖国文化,归国入张之洞慕府任洋文案、主办秘书、翻译及礼宾诸务,受器重长  相似文献   

14.
入声的研究过去基本上着眼于音系内部以语音条件为转移去考察其消变的规律,文章着眼于入声的文白读和入转舒在老中青三代的演变过程,从六个方面论证邯郸方言的入转舒属于叠置式音变.  相似文献   

15.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活动受到源文、译者个人语言能力、素质修养等内部因素以及译文读者、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探讨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读<美学散步>所引一首小诗:"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我仿佛瞥见这样一个有趣的场面:  相似文献   

17.
张季鸾(1888—1941),名炽章,以字行,陕西榆林人,是民国初年“陕西三杰”之一。他幼年丧父,家境困窘,体弱口吃,但秉性聪颖,勤奋好学,以擅长撰文著称。延榆绥道陈兆璜颇赏识他的文采,“召之入署,命与子共读”。1902年秋,陈资助他前往关学大师刘光蕡在礼泉九山下主持的“烟霞草堂”就读。张季鸾在刘光蕡的亲自指点下,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他喜读《明鉴》、《文献通考》,并抄读《通考序》和《方舆纪要序》等典籍,为后来从事新闻报刊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翌年,张季鸾考入三原宏道学堂学习。  相似文献   

18.
入声的变化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演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入声字的归调也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入声字的归派是各地方言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东北官话研究中尤为重要。东北官话入声字尤其是清入字的归调问题至今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东北官话清入字的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异同,也是学界长期关注而一直悬而未解的问题。以黑龙江方言为个案,系统考察清入字在黑龙江方言中的具体归派情况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清入字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差别不能以派入字数多少为比较标准,而应该以两种方言各调类差别字的数量与总数量之比作为比较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差别最大的是阳平,其次才是上声。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上声、去声两调归派的差别,主要因为明代江淮官话的迁入扰乱了北京话派入上声的进程而产生了二次归派,在二次归派中,部分北京话受江淮官话影响派入去声,而在黑龙江方言中仍然保留上声;阴平、阳平两调的差别,一部分也与此事件有关,表现为北京话中一些读阴平、阳平的字,黑龙江方言中读上声或去声,保留更早的层次。另外,阴平、阳平的差别也与两种方言与河北等方言的不同接触有关。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比较的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一 赵俪生先生名甡,以字行,生于1917年6月14日,山东省安丘县人,中国著名史学家. 赵家本为书香门第,但是至赵先生出生时,其家已破落.可能由于赵家素有重视文化的传统,也可能因为赵先生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赵先生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至1934年又以优异成绩同时考上北大和清华,后入读清华大学外语系.  相似文献   

20.
江兆申     
江兆申,字椒原,号原甫,1925年8月出生于安徽歙县岩寺镇(今属徽州区)的书香世家。童年由母亲教导读书习字,并由舅父方叔甫指导作画。1932年,朱富润入徽,地方治安动荡不安。当时,他的父亲在上海,便随家人同赴上海避乱。由其父亲自教导读书,指定的功课是,每天习字两张,读生书,温旧书。下午,规定读报和读杂志。并且请了一位年轻老师,教《英语初阶》。又聘有国术老师,每天早晨教拳。少年江兆申极爱画画。课余画关公、张飞、岳飞等,被其父亲发现后,劝其画山水,但兴趣不如关公、张飞浓。后随其四舅父拜谒黄宾虹,开始喜欢画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