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著名女作家朱淑真,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现存的《断肠词》莫不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讴歌情怀、畅述心志。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春天,还是酷暑炎炎的盛夏;无论是悲凉萧瑟的秋天,还是寒风凛冽的隆冬,都令她触目伤怀,黯然断肠。她悲在芭蕉叶上、梧桐树里、桃李丛中、梅花枝头,真可谓“对景无时不断肠”。可以说,“断肠”是贯穿朱淑真诗词的主调,是她强烈思想感情的凝聚,是她与悲苦命运抗争的印记,也是她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发出的愤怒呼声。她之所以如此“断肠”,乃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家庭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爱情婚姻的不幸、独立特行的气质个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男女有别:朱淑真的纯女性书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淑真是继李清照之后的著名女词人,著有<断肠集>诗词二百余首.由于朱淑真在诗词中真实描写自己的个性、婚姻生活和感情需求,以至被评为不符合传统的道德观,长久以来,不受到重视.从女性书写来看,朱淑真的自我书写是女性真实性情的表现,感情真实,有异于男性词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朱淑真《断肠词》的简要分析,结合这位南宋著名女词人毁于封建包办婚姻的悲剧,论述她反封建的思想人品及其词作进步思想对后代青年争取自由婚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朱淑真生活年代及其《断肠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朱淑真生活年代考辨 宋代女子能填词者颇不乏人,但是有词集传世者只有李清照《漱玉词》与朱淑真《断肠词》。李清照声名煊赫,论者甚多,而评论朱淑真词的专文则殊少概见。数年前,我与叶嘉莹教授合撰《灵谿词说》,论述唐宋词家三十馀人,有李清照,无朱淑真。所以我现在撰写此篇以补空缺,将来可收入《灵谿词说续集》之中。  相似文献   

5.
宋朝女诗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工诗书,晓音律,精绘画.著有《断肠诗词》集传世。明朝毛晋将她的《断肠词》跟李清照的《漱玉词》合刊为《断肠漱玉词》。明清以来学者,多以“淑真易安”,并称隽才。朱淑真是我国妇女文学著名作家,她的诗词婉丽清新,情真意切,独具风格。 由于有关她生平记载的文籍史料甚少,而明清以来学者对她的评述,又众说纷纭:北宋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还是南宋人;祖籍何处,是钱塘,是海宁,还是归安;她出嫁“市井民家”,还是“庸俗官吏”;她有无婚外恋(或者叫“爱情走私”),她的品行如何,她是如何死的,是病逝,还是自杀;死后是土葬,是水葬,还是火化;《生查子·元夕》词是否是她写的;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到底应该如何公正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见智见仁,说法很多,许多问题至今还是疑团。因此,“朝华不显乎生前,夕秀徒彰于身后”的朱淑真,身世扑朔迷离,似乎成了传奇式的人物。 如何进一步洞幽探微,来一个“拨云见月,水落石出,尽量回到朱淑真的历史真相”,这无疑是摆在当代研究者面前的艰巨课题。 近来,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的香港女学者黄嫣梨的《朱淑真研究》,就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学术专著。黄著汇集前人的研究,进一步稽索钩沉,进行系统、全面考证,视野开阔、手法新颖、论述详尽,  相似文献   

6.
朱淑真——封建妇道的叛逆者——读《断肠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女诗人只是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缀。正史上很少有堂而皇之的女作家传记,偶尔有之,也涂上了封建道德观的色彩。她们的智慧和才能,就这样为封建宗法制度所吞噬了。朱淑真这个一代才女,同所有的妇女一样,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但她又跟所有的女性不一样,曾为爱情而呐喊,用诗歌以抗争。 一词之辨 妇道昭然 朱淑真的生平,一般认为,她生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去世,杭州钱塘人,生于仕宦门第。她“幼聪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籍”。(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因“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悒悒抱恨而终“。(魏仲恭《断肠集序》)  相似文献   

7.
封建时代中朝知识妇女不幸人生的真实写照──析《断肠集》与《兰雪轩集》李承梅《断肠集》是中国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诗词集,《兰雪轩集》是16世纪中叶朝鲜女诗人许兰雪轩的汉诗集。本文试图分析两人的人生阅历和作品,揭示封建时代中朝知识妇女真实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面...  相似文献   

8.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从一六八五年夭逝至今,已整整三百年了。作为纳兰词的爱好者,我想谈谈自己阅读纳兰词的一点体会,并以此作为对词人的纪念。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因避东宫名讳而更名,字容若,生于顺治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公元一六五五年),死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一六八五年)。纳兰在世虽短,但给后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却是丰富的,其精华部分汇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其中词占四卷。八四年出版的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迄今为止纳兰词最完备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另有附录多种,可资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9.
“双卿”其人有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一些报刊都介绍了一位过去鲜为人知的乾隆年间女词人贺双卿,说她的词胜过易安居士,更在朱淑真之上,推为清朝第一女词家。然而,近百年来,有无贺双卿其人,争执不下,莫衷一是。从有关史料来看,介绍双卿给社会的第一位作者是金坛乾隆进士史震林的《西青散记》;随后是董潮《东皋杂钞》卷3《艺海珠尘·土集》中引用了《西青散记》中双卿词两首,说双卿是“庆青,姓张氏”“金坛人”;道光年间海盐蔡燮清的《国朝词综续编》开始称双卿为“贺双卿”,但注明是引自《西青散记》。清末徐乃昌编的《闺秀词》中,有双卿小传,说她是丹阳人。民国十六年付印  相似文献   

10.
《全清词·顺康卷》第15册郑景会词有《浣溪沙》《美人香》《生查子》与第20册所收女词人黄幼藻的三首同调词相同,应是最早收录这三首词的《众香词》的编选者把郑景会这三首词误为黄幼藻所作而选入.因为黄幼藻只有诗集《柳絮编》而没有词作,清初王端淑编选的专选明代女性词的《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二卷》和周铭专选历代闺秀词的《林下词选》(卷六至卷九为明词),都没有选入黄幼藻的词,卓回编选《古今词汇二编》和朱彝尊、王昶编辑《明词综》也没有选录黄幼藻的词.虽然《众香词》的刊刻要比郑景会《柳烟词》早五年,但在《众香词》刊刻之前的十年,郑景会就广泛邀请词坛名流品题其词集,如果他抄袭了这三首词,很容易被词坛名流发现.从这三首词的词题、词序以及内容、语句和意境来看,也符合郑景会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常州吕氏才女之一、晚清女词人吕景蕙的词集《纫佩轩诗词草》存词30余首,题材内容可分为3类:书写兄(姐)妹情谊的作品,抒发闺中情绪的词作和为他人诗(词)集、画作题词之作。艺术上则有3个显著特色:在写作手法上,以常景写深情;在意象运用上,喜用冷寂的意象合成意境;在抒情方式上,表情达意较为直白。  相似文献   

12.
宋代多产女诗人朱淑贞的《断肠集》莫不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讴歌情怀,畅述心志,是我国古典文学诗苑中的一朵奇花,称得上为我国古代重要女诗人之一。她是北宋末年人,家居钱塘(今杭州)出身于中等仕宦之家,由于不幸的婚姻,所嫁非爱,使她在人生长河中,上遇霾雨昏风,下遇险难,暗礁,她乘一叶小舟在茫茫海上飘泊,没有知音,缺少同情。于是她用自己的笔,以诗词形式呕心沥血写出三百多首诗词反映她自身的生活、自身的形象。其中有她的忍耐、痛苦和悲伤,也有她的追求,不满和抗争。如果只看到她诗词中悲观伤感的调子,断定为断肠人写断肠诗词,那就把她当作单调灰色的  相似文献   

13.
龙川词初探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又是一位壮怀激烈、风格豪放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词,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龙川词》四卷,但已久佚。其子陈沆初刻《龙川集》,仅收词三十阕;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从黄昇《花庵词选》中补入七阕,计三十七阕,四印斋本《龙川词补遗》二十六阕,赵万里续补十阕,今人唐圭璋又补二阕,去其重复,共存词七十四阕,在数量上与李清照(七十八阕)相近。读龙川词,教人振奋,催人踊跃,使人热血沸腾。陈亮与辛弃疾的词风貌相似,格调相仿。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又说:“观此(指陈亮《贺新郎-寄幼安见怀韵》三首)则两公之气谊怀抱,俱可知矣。”茅盾把陈亮与陆游、辛弃  相似文献   

14.
朱淑真是宋代以来与李清照并称的著名女性诗人,著有《断肠》诗词传世。朱淑真生前虽文名不甚显赫,但后人对她评价在不断地提高,从"区区宋之能文妇人"到"千秋秀阁填词祖",其文坛地位亦从南宋的边缘化上升至清代的"一流人欤"。由于批评立场以及文学审美观念的差异,朱淑真备受赞赏的同时也遭受着来自礼教道德方面的批判。本文拟通过三个部分爬梳宋至明末朱淑真及词接受的不同向度与本末源流,剖析明代中后期朱淑真接受中所产生的问题,力图还原不同文学思想对朱淑真接受程度之真实影响,从而明确她在文学史上逐步走向经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历代文学作品中,爱情题材占有很大的比重,佳作不胜枚举。就诗词而言,词的爱情之作比诗还要多。究其原因,就在于诗歌既“言志”又“缘情”,而词则以“言情”为主。尽管“言情”的“情”并不等于就是爱情,但它无疑占着绝大的比重。唐宋词(尤其是宋词),男女情爱,相思恨别,是许多词人笔下的基本题材。过去,人们往往简单地把唐宋词里的言情之作看做“绮语”、“艳情”,笼统地概括为“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最多不过对它进行“雅”、“俗”的辨析和去取。1950年,王重民先生在《敦煌曲子词集·叙录》里把言情之作分为“闺  相似文献   

16.
《浮玉词初集》3卷,叶光耀著,是浙江图书馆所藏的一部稀见词集。该集的编纂经过6位著名词人之手,且评点者多达157人,是研究清初词学的重要文献。该集不仅对研究清初词集的编纂与流传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杭、湖之地的词人群体研究,尤其是吴兴词坛与西陵词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辛弃疾《摸鱼儿》、《青玉案》、《祝英台近》三首具有代表意义词作的赏析,论述了辛弃疾爱情词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比兴与寄托的特点。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在纷繁的词作中寄托了词人深沉多样的思想情怀,尤其是寄托了英雄失意的愤慨,进而表现他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对国家长期分裂的悲痛。  相似文献   

18.
在这淒风悽雨的天气,我且谈一谈生活淒凉的李清照。翻开中国妇女文学史一看,无论那胡姬十八拍的作者蔡文姬或是相传作白头吟的卓文君,女道士鱼玄机或是妓女薛涛,写断肠词的朱淑真或是写香南雪北词的吴藻,都不及我们的女词人李清照。她是我国女文学家的第一人。我想试一试从她的词里窺探她的生活,连同她的自传金石录后序和其他的笔记参杂起來讲  相似文献   

19.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生卒年不详,清人况周颐在《证璧集》中考证其为北宋元祜至南宋绍兴之际人,大致可以依据。她一生创作丰富,尽管她的父亲在她死时“以佛法并其生平著作荼毗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但仍有330余首诗和30余首词得以流传,大大超过了元代以前所有的女性作家。这些作品,写出了爱和恨交织的真实人生,表现出一个古代罕见的女性形象,曾引起过自宋以来许多学者的注意。但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这位具有独特个性和突出成  相似文献   

20.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后蜀赵崇祚编,共十卷,录词五百首。花间派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代表作,大多赖以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我国词学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