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中国官方报告,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5亿4,000万到1978年已增加为9亿6,000万,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0‰。中国政府鉴于人口迅速增长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至为不利,近年来已开始鼓  相似文献   

2.
人口经济学与人口发展的经济效益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本文仅就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谈点一己之见。所谓人口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而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是这三种人口变动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大小、强弱和好坏程度。先看人口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口的自然变动,即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出生是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方面。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所知,全国人口总数已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31,882,511人(不包括台湾省)。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人口为5.4亿多一点。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哈尔滨市的人口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全市人口78.5万人,1986年未全市人口为266.8万人,是1949年人口的3.4倍,增长速度之快是惊人的。按人口数量计算,如今哈尔滨市已成为全国第八位的特大城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增大,这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如果离开客观条件,盲目扩大城市人口,造成“过度城市化”,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住房、交通、社会、服务、升学、就业、生活物资  相似文献   

4.
同中国交往时 ,会面对许多用西方知识无法理解的事情。若是按日本常识同中国打交道 ,几年下来 ,也未必能深入一步。本文想论述一下中国的基本问题———“人口问题”与“户籍制度”。解释中国问题的第一步首先是“人口问题”。中国有 1 3亿人口 ,它所构成的问题对西方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施真正的人口普查是 1 95 3年 7月 ,结果是大大超出当时估计的4亿人口 ,达到 5 9亿。尽管人口专家指出了人口的过剩问题 ,但未能得到政府的重视。 1 95 9年的天灾使 60年代的中国人口有所减少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未彻底贯彻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十分缓慢,但相对过剩人口却有增无己。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问题不仅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也与同期世界人口城市化拉大了距离,同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在中国近代社会,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并未能够同步前进。文章最后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黑龙江省人口战略目标的确定大家知道,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比较有许多特点,其中一点就是它的继承性。过去的人口状况(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密度等),构成了人口发展的基础,目前人口状况又构成了未来人口发展的基础。所以,要确定未来人口发展目标,必须了解人口现状。只有对人口状况心里有数,才能用党的政策制约人口的发展,使其实现人口目标。那么,我省人口状况是怎样呢? 1.人口增长速度快,基数越来越大。1949年我省有人口1,014万人,1982年底已达3,281万人。三十三年间增长2.24倍(包括机械增长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62%。在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提出了有关人口发展的各种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人口转变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历程,概括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以及完成中国人口转变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转变又称人口革命,是指历史上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变化而先后出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我们将描述人口转变过程的观点和模式称为人口转变理论。 根据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相对演化态势.人口发展历史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1)原始型: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相结合.自然增长率低而稳定,…  相似文献   

8.
印度人口控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 2 6日公布的 2 0 0 1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印度人口已达 1 0 .2 7亿。印度和我国同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 ,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发展形势极为相似 ,故印度朋友对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甚为关注。印度的人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我国也极具借鉴价值。本文综合印度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 ,试对印度人口问题做一分析。一 印度的人口问题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 998年人口形势报告”所提供的数字 ,印度人口出生率为 1 6‰。印报对此作过如下形象的描述 :印度每分钟有 52个婴儿问世 ,每周增加人口相当一个昌迪加尔 (旁遮普邦首府 ) ,每月…  相似文献   

9.
一、人口分布的特点目前黑龙江省的人口分布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人口密度较低,增长变化很快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有32,665,512人,土地面积为472,72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为69人,低于全国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07人,但高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人。黑龙江省是建国后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1982年总人口与1949年建国初总人口1,014万人相比,三十三年人口净增2,252万,增加了两倍多。人口密度从1949年每平方公里的22人猛增到1982年的69人。是全国各省市人口密度增长最快的省份。黑龙江省人口密度增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记录。然而,如今人口问题已被人喻为一把达摩克里斯剑,它已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这亿兆斯民是怎样来的呢?中国在何时面临着人口压力?……十年以前,关于上述问题的系统答案却是一片空白。倒不是当时的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是要回答这一问题实在是太困难了。在中国汗牛充栋的史籍中,关于人口数字的记载不但少得可怜,而且常常让人琢磨不透数字表述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年轻的教授葛剑雄博士锐气逼人、知难而进,毅然在这块处女地上拓荒耕耘。春去冬来,年复一年,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继《西汉人口地理》、《亿兆斯民——中国人口史再认识》等专著后,最近又由福建人  相似文献   

11.
钟放 《日本研究》2000,(2):58-64
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对人口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洪亮吉(1746—1809年)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在《意言》中提出的“治平”说。大约同一时期,日本的经世学家本多利明(1744—1821年)于1798年(日本宽政十年)在《西域物语》中也提出了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人口论”。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历史的认识。一  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首先要分析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人口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在清朝中前期,尤其是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随之而来的老龄人口消费问题也逐渐得到政府和商家的广泛重视.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比重的日益上升也将产生更多的老龄人口消费问题.近年来,中国老龄人口的消费偏好变得更为复杂,既有传统的讲究实惠、方便与舒适等特点,又出现了一些追求时尚、热心社交等新特征.但老龄人口的消费行为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以致中国老龄人口市场的供给不足,为数众多的中国老龄人口需求依然处于未被满足状态.对中国老龄人口的经济条件、供给约束、养老方式、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制约中国老龄人口消费的相关因素及其原因,进而促使政府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和加快老年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为企业提供满足老龄人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扩大中国老龄人口的自主消费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人口的现在与未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1982年,全国人口已超过10亿。我国土地面积只有世界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而人口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与解放初期相比,我国实际耕地面积几乎没有增加,但三十年来人口却翻了一番。按着这个增殖速度推算,2010年我国人口将是20亿,2040年就是40亿,约等于现在的世界人口总数。而在五百年之后,我国人口就只能挨肩接踵地站立在全部国土上了──这是绝对不可思议的。由此看来,人口问题已经成了我国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尽快施以有效的控制,则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说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与人口转变错步进行的中国城市化,在1949年以来的40多年中,表现为一个扭曲的过程。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前30年里,城市化异常地陷于停滞;而在人口因计划生育而开始减慢的后10多年里,城市化又急剧地发展。其结果是,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城市,虽经严格控制仍不断膨胀,终致形成人口压力之下各种各样的人口问题。从几个大城市显示的迹象看来,除了各类城市普遍存在的住房、交通、拥挤、污染等城市问题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化、人口流动等与未来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城市人口问题已日益显化,足堪引起严重关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1990,(9)
中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率过高,已超过自然资源和经济的合理承受力。 1989年统计,中国大陆人口11,加上台湾省和港澳地区,总人口为11.26亿人。从1986年来,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每年净增1523万人。中国耕地面积按人口平均,每人只有1.5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1989年中  相似文献   

16.
当今人口骤增,全球已达50亿人口,大有人口爆炸之势。一些有识之士惊呼,人口这辆高远行驶的列车应该刹闸了。理论界不仅关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而且应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人口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而我国人口现在已突破11亿大关,这必然要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为严重的是人口增多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的严重背离,人口流动造成的生育失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等等。以往我们只注意人口增多对住房、入托、入学、就业及交通的影响,而对重大的社会问题缺少必要的研讨。本文仅就几个重大的人口社会学问题(不是全部)进行探索,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我国古代和近代人口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与此同时,和人口关系最密切的生活资料——粮食的供应也日趋紧张,粮价不断上涨。为此,清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这里仅就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一探讨。一、清代人口增长与粮食供应形势概观清王朝以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直到乾隆末年,在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国内政局稳定,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客观条件;加之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措施,如“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这就使清朝的人口数量以持续不断的速度呈直线上升。康熙二十三年。官方统计该年人丁数为20340655(《清圣祖实录》卷118,)折合成大小男妇可达101732756(按1丁之下有五日计算)。乾隆二十七年,各省人口总共为200472461(《清高宗实录》卷677),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二亿;乾隆五十五年,全国人口达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4年7月11日载文报道,世界银行行长A.克劳森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和相当迫切的问题”。他指出,控制人口最有成效的国家是中国,问题最严重的是非洲。  相似文献   

19.
控制人口的重点“特别是在农村”,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城市人口已超过二亿,接近美国总人口,而且增长速度与人口密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数。因此,开展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对城市人口问题的研究,认识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浙江省人口学会与省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联合邀请上海同行参加,前不久组织了一次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首先讨论了我国城镇化问题。所谓城镇化通常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部分地区转变为城镇,从而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对城镇化的标准,长期来学术界看法不尽一致。按照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标准(即市镇人口和非市镇人口分别划分为城、乡人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世界人口已达43亿。现在,世界人口每年大约增长7,400万。人口的激增给全球的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结构造成巨大的压力,其影响遍及整个人类和动植物界。目前,不发达国家有数百万人口陷于赤贫,挣扎在饥饿线上,因此对这种压力最感痛切。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人口增长率低于1%,全国人口需经过一百年以上才会增加一倍,人口问题似乎不太严重。然而如果考虑到世界上的其他各种挑战(包括经济的继续增长,粮食、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平衡供应和使用,以及全球的环境保护),则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同样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