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自信"是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取得各方面伟大成就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律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结果,是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四个自信"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有其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深刻理解其形成基础,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有利于破解世界难题,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之后列宁通过对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俄国实现"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跨越论"的又一次成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论"的新发展,并在此驱动下向更高层次迈进。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适应基本国情是根本准则,坚定四个自信是直接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跨越"塔西佗陷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经济,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增强在经济领域中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丰富,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缘于其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要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代表了无产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主要通过明确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打造洋溢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大学生自身应做到文化自觉等四个方面逐步推进,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出优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2017年是李大钊同志就义90周年。李大钊同志以其追求真理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忠诚、清正廉洁的品行,为共产党人树立了信仰的标杆。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了解历史的人才更懂得怎样生活。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去实现造福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表明了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培育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将高校作为主阵地,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活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为推动力,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立足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事业中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文化、有担当的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类共性问题,推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新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道路自信。一、回望走过的路:在民族由衰到盛中找回道路自信近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的衰落,中华儿女为谋求民族复兴之路日夜奔走,经历了学习别人的道路到逐步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问题的学习和实践贯穿于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如何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特别是深刻理解"讲什么""如何讲"的问题,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素材、案例和数据相结合,用创新的方式引领青年学生认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四个自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以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概括,是学好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文化自信,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一。准确认识文化自信,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就必须寻根溯源,探索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文化自信是以物质文化的现实基础,以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依据三个维度有机统一体,熔铸为实现民族复兴奋勇向前的文化体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根据国情、世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新奇迹。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深入探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反贫困斗争多重依据,回顾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斗争经验启示,对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霍清廉 《现代妇女》2014,(10):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并还将继续证明,随着社会实践的推移,三个自信将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进一步指导我们社会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发挥,需从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则及文化精神的内生凝聚力出发,确保其运作过程的张力与连贯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洞察现实的认识功能、精神滋养的培育功能及和合共生的交流功能是驱动文化价值发挥的本质动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是文化价值发挥的现实依托即文化事业的建设原则;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是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民心、聚国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统一战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条件下,统战工作也必将迎来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分析"四个全面"的辩证法思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一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站起来,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着强大的基础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在文化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新时代文化自信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其生成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科学认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生成逻辑,进一步把握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一国主体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一脉相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所在。进入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需要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深刻理解"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和完善,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判断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遵循和践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而做出的战略布局。高校德育工作要明确自身使命,在我校德育工作中以"四个全面"为指导在工作目标、主攻方向、工作核心内容、工作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20.
八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的―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道路。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道路方向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根本原则问题,坚定道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