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本身的题中要义和价值追求。不和谐心理根源于对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主观体验。当前,我国社会总体和谐,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社会的不和谐反映到人的心理,就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心理的不和谐,如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公感、话语权缺失的压抑与郁闷、价值迷失与心灵空虚、忧虑心理和不安全感等。促进社会的心理和谐,必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大力改善民生,不断夯实心理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涛 《齐鲁学刊》2007,(2):131-133
实现利益和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是要构建一个利益和谐的社会。具体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入手,以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利益矛盾,如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政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社会必然是政治和谐的社会,并通过政治和谐促进社会其他领域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崔海滨 《齐鲁学刊》2007,1(2):157-1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协调推进。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根本目的的基本保障,是实现和谐社会特征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主要机制,因此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制宣传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对法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要依靠法律制度来构建和实现,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作为现代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刑事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法治,法治的发展进程与对法治的精神或根基的理解有关。在人类步入法制社会以来,有关法治的精神或根基有两种基本观念,即以权利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以义务权利(或社会权利)为中心的整体主义。从两种观念的存在基础及基本观点看,以义务权利(或社会权利)为中心的整体主义不仅符合现今法的精神的演变趋势,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转变以权利为中心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治是一国行政法实施和实现的基本理性判断,而行政法治中的价值选择是促成行政法治的前提条件。诚信价值作为若干价值中的一个其对行政法治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价值无法取代的,它具有促成行政法治权威、行政法治自证、行政公信力和行政法治正当期待的意义。目前行政法治中诚信价值可由行政基本秩序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范保持稳定、行政设定义务具有可实现性、行政执法行为保持同等对待、行政承诺行为必须兑现等范畴构成。要确立行政法治中的诚信价值,制定行政诚信法、减少行政权法外运作频度、行政权的行使归属于行政系统等是必须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与“法治”密不可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构建一个法治社会,而构建法治社会之前提则又在于培育法治精神,因为没有法治精神的法治社会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法制社会,根本没有和谐可言。  相似文献   

9.
蔡青荣 《河北学刊》2007,27(4):213-216
法治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二者都注重均衡地保障社会各阶层和个体的权利,限制公共权力,使二者在法律的规范下达致和谐运行;和谐社会的形成与法的形成一样,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妥协的结果,自由是法治的本质,应培养公民的自治能力,不应仅靠立法来推进法治;法治与和谐都不是完美的,但解决冲突的机制却使社会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作用尤为突出。充分认识法治与德治的交互作用规律,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寻找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之路,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种和谐的状态是需要法治秩序来加以保障和协调的。法治秩序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发挥着有效协调利益冲突、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公平正义等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张迪 《江汉论坛》2008,1(5):27-29
和谐社会是利益和谐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共权力必须努力解决社会成员的利益矛盾,构建一个均衡的利益格局.政府作为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应该充分运用公共权力赋予的公共权威的角色,努力协调并整合社会的不同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合理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营建高效的社会矛盾疏导系统,建立敏锐的社会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琪 《南方论刊》2007,3(9):19-20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呈现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面对日益复杂的新问题和社会风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阶段,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的历史任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充分发挥法律在保障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长期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和依法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当在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并在发展民主制度、推进立法、完善权力监督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忠旭 《学术论坛》2005,23(7):39-41
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政治和谐不仅要确立正义、平等、法治、程序、公开等观念,还要加强政治文化的建设,努力促进政治社会化;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拓宽实现民主的渠道;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法治进程等。  相似文献   

16.
宁金和 《天府新论》2005,(Z1):141-143
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以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策有其必然性.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对现行的司法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阶层和谐已经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重要的新的研究课题。新的历史时期,阶层和谐具有新的内涵:突出了公平正义重要原则、体现了利益共享社会准则、强调了融合互动促进作用。其新的特征是:反映了国家主体意志新特征、体现了阶层结构科学新特征、保证了国家全面发展新特征。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阶层和谐奠定了社会制度稳固的基础、形成了意识形态统一的氛围、构筑了社会有序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仁爱礼让的和谐世界,它以经济建设为物质基础,以法治建设为制度保障,以文化建设为精神支撑,以可持续生存、发展、健康、和谐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将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倡并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精神和谐是和谐社会建构的核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要营造好精神和谐的局面,就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与培育民族精神放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并重视其制度保障。同时,还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元”与“多元”、“建设”与“批判”、“现代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教育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教育这个基础。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城乡、区域教育不和谐,教育不公平等突出问题,因此,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推进和谐教育的构建;强化教育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从资源投入保障方面推进和谐教育的构建;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