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客体以及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少哲学论著来看,许多作者论述哲学基本问题都把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列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的文章则认为,“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就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也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所以哲学基本问题又可以概括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等等。笔者认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基本问题只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社会历史观的一  相似文献   

2.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西方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假说,这一假说又称为"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研究者则更倾向于主张"语言思维等同论".从英语与汉语比较的视域看,可以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刻的文化基因,语言结构与思维模式是相互照应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片面性恰好就是植根于英语语言系统本身;汉语语言系统决定了在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倾向于走向"语言思维等同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成的根源。因此,文章从具象性、直觉性、模糊性、辩证性和有机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汉语对形成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在本质的联系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政治文化建构的基本框架及基本特点是什么?这是政治文化新建构的逻辑起点,是我们探讨政治文化新建构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讨论了语言全球化的问题,并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语言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第二部分探讨交际与思维两个层面上的语言全球化;第三部分则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了全球化的趋势.语言的全球化趋势是趋同与多元化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语言亦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能力。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实验科学的一百多年历史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心理语言学领域,这更是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就这一问题心理学界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以华生(J.B.Watson)为代表的思维等同于语言论,即认为思维就是无声的言语行为;(2)萨丕尔(E.Sapir)等人的语言决定思维论,即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决定了该民族感知客观世界的方面,进而决定了其认知方式;(3)与之相对的是皮亚杰(J.Piaget)的思维决定语言论,他认为思维的范畴(逻辑运算水平)决定了语言的范畴;(4)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理论。华生及萨丕尔的理论有其理论基础上的缺陷,目前心理学界持之者甚少;皮亚杰的理论也因其片面性而受到抨击。在当代我国心理学界,为相当多学者所赞同的则是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工具论(以下简“工具论”)。  相似文献   

7.
<正>儒学与道学,这是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殊深的两大思潮。两大思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这方面人们已作过许多研究,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只就两大思潮在思维方式、思维结构与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与相容性作一些分析,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王欢 《理论界》2008,(4):210-211
由于中西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句子的结构也存在一些差异,李纳和汤生等认为,英语是主语显著型语言,它突出主语;而汉语是话题显著型语言,它突出的是话题而非主语.这一划分对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这种基本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导致的它们的思维模式差异,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低高年级两个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上,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语与欧洲语言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精神面貌",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不断有学者呼吁汉语语法研究走独立于英语语法的道路,真正的汉语语法应该以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的特殊规律为主体,同时也反映人类语言的某些共同规律。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汉语的思维、表达和语法与欧洲语言的基本对立表现为灵活与精确、综合与分析、具象与抽象、动态与静态的基本对立。  相似文献   

10.
词义三角与语言思维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这个争论涉及到两个方面: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和思維的产生究竟是同步的,还是非同步的;从共时的角度看,思维是否必须使用语言,有没有非语言的思维。由此又派生出另外的争论:使用语言的思维是否只有一种类型?同是使用语言的思维,有没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分?在这诸多的争论中,一直存在着两极化的观点,互相对立,极难统一。我个人认为不必  相似文献   

11.
<正> 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就是把存在等同于思维,是哲学家的思维创造美妙世界的原理”,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命题,并认为黑格尔这个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彻底批判了的,应当全盘否定。黑格尔这个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学说的评价如何?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和思维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找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但都无法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解答。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 ,要探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首先必须给语言和思维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本文尝试为语言和思维重新定义 ,并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思维与语言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史与思维史的关系,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语言与人的思维是同时产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语言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小学家虽弱于理论,但也思及不少语言理论问题,只是未对自身的认识作系统的归纳整理,文章分为九个部分,探讨了清代小学家对以下诸问题的看法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语言文字的起源;语言演变(特别是音变);语言共性;标准语与地方语的关系;汉语汉字与异族语言文字的差异;汉语语法;语言本质,语言与思维;研究对象和领域划分.  相似文献   

15.
<正>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争论的焦点不外有二:其一是思维与语言孰先孰后?其二是语言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认为,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类是先有了思维或思维能力之后,才逐步产生了语言的。大量的古人类学、古神经生理学和儿童生理心理学,已从人类思维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这点,我将另文论述。现在,我要着重论述的是在语言产生之后,二者的关系问题,即语言是如何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讨论了语言全球化的问题 ,并探讨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语言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 ;第二部分探讨交际与思维两个层面上的语言全球化 ;第三部分则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了全球化的趋势。语言的全球化趋势是趋同与多元化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语言学以研究汉语的文化意义为已任。语言的文化意义是语言人文属性的反映。那么,语言及汉语的“人文性”,语言特别是词的“文化义”如何理解,也就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必须首先对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系统看法:~是语言的人文性;二是汉语的人文性。中国文化语言学从发动到现在,走过了近十年的路程。在初期,尽管中国文化语言学开展得风风火火,但研究者对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汉语的人文性,却一直避免给予明确的解释。1987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认为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是训诂学的两个重要研究方面。探求词源属于语言词汇的本体研究,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操作方法;而阐释词源必须从文化历史的背景上加以证明和阐发,已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超出了语言的本体研究。本文就探求词源意义的操作方法和文化历史背景对阐释词源的作用两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最后还对文化语言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联系恩格斯对旧认识论的批判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发,我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规定亦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要课题的确定。 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划分为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恩格斯作了多层次的剖析,把其分解为三个具体问题:“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三句反问并不是同义反复,而是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逐层深入的三个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由语言来传承和记录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汉民族的婚姻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文化现象有一部分记录在汉语方言特殊称谓词语中。文章主要讨论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看汉语方言特殊称谓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讨论:婚姻制度与特殊称谓;民俗文化与特殊称谓;传统观念与特殊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