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水说”的现代人居环境评价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自然观和科学观转变的大背景下,人居环境评价学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笔者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蕴涵在中国古代环境评价系统--"风水说"中的东方智慧,并论述其对现代人居环境评价学研究思想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简单性科学技术观对中国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复杂性科学技术观是一种以系统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当代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巨大推动作用作出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表明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具有复杂性关系,是复杂性思维在中国社会发展上的必然反映.中国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哲学就是哲学史吗?--一种哲学史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命题铸就了一种哲学史观.一种哲学史观影响了整个哲学史研究的发展.对这个命题现代意义上的解读,会发现这种"进化发展史观"是以"哲学就是科学"为基础的.它的理论缺憾为现代哲学和哲学史研究铺设了一个理论陷阱.遗憾的是,当代哲学在不断重复这一历史命题时,很少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劳斯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产生,在哲学上,其原因可概括为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将海德格尔和福柯哲学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以及融合英美科学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努力等几个方面.劳斯"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特征是:实践对理论具有本体论上的先在性,科学具有权力,科学是地方性知识.劳斯在科学观上的创新,最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理解科学的实践原则,批判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科学观,拓展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观的渊源、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法律观.毛泽东的法律观主要是工具层面上的而非目标层面上的,其核心是"国家本位论"和"阶级斗争工具论".和毛泽东的工具论法律观相比,现代法治主义更强调法律的目标性价值.科学评价及对比毛泽东和法治主义的法律观,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时常见到对某些成语"误解误用"的批评,但"误解误用"的现象有增无减,个中缘由值得深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除少量确实属于误解误用外,绝大多数所谓"误解误用"的现象都可以作出合理解释:或者是成语原义使用范围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这属于词义引申的范畴;或者是对成语原形的"异解另构",这属于同形异构的范畴。无论是词义引申还是同形异构所产生的新词新义新用法,都符合词汇发展演变的正常规律,所以具有不可扼杀的生命力。之所以有人把它们看成"误解误用",是因为把"不符合原义原用法"当成唯一判断标准,缺乏发展演变的眼光和理性分析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和谐发展.由于人们长期的误读、误解、误用,集体主义处于遮蔽状态.为还原集体主义本来面貌,研究采取"反本"和"开新"相结合的方法,从厘清相关概念出发,对集体主义何以可能和现实进路进行论述.研究认为集体主义既要实现好集体利益,使得集体更加富强、文明;又要维护好个人利益,关注民生,使得个人更加幸福、自由.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是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思想是毛泽东科技观的基础和核心,他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对科学技术的来源、本质和属性,对科学的研究对象,对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进步功能、国防功能和经济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独具慧眼的真知灼见.他发展了物质无限可分原理,提出了"基本粒子无限可分"的科学预言.梳理毛泽东的科技哲学思想,对于研究毛泽东的科技观,进而深入剖析建国初期的科技政策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知识体系的介入,以"科学"的整体价值准则而为中国传统寻获其现代定位,构成了包括艺术研究在内的中国现代学术的思考性话题。面对有关精神独立性及其价值存在的质疑,邓以蛰藉由对"艺术创造观"的阐发,在新史学观提供的"现代"视角下,通过探讨审美共情、"境遇"创造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历时性审美接续问题,将"精神"与"价值"的肯定判断有效融入"科学"视域下现代美学的理论建构,为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重构其存在的历史合法性,体现了对本土资源的再认识和再发现。  相似文献   

10.
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尚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成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指导思想.至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科学观面临着冲击,随着思想认识上和语言使用上由"格致"向"科学"的演进,标志着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1.
波兰尼作为20世纪科学哲学阵营中的重要一员,通过批判实证主义的科学观,证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一样,充满人性因素,从而形成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人文性科学观这一新的理论形态。波兰尼从人性、信念与价值的角度阐发了其人文性科学观的理论内涵,从而展现了科学与人文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至少有三个渊源: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具有六大特征:反基础、反本质、反表象、反理性、反价值中立和“怎么都行”。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既要汲取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有益元素,也要警惕它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霍金的三次中国之行谈起,在论述了霍金的物理学贡献及其对于中国的科普意义后,重点从科学对于个人以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我国缺乏"科学"成长所需的土壤及生态环境,以及中国公众的科学观念较差这三方面分析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更需要霍金、需要科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界定及其相互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体和宏观上看,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是现实存在的,两者并非边界模糊乃至完全消失。在定义———从科学活动的目的和动机、科学研究的结果和终局、科学理论的层次和程度———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基础上,就价值关联、精神气质、评价承认、知识产权、自决程度、组织管理、资助来源七个方面以及意图、功能、认知上的歧异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加以区别。当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也有诸多联系和某些相同或相近之处,因此两者的区分在某种意义和某些个案上具有相对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学的发展与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方法论体系,以科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般称为科学学。其核心命题是想说明科学是什么,科学发展的规律怎样。从学科建制的标准看,科学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科学学研究的命题看,科学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2)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3)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有其弱点,但不能由此否定中国古代科学之成就,不能套用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由此批评了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以及修改“李约瑟难题”的论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国家学说、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论证了科学的三个维度:即反黑格尔辩证法的科学概念,关于科学本质的社会本体论,以及关于科学存在的知识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借助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和理论对近年来科学技术异化的现象和根源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科学技术应当在道德方面进行价值重塑,即从忽视人文价值的科技异化泥沼中走出来,以到达科技人性化的幸福彼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