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业绩形象都会被"非经常性损益"所影响。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应该如何界定?非经常性损益应如何判断?本文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出"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清晰阐述"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在财务对标过程中应关注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对标的指标选择提出建议,并给予国资委考核指标相关建议以保持各种考核口径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非经常性损益成为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股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对我国A股市场2006-2009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类处理,分为盈利公司和亏损公司,并对两者的混合样本、盈利公司样本和亏损公司样本分别进行了关于非经常性损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这种方法与过去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的只对总体样本进行分析的方法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盈利公司还是亏损公司,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的关系不显著;(2)盈利公司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显著相关,但在亏损公司中此特点不显著;(3)时盈利公司而言,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的相关性比非经常性损益更具有价值相关性;对亏损公司而言,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比经常性损益更具有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净利润却很高,这些公司实际上并不具有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因此考察公司业绩时要将非经常性损益分离进行考察,会有助于分析出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了解公司资产质量和长期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发现无论是亏损公司还是盈利公司的盈余管理相当倚重于非经常性损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动机各异:亏损公司主要是为了实现扭亏和避免亏损等,高盈利公司则是为了平滑利润和避免利润下降。实证结果还表明,非经常性损益确实对上市公司扭亏乃至后续年度是否继续亏损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其作用远大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将非经常性损益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独立内容纳入利润表,并进行具体、透明的表外披露;同时,也建议在监管政策实施中全面考虑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新准则下有关财务报告的4项具体准则与原相关财务报告作了比较分析,并对新准则下的财务报告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制定统一的模型估算公允价值;利润分配的依据应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公允价值损益应该区分经营性损益与非经营性损益;分部报告信息应增加相关的税务指标;金融工具的分类需制定更严格的标准等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李丽青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6):44-50,84
本文以2008-2009年420家A股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及15967个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观测值,比较分析了不同市场走势下分析师盈利预测和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准确性及它们对投资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熊市环境下分析师盈利预测比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准确度高,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投资回报要高于基于随机游走模型盈利预测的投资回报,而牛市环境下的情况正好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不能理性地识别牛熊市下各种盈利预测信息,从而也未能证明分析师盈利预测是比随机游走模型预测更好的"市场预期盈利"的代理变量。此外,研究也发现分析师存在高估盈利的乐观倾向,且熊市中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乐观程度要大于牛市中的分析师盈利预测。  相似文献   

7.
盈利能力分析是投资决策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投资者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进一步开展分析。本文从4个方面设计了盈利能力分析模型:一是进行利润的构成分析,通过分析业务经营情况、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期间费用和所得税对净利润的影响,揭示各因素对利润的贡献;二是进行资产或资本收益率分析;三是通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现金含量、净利润现金含量等指标,进行利润的质量分析;四是利用企业历史的数据,揭示营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的构成、质量和潜力。  相似文献   

8.
叶猛 《科学咨询》2002,(23):11-12
高校上市公司的业绩滑坡,似乎暗示着我国高校企业改革将要真正到来.有这样一组数据,给人们带来了改革迫切性的直观印象:清华紫光亏损高达2362.17万元;浙大海纳2001年净利润由上年的3052.74万元跌落为1948.55万元;南开戈德同期盈利由12829.85万元滑坡至6696.62万元,由于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7279.36万元,实际上在下半年出现一定亏损;天大天财的业绩同比虽略有增长,但该公司卖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接近公司净利润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以自己的经营收入抵补其成本支出,实现其经营目的——盈利。盈利的大小较大程度的反映出生产经营成果。基于这种损益思想,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阶层只重视提高销售收入的业绩、降低生产成本的支出,而对许多潜在影响企业损益的因素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的盈利问题一直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会关注盈利多少的问题,而且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关注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普遍较低,许多上市公司借助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业绩,使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的甚至“喧宾夺主”,虚盈实亏,业绩水平受到严重的扭曲,使其持续盈利质量存在隐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人民币升值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出发,分析了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目的是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杜邦分析法分析福能股份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将福能股份盈利能力指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行业均值进行比较,进一步结合现金收入比、研发投入强度比和清洁能源装机比的关键指标比较,分析判断福能股份的盈利质量,最后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助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  相似文献   

14.
史永翔 《经理人》2008,(12):114-115
山东一钢材贸易公司,目前盈利状况尚佳,因而一直想进一步做大做强。该公司总经理设想的途径是:在各省开设办事处,增加人员,大规模扩张。按照他的规划,只要严格执行这个路线,公司营业额将迅猛增长、公司净利润大增、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5.
按照现有会计准则,企业选择将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和披露,将导致其报告的净利润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期间经济活动的结果,基于净利润的相关业绩指标缺乏可比性.IASB最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报告全面收益数据,以全面收益作为企业业绩的汇总指标,可以避免金融资产分类所产生的问题.本文认为,报告全面收益应该成为改进我国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朱开悉 《管理科学》2002,15(2):36-40
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增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而现行以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存在明显的局限,忽视了企业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信息的披露.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不仅是盈利能力的最大化,而且是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更是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是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表现,它能够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的各项指标和能力.因此,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和核心指标,构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是增强企业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利润表所报告的净利润是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披露的会计利润,要想真实地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对企业的盈余质量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立足于利润表,结合资产负债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系统地阐述了分析企业的盈余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而财务分析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极其细致重要的环节。企业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可分为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和发展能力分析指标。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障和支撑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现代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健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市场份额是企业经营者非常关注的一项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将市场份额作为企业的荣誉而炫耀,还有的企业甚至微利或亏本也要保证市场占有率的高比例数。但是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将市场占有率提高几个百分点作为一个目标,确有些急功近利不很明智。企业在制订经营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市场份额的数量和质量、产品的生命周期、利润最大化原则、今日市场份额和明日市场份额等因素,以此来确定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市场份额与企业利润很多人都认为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数量越大,企业盈利能力就越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许多企业辛辛苦苦,采取了…  相似文献   

20.
大家观点     
<正>李迅雷:盲目相信大数据并不可取过度迷信大数据有问题。以股市为例,目前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00家,所有上市公司的盈利等财务数据累加起来,也构成了大数据。从2016年开始,上市公司的整体ROE都在上升,但为何股市的估值水平却在下移呢?为何商品房销量屡创新高,房企的盈利也出现了高增长,但房地产股却大幅下跌?说明借助大数据来预测未来,必须搞清楚数据与预测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实,股价应该是领先指标(或称晴雨表),大数据则是滞后指标。房地产股的下跌,或是反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