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日本文化往往要涉及神道、花道、茶道、香道、书道、武士道等等,研究“道文化”现象,对于日本文化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考察“道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构筑“道文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原理都告诉我们:“身正影不斜”;“身斜影不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身”与“影”的关系却出现了两种反常现象。其一:“身正影子斜”;其二:“身斜影子正”。如君不信,有例为证。先说其一。某公司的党委书记,为人正直,公私分明,坚持原则,扬善祛邪。正是因此,他“得罪”了身边不少营私舞弊者。于是乎一串串恶语谣言,无情地向他袭来:什么“此人是伪君子”啦,“有政治野心”啊,“生活作风有问题”呀……一个面端身正的堂堂男子汉,竟被谣传玷污得不是鼻子不是眼。你瞧瞧,这不成了“身正影子斜”了吗?再说其二。某企业一名党务干部,长期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正是这样一个党务干部,因其有多种多样的“变身法”和独特的“公关之道”,先后两次提升晋级,连年受到上级表彰,还被树为“先进典型”。此情此景,周围的知情者们诙谐地称之为“身斜影子正”。  相似文献   

3.
一、韩愈“道”的具体内容《原道》是韩愈儒学复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佛老相对立的“道”和“道统”说,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和伦理观念。文章一开头就对“道”的内容作了解释:“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他把孔孟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触为一体,作为“仁”的含义,从而指出,实行以“博爱为基本内容的“仁”,使一切言行符合现实的需要,就是“义”;“义”是“仁”的具体表现,由这种“仁”与“义”再进一步修行,就是“道”。一本正经的强调仁义道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远行、第一次牵手、第一次开车、第一次领到工资……可第一次做父亲的感觉却是如此的独特和复杂。面对着襁褓里的粉团小仔宝贝疙瘩心肝儿肉,用文雅的话形容自己的心情,就是喜悦之气、幸福之感如春风般扑面而来。"父亲"的称号像道接力棒,子子孙孙代代相传,终于传到了我的头上。  相似文献   

5.
“道治”是与“礼治”、“法治”相对的范畴,是对道家政治哲学的新概括,它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政治哲学性质。“道法自然”是“道治”政治哲学的核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自由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萌芽;“清静自治”是“道治”政治哲学的特征,无为和自治是其内在机制,“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是其两种形态,二者之间体现为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孔学堂》2015,(1)
孔子思考人性、思考人道,同时也思考天地之道,他整体、系统而动态地观察世界。从他敬仰的先圣先王那里,他看到了允执其中,看到了中道。通过继承、凝炼与提升,孔子达到了他认识世界的最高境界。不理解中庸,就难以真正了解孔子。  相似文献   

7.
王珏  李俊 《浙江学刊》2020,(6):75-85+2
通过文字训诂可以发现,"道"的原始意义并非"道路"而是"引道"或"引導"活动,对此活动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引導活动令被引導者追随引導者而进入和展开一个世界,潜在地蕴含着世界经验的生成。对于引導的崇敬,来自于巫觋传统的神灵信仰,但神的引導功能又消泯了神本身的对象性和超越性,令神退隐到世界万物中。当引導与天象结合,就成为天道(導),而天道思想的演变,将天原本的神性赋予道(導)的功能,逐渐演化为一个普遍引導所生成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引導也被用以描述人的活动和发生内外交感的原始体验。现象学的还原揭示出"道"与"气"一体两面,是深于意向结构的身体性动态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海英 《生存》2020,(13):0002-0002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感觉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水平,语文老师需要调整作文指导方式,将学生的写作与自主实践和学习成长融为一体,保障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精髓,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以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两家都以"道"作为追求和向往的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之"道"为"天道"和"先王之道"的结合,是一种典型的尊天明神的"神道设教"信仰;后者之"道"则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性,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理想。但二者所崇之"道",都具有"言说"的性质和特点。"道"体现于社会,则表现出了对理想社会的回归: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孔子的"大同社会"似无本质区别。而对于这种理想社会的治理,孔、老都主张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和策略。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对待"礼"的态度:儒要奉礼,道要毁礼。
Abstract:
In the Spring-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Confucians and scholars of Tao all regard"Tao" as the ultimate goal,which they are seeking and longing for.However,the former’s "Tao" is a combination of "Heaven’s Way" and "Deceased Kings’ Way",which is a typical faith of respect for the God of the "religious teaching" while the latter’s "Tao" shows something beyond the reality,which is a typical metaphysical ideal.Nevertheless,the "Tao" that they both worship ha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ech".The "Tao" that is reflected in the society shows a return to an ideal society: "a small country with a few inhabitants"of Lao Tzu and "utopia" of Confucius seem to have no difference in essence.As for governance of the ideal society,Confucius and Lao Tzu both advocate the attitude and strategy of "ruling by inactivity".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is their attitude toward "ritual":Confucians respect and try to keep the ritual,while scholars of Tao prefer to destroy it.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富二代"肇事的不断出现,人们越来越担心下一代是否有独立生存、自由发展的能力,甚至更引起了人们对民族发展的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担子能否放心地交接问题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以往社会所形成的使人格扭曲的力量还有着它的市场,这主要表现在:一个是基于人的依赖关系而形成的权利迷信,一个是基于对物的依赖关系而形成的拜金主义。因此,要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深化改革开放、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感等方面就人格的健康发展途径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1.
翟学伟 《社会》2019,39(5):127-161
思想转化为行动,有一套复杂的传导机制,也伴随着思想本身在操作上的现实改变。由于孝的观念及其实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极为重要,故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范例加以考察。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孝,主要任务是探讨其运行的社会方式,包括它如何从儒家思想转化为中国人的行动并对社会产生真实的影响与建构。孝的本意在于事亲,但儒家将其同仁连接,进而成为仁的实现路径。至此,从仁至孝,可以看作一种从思想到行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孝所承担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因“报本返始”的含义而构建起的天人认知框架。这一框架的基本运行方式即是由亲子关系形成的互报模式与情感的角色化。其基本核心依据在于其关系设置上的不对等性所产生的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歉疚与报恩。孝一旦运行,会导致中国人将整个社会生活集中于家族谱系、社会温情化、伦理导向、关系网络、权威至上等方面,进而可以起到整合社会的作用。可以说,孝所形成的社会特征是中国社会最稳定的传统。虽然说新文化运动以来,其主导性已经式微,但其社会底色依旧。  相似文献   

12.
“中道”思想是佛教的重要理论,它虽然是在中观派出现后才在佛教中占有更为显要的地位的,但其最初思想的形成却很早。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它的发展贯穿整个佛教史。此外,佛教“中道”思想的产生与印度其他思想流派(先于佛教或与佛教同时出现的派别)也有不少关系。大乘佛教的“中道”思想是在佛教早期“中道”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此,搞清楚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对理解中观派等大乘佛教的核心理论,从总体上把握佛教的基本学说,有重要意义。一、与婆罗门教哲学的关联佛教在印度不是最古老的宗教派别。在它之…  相似文献   

13.
鄙人寡言少语,不善交际,够称朋道友的不多,其中知我寒舍者就更少了。交朋结友易乎?确也容易。烟来酒去,你帮我助,急难之交,皆成朋友。要说难,确也难。人群纷诸,鱼龙混杂,不泛“当面花好桃好,背后捣鬼”之类的“两面人”,所以,要交“知心”、“知音”朋友,首先要知其人。近日,鄙人遇到一个小小的麻烦,对交朋友之难颇有感慨。——那是一封没有寄信人姓名和地址的信。信经直寄至寒舍,当是挚友寄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文化上一脉相承。日本的相当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大多源自中国。然而在文化观念上却显示出两国的解释学差异。中国人最注重“道”而不轻言“道”。中国文化中的“道”更为沉重,更为超越,更为终极,是一个深层次的概念。而在日本文化中,音乐、书法乃至武术进击等都常以“道”名之,蕴涵着幽闲古雅的温柔之美,但缺乏一种撼动人心的气质和精神禀赋。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刻原因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陶渊明诗歌中明确地存在着对老庄道家之“道”的深深追求。这种追求是一种精神境界,具有独特的感受,有时在宇宙大自然环境中获得,大都是在饮酒中获得,故称之为“酒道”。作者结合具体作品对这种“道”的精神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内含是无为而任自然,求“真”而脱世俗。他不断追求的“道”的境界,从生活实践来讲是他在“大济苍生”之志不断受到打击的结果;从思想上来讲是他在两骨思想意识新觉醒潮流中对人生价值不断追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文学艺术观源于他哲学思想的核心,并包融在其中。而他的哲学思想核心就是“德”与“道”。这与老子是一脉相承的。“道”是万物的本源。《庄子·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相似文献   

17.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涉猎东西、会通古今,其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力图创造一种新的人生理想和思想境界的探索者的足迹.直到晚年,其思想中各种因素的矛盾纠葛依然不断,这正是他生命力的源泉.其中道家意识具有不容忽视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5,(2):11-19
美学相对主义是有问题的,美不仅是存在的,而且能客观表达与度量。任何事物都同时处于两种区间之中:第一种区间以纯粹的同一性和纯粹的多样性为两端;第二种区间以最肤浅的美学表象与最深刻的美学本质为两端。而美就是这两种区间的某一个中间值。  相似文献   

19.
“道”之一:千方百计扩大规模,想方设法积极创收,走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强调经济效益,使规模与效益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推动“雪球”越滚越大。1998年在中专学校实行招生并轨生源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江西民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凭借民政部门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校的自身实力,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在校生总数达到了1,400人,总收入达到3O0多万元。正因为有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办一些需要办的事情。去…  相似文献   

20.
丁淑梅 《阅江学刊》2014,(2):130-136
傩戏面具是傩仪与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民俗艺术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的另类记号,它有自己一整套程式化、结构化的记号概念和演述系统。根据傩戏面具的纹样图案、五官造型考察傩戏面具的层级迁延与群落形态的类型学意义及其细节特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知这一借由行动和表演形成的、与固有的文字书写史相区别的另一维度的演述史。傩戏围绕面具完成了艺术与宗教、物质与非物质的转换机制,演述着与人有关、与天堇有关、与神鸟有关、与人类精神愉悦与灵魂自由有关的密码记号---待时而动、知行合一、超越现世苦难、自由在地行走。傩戏面具的背后蕴含着穿透历史与时光的非物质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