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近世的《史记》研究中,风行着一种“微言大义”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由于有诸多忌讳,所以运用了许多手法,这样《史记》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言大义”,需要我们离开字面意思去另求。深意”,否则便不能算真正认识了《史记》的巨大价值。“微言大义”说是不是科学的结论?用这种观点去索解《史记》是否符合司马  相似文献   

2.
“以”字是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据统计,《左传》一书中“以”字共出现了3140次,其中介词“以”有1506次,连词“以”有1611次,动词“以”有17次①。不仅如此,“以”还是一个组合能力极强的虚词,它可以组成“是以”、“以此”、“以是”、“何以”、“所以”、“以故”等固定格式,具有极强的造句功能。本文要讨论的“以为”结构是指句子中含有“……以……为……”(以下用[以……为]表示)和“……以为……”(以下用[以为]表示)的“以”字固定用法的两种重要形式。“以为”结构的语法作用及其意义,我国最早的语法专著《…  相似文献   

3.
陈桐生 《文史哲》2004,(3):28-33
"整齐百家杂语"是《史记》主要著述宗旨之一。司马谈所说的百虑一致、殊途同归,是指导司马迁整齐百家杂语的思想方法,而《六经》则是百家学术同归的目的地。司马迁不仅从百家杂语中吸取史料,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历史、天文、人生智慧各个方面吸纳百家学术观点,将其整合成一个统一协调的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机制和文化背景两方面探讨了司马迁“躬身山水”的游历活动。司马迁深受老庄“乘物以游心”和儒家“比德”思想的影响,二十而南游,从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得“江山之助”而成《史记》“雄深雅健”之风格。但这种风格的形成,更主要的还在于时代的历史条件及司马迁本人的经历与才学。  相似文献   

5.
论《史记》兼容性陈友冰本文拟对《史记》的主要特色——兼容性进行若干探讨,分两个层面进行:兼容性的表现;兼容性的原则。一、兼容性的表现如果要问司马迁的思想和创作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我以为就是兼容性。这种兼容,表列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学术思想上的兼容班彪...  相似文献   

6.
蒲将军是秦、楚之际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在陈胜点燃起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火焰时,他就自鄱阳湖一带,和黥布一起,率部涉江、渡淮,参加了项梁、项羽的起义军,并在推翻暴秦统治的斗争中,功业卓著,深为项羽所倚重。但自楚军入关前后,蒲将军的名字,就在史籍中消失了。项羽分封王、侯,也没有他的份。由于在军事行动和谋议中,蒲将军和黥布经常连属在一起,所以自东汉以降的注家,就有人说黥布、蒲将军是一个人,也有人说蒲将军自是另一人,只是史失其名。迄今考史之士,仍有争议。本文谨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关于《史记》表重要作用的认识梁玉绳是清代著名朴学大师,他花了毕生精力,撰成《史记志疑》一书,摘取《史记》正文,分条详考。钱大昕称此书是可以和“三家注”相比拟的《史记》第四家注。《史记》一百三十篇,表只有十篇,但《史记志疑》全书的三分之一却是对史表的考辩。究其原因,表的错误更多一些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表在《史记》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梁玉绳在考析《三代世表》篇的开头说: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谤书”的骂名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的汉明帝即已以官方立场 ,判定这部书“微文讥刺 ,贬损当世 ,非谊士也”。到了东汉末年的王允 ,更是直呼《史记》为“谤书”。《后汉书·蔡邕传》载 :王允诛董卓 ,又欲诛与卓相善的蔡邕 ,邕乞残身以续成汉史 ,王允曰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 ,使作谤书 ,流于后世。”遂杀蔡邕。王允的看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在官方立场左右下的正统文人对这部书的普遍看法。这以后 ,刘知几、王夫之等视之为“谤书”的更是络绎不绝。针对“《史记》是谤书”这一论题 ,历史上亦出现过不少持反对意见的人物。最早见载…  相似文献   

9.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性感美”是身体美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当下审美实践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现象。美学理论有责任对此作出理论回应和圆满解释。性感美属于触觉美的范畴。本文从触觉美分析到性感美。一方面回顾了西方古代“性崇拜”实践所体现的“性感美”意识以及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对“性感美”的肯定和强调,另一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关于“色欲美”的实践和理论以及中国当下对性感美的大胆追求与理论反映,最后得出结论:性感美乃是有价值的性快感对象。将性感满足对象排除美的园地之外,固然僵化保守、不合事实,但将一切带来性快感的对象不加分别地都视为美,也会导致性欲失范、不可收拾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国语》叙事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之一 ,以长于记事为人们所熟知 ,其叙事艺术亦有独到之处。在故事情节方面 ,叙事完整 ,脉络清晰 ;在结构安排上 ,针线绵密 ,剪裁适度 ;场面描写张弛有度 ,精彩纷呈 ;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 ,适度想象 ,虚构 ,使历史散文具有了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史记》峻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峻洁论俞樟华司马迁的《史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三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①说这话的是晋人张辅,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对马班作比较评论的人。他的话虽不无偏颇,因为文章的好坏.不是以字句的...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以毕生精力,总结先秦史学的成就,适应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需要,首创一部纪传群分的《史记》。他留给我们的这一份珍贵遗产,至今仍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及世界各国人民所爱重,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但是,象《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在其传世之初,就有人诬蔑它是一部发泄私愤的谤书,使它蒙上一层不洁的尘翳。拂试掉这些尘翳,推倒这些不实之辞,不仅是正确评价这部书的问题,也可说明治史态度问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史学名著《史记》的“互见法”是司马迁处理史料、表达史观、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显示了司马迁对客观史实的主观认识和倾向性,而且体现了《史记》整体性的严谨构思。注意到“互见法”在《史记》中的作用,我们对司马迁不  相似文献   

15.
从《尚书》、《春秋左传》开始的史传文学,发展到汉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汉代史传文学,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史记》、《汉书》的开创性的成就是在吸取先秦著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再加自己独特创造的结果。我们知道,先秦历史散文是中国历史散文发展的源头,它之写梦乃其记史的一部分,有的还是一种创作的表现手法,因此记梦也可以说是其特点和传统之一。当然,这个传统有它的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因素,有其成功,也有失误,两者均  相似文献   

16.
现代研究《史记》的人都爱引用鲁迅先生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两句话。笔者认为它高度概括了《史记》的基本特征和司马迁的著书态度。细论之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史记》是司马迁受宫刑之后,“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的发愤之作; (二)《史记》是“谬于儒术”的异端之学; (三)《史记》是效法孔子作《春秋》,即通过著书来寄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论《史记》汉初“三杰”形象的典型意义陈兰村,张金菊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塑造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有一类作品.作者直接根据真人真事,把他们的经历和事迹、遭遇和命运,经过艺术的概括和加工,塑造成非常生动的艺术形象。传记文学中的形象乃至典型的塑造就是通过这种方...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纪传体中“通古为书”的创作之作.但通常人们评论所及,多在《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和重要地位方面.笔者在研习中国地方志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深感《史记》对地方志发展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值得重视.一、方志刍型胚成于《史记》说任何科学学科的产生,发展与形成,都是缘于社会需求的.并且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人文文化文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着的.方志是方志科学运动的核心,它是随着社会与社会人文文化文明进化渐渐发展形成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只有人类在有了对记事的需求下方志始能孕育而出.我国从“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生活中就运用“结绳”、“锲木”、“刻陶”等作记号以记事,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记事技法的发展.从原始社会解体,到夏、商奴隶社会已发展为使用甲骨文、金文等技法记事.周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封建社会变革,国家制度逐步健全,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事社交活动空间频繁,这时再用甲骨文、金文的记事方式已不能适应人们对记事的需求,于是便发明诞生了文字,并且获得从由刻符号记事革新为刻字记事的技术进步,从而实现了使用文字书册典籍记事存史的飞跃.《周礼·春官·外史》载:“外史掌四方之志”,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建设提出许多新问题,如生态问题、城市问题、杜会工程问题、发展战略问题等等,需要发展新学科来回答、来解决。一部科学史告诉我们,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与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新学科正是交叉点上诞生的宁馨儿。当传统学科呈现明  相似文献   

20.
生产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社会观念的变革。上个世纪西方社会所出现的“标准化”现象对我们今日的社会观念更新仍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将导致传统观念中对人本身的理想化、差别化认识走向统一化 ;它将会对人类活动 ,尤其是社会参与活动产生中性化的认识 ;同时整个社会也会逐步接受“容忍度”这一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概念。社会经此反思必将更好的合拍于生产力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