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宋朝的市场经济非常繁荣,市民生活水平一度很高,“家政服务”这个行业也随之诞生:不独吹拉弹唱,名目众多的“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堂前人”、“拆洗人”、“针线人”等以出卖生活技术的“女技工”队伍也应运而生。有条件的人家只要通过“女侩”或“牙人”,随时都可以雇用或买到这样的家政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2.
“新上海人”,现在成了到上海创业的新移民的代名词,从社会变迁的层面上理解,由于生态和心态的变化,上海人自身也在发生“形象转型”,成为新上海人。这里所说的“新上海人”不同于传统上海人的形象,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人。在新上海人中,观念和行为最前卫的是那些以“新人类”或“新新人类”自居的上海年轻人,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由各种“游戏”所组成,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游戏”之中。这里所谓的“游戏”即“博弈”。社会设计了很多“帽子”,这些“帽子”是为我们准备的,那便是我们常说的“头衔”。例如,官场有各种“长”——部长、局长、处长、科长,学位有各种“士”——学士、硕士、博士,工程界有各种“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这些“帽子”是有光环的。还有许多谁也不愿意戴的“另类帽子”,如“贪污犯”、“贼”,改革开放前的“地富反坏右”分子等。古代,囚犯的脸上曾被烙上特殊的标记,当今的这些另类“帽子”是现代社会为另类人准备的标记,戴上这些另类“帽子”的人的身份也比正常的人要低,获取资源的量不如正常人,更不能与戴着光环“帽子”的人相比。  相似文献   

4.
芬兰人“抠门”“较真”,这是许多新闻界同行对芬兰人的共同印象。但芬兰人“抠”得让人敬佩、“较”得让人服气,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闲话“福份”杨陶然人要奋斗,也要享受。何以为度?林语堂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享受生活中太多的幸福”,左中国人看来是“折福”,即减少自己生活中的“福份”。所以,“人当取较清淡之幸福”,这是“家族延续”、“种族延续”的重要保证。由此可知,人的奋斗无穷,而享...  相似文献   

6.
韩玉胜 《城市观察》2011,(6):165-172
面对城市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挑战,“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从伦理学视角来看,“低碳城市”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道德诠释,它的出发点是“人”,实践理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价值归宿是“人,诗意的栖居”。要实现真正的“低碳城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生产变革,同时,个体要进行“生活革命”。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家茶座》2010,(3):158-160
某某网徐贲博客发表同题文章说,由于在美国人与人平等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一般美国人对这种精英/非精英的说法都会非常反感。美国人把资质、兴趣、才能的差异视为“差别”和“不同”,而不是“高下”或“优劣”,因此美国人比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更关心那些看上去是“低下”得没有希望的人群,包括社会弱势、残疾、智障学生。美国的“平权法”要特别予以帮助的正是这些群体。  相似文献   

8.
黄美娟 《职业》2016,(12):38-40
目前,中职基础文化教育的现状堪忧,究其原因,是忽视了“人”的现状及“人”的发展问题,改革中职基础文化教育必须把视角回归到“人”,做到以人为本。本文主要从回归“人”的视角探讨了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重视中职基础文化教育,二是如何实施中职基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刘锴 《老人世界》2014,(3):38-39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千百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心目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灾大难的“凶神恶煞”!因此,在中国民间,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0.
董鹏  郑慧敏 《职业》2013,(10):28-29
在现代汉语中,“就事论事”的解释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就事论事”,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事不对人”这一令人宽心释怀的话语。但提及管理,人和事永远不会分家。管理的定义,就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因此,在做好“就事论事”的基础上,管理者应该深入一步,不妨针对“人”这个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来一番“就事论人”。  相似文献   

11.
邓宏萍 《职业时空》2009,5(11):178-179
打破高职思政类课程三本教材原有体系,以满足学生成长中的基本需要为切入点,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基本问题为突破口,将高职思政课程内容整合与重构为“职业人一生存”、“公民人一生活”、“道德人一生命”三大教学模块,实现从“本本”到“人本”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前两天看到《上海文学》2010年第1期上郑涌撰写的《哲思与文心》专栏的第一篇《傅雷仍在震撼、颠倒我们》,由此而想到“圣人”与“贤人”、“圣人”与“英雄”、“拯救”与“逍遥”、“启蒙”与“顺性”等问题。先说“圣人”,《说文解字》:“睾,通也。”就是说,圣人是通人。“通人”与我们今天说的“通才”概念似是而非。“通人”是从品德角度定义的,而“通才”是从才能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13.
吴镕 《炎黄世界》2013,(4):39-39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苟子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扬雄曰:“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相似文献   

14.
胡琳玉  万成龙 《现代交际》2023,(8):80-87+123
人对水的审美,来源于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审美与道德都发自于人们的内心,而审美与德性的链接也是自然而直接的一个过程。本文以先秦儒家对水的德性的学术考察为分析视角,在对水的“德”“义”“道”“勇”“法”“正”“智”“察”“善化“”志”等德性的论述过程中建立水之德与人之德的联系,在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本主义的实现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界的真正的合一。  相似文献   

15.
错事一大筐     
健身房有两个明星教练。一个喜欢打击人,“你怎么还这么胖啊?”“不行,你再不减都不能见人了。”一个喜欢鼓励人,“哎,你比上次又瘦了。”“体型更好了,看,都有肌肉了。”他们俩身边,总是围着一堆人。过往案例在那儿摆着,想不被迫捧都难。  相似文献   

16.
“欧吉桑”一词是日语中的“男性上司”。一个男人到了被称为“欧吉桑”时,手底下有一、两个女性助理,也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在这些女性助理的眼中,“欧吉桑”们是否是合格的上司呢?日本女性职员喜欢的上司,是具有“能受到尊敬的人”、“有果断力的人”、“对工作有信心的人”等三项名列前矛。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变通,显然是一种“机智”。这种机智的变通,最适合用来对付辞不及防的提问。且举一个例子.一次,乾隆皇帝突然以一个怪问询问刘精:“京城共有多少人?”刘编虽泞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塔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雨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缩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均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月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  相似文献   

18.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第四册,谈到江南几座城市的诨号: 近世吾乡惠山泥人有盛名,吾乡语称土偶为“磨磨头”,而自道曰“僚伲”,故江南旧噱呼无锡人为“烂泥磨磨”。亦犹苏州人诨名“空头”、常熟人诨名“汤罐”、宜兴人诨名“夜壶”。  相似文献   

19.
白眼狼     
一说到“白眼狼”,一些人便会想起那些对父母不孝、不敬或恩将仇报的人,若我再问你们是否愿意做这样的人,你们也一定会说:“不愿意”这三个字,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白眼狼”。  相似文献   

20.
金水 《华夏少年》2007,(10):27-30
简快导写 1.开头点题定位 是写一个让自己“佩服”的人还是写一个让自己“尊敬”人,首先要做出选择。“佩服”的意思是感到可敬而心服。一个人多才多艺,某些方面能力比你强才会让你佩服,所以,选择佩服的人,面比较广,可以是同龄人,长辈上级,也可选幼小的孩子;“尊敬”的意思是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