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鉴汉语分词规范,《信息处理用现代蒙古语切分规范》需遵循面向信息处理为主,面向语言学为辅,符合语言学理论,以人为本,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等指导思想及科学性和严谨性、完整性、一致性、通用性等制订原则。其体例采用语法角度的分词法,切分范围包括14类基本词和10类非词单位。汉语分词规范概述部分的标点符号、习用语、缩略语、非汉字符号等内容,及具体说明部分的名词、数词等内容需加以深入研究;与《信息处理用现代蒙古语切分规范》有关的构词法可分为词法构词法、复合词缩略法、句法构词法、重叠法、仿叠法5种;蒙古语二字、三字复合词有多种类型,其切分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汉语书面语分词连写是有关全社会信息化的大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的书面语是按句连写的,词间无间隙,因此在汉语书面语的处理中,例如统计、分析、理解等,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词的切分,把按句连写转换为按词连写。所以,词的正确切分是进行汉语书面语处理的必要条件,它的任何错误都将使处理结果受到影响,有时是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歧义问题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界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歧义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与歧义的传统研究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研究以语言形式本身为研究对象,讨论歧义产生的语言材料构成及其在语境中的运用情况;而歧义的认知推理研究把视角从语言客体转向交际主体,把歧义看成一种交际者认知活动的结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援用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对歧义的认知推理过程作一个系统的构拟。  相似文献   

4.
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论文选取词汇歧义中由同形异义现象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区分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现象;其次介绍了同形异义词的分类,并对各类同形异义词及其可能引起的歧义问题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歧义消解的两种方法:一种通过语境,另一种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为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互训和义界在现代汉语释词中的应用,以二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皆简称《现汉》)中的使用情况为例,具体说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基于义训的互训和义界在现代的发展应用情况,以期能够对汉语释词的方法向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向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徐瑾 《中州学刊》2001,(2):95-96
在现代汉语的自然语言中 ,一个语词、短语、语句或句群在一个语境中同时表达多重语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语义本身的复杂性、语法结构切分的多种可能性和诸多语境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在逻辑学里 ,这种可以同时表达为多重语义的现象被称为歧义 ,在论证中运用了能产生歧义的语言单位被称为歧义谬误。也就是说 ,逻辑学把对歧义和歧义谬误的研究限制在论证的范围之内。但是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 ,歧义并不只发生在规范的论证当中 ,它们几乎随处可见 ,这些歧义是不是歧义谬误呢 ?除了论证和推理过程之外 ,其…  相似文献   

7.
词式书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苓 《东岳论丛》2007,28(3):80-83
词式书写是以词为单位来书写汉语的一种方式,它有别于汉语传统的“句式书写”。尽管词式书写在汉语文本中有一定作用,如消除歧义等,但总起来看,其弊大于利。倡导者在狭隘的语言纯洁观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理念下,忽视了阅读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夸大了语言中的歧义,违背了文字阅读的心理机制。词式书写引发了我们对语言现代化的思考:只有在充分尊重汉语传统汉字特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语言现代化的探讨,才符合现代化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8.
延边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难词词典》刚一出版就引起国内外一部分人士的注意,这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首先是词典的名称和内容有新意,引人注目。我们近年出了许多汉语词典,但难词词典还是第一次。它既不同于标准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一大批词典;也不同于方言词典、专业词典或专题词典。比起《现代汉语词典》来,它是“编外”或“外编”。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有很多学者提出汉语书面语分词连写的建议。这既是一些专家在汉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标准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结论,也是一些学术会议、论文的常见论题。 分词连写,首先要研究并完善词的属性标准,制订词、词组、专用名词(含人名地名)等有关标准,建立相应的属性数据库。虽在过去有些产品,但要注意标准化并具有开放性和可升级性能。第二步是把住入口。利用当前从手  相似文献   

10.
由张寿康先生审订、冯志纯和周行健主编的《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多功能词典》)是我国第一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汇多种用途于一书的新型语文词典。 一般的语文词典,大多只标注词的形、音、义。而实际上,一个词除了具备这三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性,即词性。如果说静态中的词是凭借其形、音、义、性而存在的,那么,在动态中,词便  相似文献   

11.
李智 《北方论丛》2007,(2):69-71
释义作为词典的灵魂,一直是评价词典编纂质量的标准。“义素分析法”以其对词义微观结构分析的有效性,为更加科学、精准的词典释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义素切分角度的随意性和数量的无限性,使学界对这一理论多有质疑,因此在词典释义这一应用领域中,“义素分析法”的价值并未得以充分显现。以词义系统为依托,在一个维度上、有层次的穷尽性切分,是这一理论应用到词典释义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1997年第二期有笔者的文章《文字中字间空隙和词间空隙》,同时有信息处理专家陈力为先生的文章《汉语书面语分词连写是有关全社会信息化的大事》。这不是巧合,而是时代的需要。 给书面汉语分词是归还口头汉语的本来面貌,让现代人把阅读书面汉语中本来  相似文献   

13.
词输入是键盘中文输入软件的主要功能之一,词输入性能的优劣已成为衡量中文输入系统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许多汉字输入软件都在努力发展词输入技术。有学者认为,在语句级输入中,用户参与词切分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1]。由此可见,在词和语句这两级中文输入系统中,词处理技术都是关键性的。 词输入涉及的理论、技术、心理和教育问题相当广泛。除了经典语言学理论的运用之外,它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各种支持,如算法的优化、机器词典的语  相似文献   

14.
论汉语的“韵律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根据当代韵律构词法的理论,提出汉语“韵律词”的概念及其在构词法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讨论什么是韵律词以及它们在汉语中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韵律词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复合词的影响和控制,提出汉语的复合词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因此汉语复合词的“形式标记”就是该语言韵律系统中的“音步”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汉语味觉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味觉词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类聚,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了汉民族对"味"的认识和经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汉语味觉词,对其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梳理,并指出目前汉语味觉词研究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丁俊苗 《殷都学刊》2009,30(1):126-133
缩略语的大量产生乃至进一步词化、字化,源于语言现实编码机制的变化和表达时的经济原则,是语言自适应性的一种表现.缩略在汉语词汇生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基于缩略的词汇生成模式是:源短语--缩略语--词化--字化--词--短语.这一生成模式的理论背景是汉语的现实编码原则,着力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缩略过程中的字化机制以及字化带来的汉字字义演变的新方式.缩略语在新词语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缩略、字化深刻影响了汉语的字义演变途径和词汇生成模式,给辞书编纂、信息处理中未登录词的自动识别等都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词义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研究古汉语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代汉语中的词义感染是指两个词原本各有其义,由于经常连用而发生感染,一个词获得另一个词的意义,同时自身意义弱化、消失。分析《现代汉语词典》(2008年第五版)中收集的语料,现代汉语词素义的"感染",是指一个词素有了整个组合体(词)的意义,实际上是一种简称替代。分析词素义感染和造词、双音化以及词义存在着的隐藏的关系,可以梳理现代汉语词素义的感染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收录原则、规范层级体系和词目收录情况三方面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儿话词对比分析后发现:在收录原则上,两者存在严格与宽松的不同;在规范层阶体系上,存在是否设立"两可儿话词"这一层级的不同;在词目收录情况上,存在收录类型的不同.三方面的差异揭示出现阶段辞书在儿话词判定、立胃、层级搭建等方面需统一规范,方有利于儿话词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词性标注为动词。通过对“连续”一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进行考察,发现“连续”经常做状语,已丧失了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却保留了动词可以作定语、受“不”修饰的非典型语法功能。经过分析,认为它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其词性应该为副词兼区别词。  相似文献   

20.
所谓歧义就是一种语言形式能够传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歧义可大体分为两种,词汇性歧义(Lexical ambiguity)和结构上的歧义(structure ambiguity)词汇性歧义主要由词汇本身决定的.常见的词汇性歧义现象主要由同音异义词;多义词或不同地区习惯用词所产生.譬如:同音异义词(homonyms)它们发音相同,意义不同,如:to、too、two都发[tu]音,但意义却截然不同,这类词在听与说中很容易产生歧义,尤其是在没有上下文的孤立句子中就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