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念孙、王引之是我国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在校勘古书、疏解词义的过程中,父子二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集中阐释了“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思想和治学方法.其中,“综合形义,辨识音读”是“因声求义”的相反施行,是它的转换或变通,但在“破读通假、重审字音”,“订正讹字、注明字音”,“区别字形、澄清字音”,以及“辨别词义,区分多音”的过程中,父子二人的语言文字系统观同样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传统训诂学的集大成者,他们秉承"因声求义"的治学思想,对我国传世古籍进行了一番详析细审。在释读词义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综合音义还会通古今,利用清时活的方言俚语来疏解古字古义。本文便着眼于此,由父子二人词义训释的实际语料入手,剖析其古今形音义互证的训诂方法,并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的相关用法,阐述所涉方俗语词在现今的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字本质论     
引论 “文字理论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字本质的问题。”全面地、准确地阐述文字的本质,是普通文字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字的本质,决定着文字的本体,面貌和发展,只有准确地把握文字的本质,才能对文字进行深入的研究,否者,任何研究都将是盲目性的“无的放矢”。那么,文字的本质究竟是怎样的呢?在以往的学术著作中,很少有人对此作详尽的阐述,有些学者只是出于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围对文字的本质作些零星论述。如:“文字有形音义三方面,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不管采用什  相似文献   

4.
《慧琳音义》为唐慧琳法师所著,该书是佛经音义之集大成著作.琳法师耗时二十余年,“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究”,同时采录玄应、慧苑、云公、大乘基等各家音义,著成《一切经音义》一百卷.慧琳之书引《韵英》、《考声》、《切韵》以释音,引《说文》、《字林》、《玉篇》、《字通》、《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形义,此十书若不备,则取诸经史百家、参合佛意以定之.其价值非他书所能比者,“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就文字学研究来看,对《慧琳音义》的开掘还相当不充分,与之作为一部专释汉魏至唐五代佛经用字的“小学”工具书的地位是极不相符的.从《慧琳音义》一书的性质来看,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作为一部“小学”专书,具有专书文字研究的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慧琳音义》的文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取出佛经中的文字现象.其次,可以推进近代汉字的整理与研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汉字学体系.再次,有助于楷字形体流变研究.第四,有助于文献整理及大型字书编纂.第五,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字料库等理论.第六,是汉字国际编码的现实需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辨慧琳所沟通的文字现象:考证疑难未识、考定字际关系、考探文字来源、考求字形流变、考查文献使用.  相似文献   

5.
汉字始终保持形义关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造字法。用这些方法所造成的汉字,不可否认是有形义关系的。但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和语音结合起来的记号。“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语言的发展总是先有口头语言,然后才有书面语言,先有词的音,然后才有字的形。汉字的形义关系只是汉字的一面,必须注意汉字尚有从汉民族语言来的音义关系这更重要的一面。汉字是以音表示语源义,以形  相似文献   

6.
古今字又叫分化字,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字孳乳现象。因为古、今是相对的时间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①,所以古今字差不多贯穿了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同时,由于古字和今字在形音义上均有密切联系,从古字可以推测今字的形音义,从今字亦可推测古字的形音义。所以,笔者认为古今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金桥,在文字学上的地位,仅次于六书理论,比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更为重要。对如此重要的文字现象,古汉语论著却论之不详,现代汉语教材及中学语文教材更是无暇提及。笔者认为,如此处理古今字问题实非明智之举,我们应加强…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文字学家,历来主张汉字形音义三者一贯。所谓三者一贯,是说一个汉字必须包括形体、声音和意义三个要素,形、音、义三者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其中一个要素贯穿、统摄其余。这个观点称之为“汉字形音义一贯说”。从汉字形音义三者一贯说出发,传统的文字学家把文字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形篇——研究汉字形体;音篇——研究汉语声韵;义篇——研究字义(实际是研究词义)。这种划分法,实际上是把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了汉字形体字、汉语音韵学、训诂学三个方面。文字学既研究文字,也研究语言,这就把文字学与语言学混淆起来了。汉字形音义三者的关系是一贯,还是不一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这个问  相似文献   

8.
关于《玄应音义》舌音的分合,诸家有不同看法。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概率统计法和译音辩讹考察法对《玄应音义》中舌音声母进行穷尽式研究可以发现:《玄应音义》中舌音混注比例低,端知两组应该分立;从概率统计看,舌头音和舌上音属不同类别;从玄应注音体例和实际注音情况看,舌头音和舌上音区分清楚,没有混同;玄应为“文字品”比声中上咢声和舌头音代表字所作注音显示其语音中知、端组分立;译音词新译与旧译间对音用字的差异显示玄应语音中知、端二组声母有别。由此可以确定:《玄应音义》中作为声母音位,舌上音已经分立,少数后世的舌上音字残留读舌头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异文是对佛经音义进行文献学及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对《慧琳音义》"嚘/者或""(剡)(户)/缺((缺))(户)""卋/(舌)/紲""卻超/郗超""伏(暅)/伏暅""浃淢/浃域""瀅瀞/榮穽/(嫈)汫""徵刻/懲劾""欧/毆""二歰/二刃""(懂),慧(惠)也/(惶),不慧也""鄭/郢""校/核""孚/乎/子""後/復/得"等十五处疑字或异文的校勘,发现核查佛经原文,参照多个版本,结合形音义综合分析、考辨异文,有助于釐清佛经音义被释"条目"的原貌,有助于校订佛典和探究佛藏版本源流,有助于促进佛经音义文献的校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汉字音义关系”,主要是指“隋唐语音巨变”“’以前亦即汉语“中古音”以前的音义关系,其次也包括后代沿袭“中古吉”的文言文所表示的音义关系.汉字因属“表意文字”体系,形义关系比较显明,而者义关系则比较隐蔽.但从理解汉字表义的所以然和有助于读懂古书的角度看,正如段工栽在《广雅疏证序》中说的:“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者”.即是说音义关系比形义关系更加重要.一、“大偶然”中的“小必然”任何事物的名称跟事物的性质是没有共同之点的.语音与语义本无必然的联系,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可以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巴蜀文字是战国时期开明王朝遗留下来的文字,音义久已失传.近年考古发现的器物上,有不下300个独体文字可供研究.考证发现,巴蜀文字常与古汉字共存,因而可用对照法加以解读,从而找到某些巴蜀文字研究的突破口.同时,对巴蜀文字的音义推测,可以分析研究巴蜀文字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2.
唐代慧琳所作《慧琳音义》作为我国一部重要的语言学巨著,在文字、语音、词汇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慧琳音义》,本文从成书年代、文字、语音、词汇、字书辞书编纂等五个方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文字发展三大定律在求区别、求表达、求简易的综合作用下,促使汉字由早期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为主的阶段飞跃到以形声字为主的阶段,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区别律、表达律、简易律的影响下,早期形声字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分化和强化两个手段,到后期则直接由形符和声符双合而成。文字发展定律要求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形符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表义和类化,声符的系统性则表现在标音和示源。此外,三大定律对形声字系统性的影响还体现在牺牲个别字组的统一性从而实现汉字的整体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时下众多字词典对“佬”字的音义解释大多不妥 ,本文依据大量的典藉对“佬”字的音义做了重新解释。认为“佬”一音li偄o,意为大。一音l??,常用的用法是做后缀 ,如“阔佬、乡巴佬”。“佬” ,也作“老”。常用来指代人 ,但含有轻视意。它不只用于指成年男性 ,还可以指妇女和孩子等。  相似文献   

15.
原始“图画文字”和抽象约定符号属于“无声构形”,应定位于“无声文字”,即只可识而不可读的一种文字状态。其基本特点是“形、义、象”相结合,而不是“形、音、义”的组合。从“无声构形”到“有声构形”——即由无语音介质形式到有语音介质形式,是文字演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文字的本质在于记录、传递思维信息,这一本质由“无声文字”奠定。文字的有声化是对文字本质属性的优化,不是对文字本质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论“女书”文字体系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对“女书”字符的造字法和用字法的分析,提出:“女书”字汇中的绝大部分字符与其所标示的音义之间均没有直接的联系,一形多音,一音多形,字符对音义的标示仪凭约定俗成。因而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一带汉族妇女中的“女书”并非“表音文字”,而是一种罕见的记号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7.
《可洪音义》是五代时期一部以辨析手写佛经中的俗讹难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著作,随着佛经音义研究的深入,它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发现并得以挖掘。作为中古时期的一部佛经音义,《可洪音义》所展现的丰富的文献材料有很多地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字典的编撰,各类字典林林总总。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等等不胜枚举。不同的字典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读者对象。汉语基本上以字为单位,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对字形的构造、字音的拼切、字义的解释都作了说明。本文简要评述了该字典的主要特点,从优缺点两个方面给与客观评价,以期对字典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文字的“音”与“形”是观念的“现象”存在。文字的音一形二重现象给文字记录观念的方式提供了两种选择。汉字从“形”出发,兼及字“音”,包蕴“意象”,以“相类性”为原则,形成超越具象的汉字“字象”系统;汉字“字象”具有虚拟隐喻的“象性”、具身性和透明性。西文字则弃“形”择“音”,以“任意性”为原则,形成了能指/所指关系的符号“声象”系统;西文字“声象”具有语境诠释的“像性”、离身性和遮蔽性。文字是“构成性的语言”,左右着组织信息和概念表征的方式。现象学的观念开启了重新观察文字的视角,启发通过文字形态的独立考察比较中西文论差异的可能性,探索文字所蕴含的思维力量,观照中西审美思维的源发性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敦煌遗书P.2901卷是很有价值而尚待整理的书.著名学者姜亮夫、潘重规都曾亲手摘录部分文字一再加以刊布,然而,它的真实面目依然扑朔迷离:从《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到《敦煌宝藏》,连拟名也未能落实.该文作者在逐字逐条对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与今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异同,提出应当拟名为《玄应〈一切经音义〉抄》;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它不但在敦煌遗书中是关于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内容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写卷,而且还保存了一种与今本玄应《一切经音义》有重大差异的唐代古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