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岑参以其气势雄伟瑰丽辉煌的边塞诗在唐朝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岑参的边塞诗塑造了边关将士的群体英雄形象,描绘了壮美的边塞风物民情,表现了包括诗人在内的戍边军民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和宏伟抱负,蕴含着奇情妙想深邃旷远的壮阔意境。岑参的边塞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对后世的边塞诗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唐朝文化审美情趣向壮美方向转化也有相当的影响。本文力图研讨岑参边塞诗的思想价值,其边塞诗表现出的边塞生活融合之美、塞外风物民情的壮阔之美、英雄主义的无畏之美和报效祖国的正义之美,有力地展示了浓郁的精神美,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2.
古代边塞诗派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边塞诗的概念存在混乱现象。我们所说的边塞应该是指古代中央政权统一时候的边塞 ,即主要指沿着长城的走向所形成的地域。在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割据政权之间的边界是不能算作一般意义上的边塞的。边塞诗的成熟和兴盛离不开大西北。没有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 ,就不会有唐代的边塞诗派的兴盛与成熟。边塞诗在宋、元、明三代衰落了。边塞诗在清代取得堪与唐代媲美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宁夏在明代的特殊地位,使得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大发展,在文学创作方面由于往来文士的介入,同样也得到了很重要的发展.往来文士按照往来缘由大体可分为贬谪流寓、公务途经与为官赴任三类,他们振兴了宁夏边塞诗,组织了文学集团并丰富了唱和诗创作,在艺文类创作上大放异彩.这些特点受到宁夏本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明政府对宁夏的开发措施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在唐代诗坛上闪烁着异彩,吸引了一大批唐诗研究者以极大的兴趣进行整理、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也开始注意去讨论中唐边塞诗,这是非常必要的。和盛唐边塞诗相比,中唐边塞诗确实具有独自的风貌。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唐边塞诗作者多,诗歌创作亦丰。据粗略统计,中唐存边塞诗五首以上的诗人约二十五人,共存诗约三百五十首。可见边塞山川、风习是为中唐诗人所喜爱的题材。中唐边塞诗之所以如此兴盛,除了唐代边塞诗所共具的创作条件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从时代看,中唐边患日重,引起朝野之士的密切关注,边塞战争自然就成为他们的日常话题;从诗人的生活经历看,中唐以后,文人入幕成为  相似文献   

6.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着"宫体诗"的情调,但也为唐边塞诗高潮的到来做了艺术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边塞诗仅以历代王朝陆地边境内外作为表现的主要地域,清中叶以来,随着外国列强侵略威胁的加剧和海疆边塞军民的奋起抗战,海疆边塞诗创作掀起高潮。本文论述了自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海疆边塞诗的发展变化。并从作者队伍的扩大、内容题材的深化、艺术手法的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清代海疆边塞诗的时代特色和艺术成就;着力阐述这些诗歌忠君意识的淡化、爱国思想的飞跃、悲愤风格的形成、客观叙述的偏重、长篇古体和大型组诗的运用等值得重视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唐代边塞诗的研究,是近些年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有关边塞诗的题材主旨、体制风格,以及边塞诗的评价、边塞诗人的行踪考实等诸多问题的研究,都获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学术界注目的焦点,集中在盛唐时期,而初唐时期边塞诗初兴之际的创作状况如何,对此进行详细探讨的文章迄今尚不多见。这一缺陷,使得人们对唐代边塞诗这一具有特定题材风格面貌的诗歌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的撰写,就是希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9.
作为晚唐诗人,马戴的边塞诗难免末世的衰瑟和哀伤之气。但总体而言,其作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低吟着疲于戍边的伤心小调,另方面又常高扬边塞建功高歌,满怀激情地大笔勾勒唐军将士奋勇杀敌,刚健豪壮的战斗和生活场面,以平和的心态和羡慕的神情,由衷地赞美胡人的尚武精神,在晚唐边塞诗坛上,最后一次奏响了盛唐气象的洪钟余响,这既是唐代盛世情怀的回光返照,也是唐代边塞诗中英雄主义的绝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丰富的区域性决定了全国各地必定存在不同风貌、不同价值的“唐诗之路”。以幽州为中心,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与燕山南麓通往东北边塞的道路,构成了地位举足轻重、具有突出自身优势和鲜明地域文化特质的“河朔唐诗之路”。河朔诗路拥有数量众多且分布密集的诗人行迹与创作、文学景观与文学地理意象,并且串联起博陵崔、范阳卢、赵郡李等文化望族,是为唐代诗坛输送诗人最多的诗路之一;河朔唐诗与陇右唐诗分别承载着唐代边塞诗的东西两极,共同成就了盛唐边塞诗这座诗史上的高峰;慷慨悲歌的河朔之风为唐诗注入了贞刚之气和独立不屈的人格精神,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和唐诗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横吹曲题目中的大部分被文人们赋咏为边塞诗,横吹曲辞与边塞诗是有关系的。在音乐形式上,横吹的军乐性质就决定了文人在创作乐府诗的时候用边塞的题材。不仅如此,横吹曲辞与边塞诗的关系还取决于最早的赋咏者南北朝诗人的选择,南北朝诗人把横吹乐府赋咏为边塞诗也与他们只是据题面意思来创作,即“赋题法”的方式有关。南北朝诗人最早创作了横吹乐府边塞诗,并且为后人的边塞诗的创作确立了诸多范式。南北朝乐府边塞诗,也就是横吹乐府边塞曲辞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初唐的雄伟诗风。  相似文献   

12.
宋代边塞诗词具有异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色,但相关研究不足.宋代边塞诗词的基础文献整理不够,黄麟书《宋代边塞诗钞》等文献有重要价值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宋代边塞诗、边塞词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成果,港台地区和域外学界也有颇多重要的相关研究.对于宋代边塞诗词,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边塞诗一向被认为是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而明代的边防诗,则可以看作是边塞诗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明代的边防诗有两个系列.一是关于北部边防的边塞诗,一是关于东南沿海的海防诗.前者基本上沿袭了唐代边塞诗的传统;后者则在唐人边塞诗外另辟一境,更具新意,同样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同样写战斗,却更多地带有海风和里巷的气息,直开唐代边塞诗未有之意境,构成明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两度从军边塞,远赴西域,写了许多描绘塞外风光,反映边塞将士戎马生活的诗篇,成为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有三十多首是他远赴西域路经甘肃时写的。这些诗篇有的写得气势雄伟,奇丽奔放,有的写得朴素优美,悲凉苍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唐代甘肃的政治、军事形势,描绘了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和风土习俗,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从戎,保卫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气概。阅读这些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艺术享受,而且可以了解唐代甘肃的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自汉代开通之后,成为中国联通欧亚的重要陆上通道,大量的唐人西北边塞诗全景呈现了丝路东段沿线甘肃各地的地理景观等的基本风貌,全面记录了甘肃大地的戈壁大漠、名山大川、独特气候、特有物产等。同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大交流、民族大融合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处于丝路东段沿线的甘肃,在唐人边塞诗中就集中体现了此地多民族和谐共存、多元饮食娱乐文化生活繁荣、边塞尚武风气盛行等突出特征,凸显了独具甘肃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6.
在盛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量文人渴望到边塞建功立业,他们直接成为了边塞诗的新的创作主体,写下了许多关于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审美对象,由此促成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7.
大密度地出现富有特色的边塞风物是岑参边塞诗的特色之一,岑参把自己对边塞风物真切的生命体验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这些边塞风物蕴涵了岑参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感,也是形成岑参边塞诗奇巧悲壮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代御史台作为朝廷"纪纲之司",职责广泛而重大,唐代御史由于职事活动的需要,经常巡查州县、巡边查访、知南选、出使各国。唐代御史行使其职事活动的过程,也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因监军、使边、巡边、带宪职入幕等多种原因,唐代御史出入边塞,"得江山之助",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御史出行成为唐代边塞诗繁荣的推动因素之一。御史文学家在其职使行程中,还描写了特定地域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这些诗歌不仅拓展了唐代文学的地理空间,也为唐代山水诗的兴盛带来契机。唐代御史纪行诗,是了解唐代地域文化风貌的宝贵资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向来享有盛誉。岑参的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关于岑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在边塞诗的讨论中已有不少学者作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我完全同意,不再重复。本文试就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海内学者和同志。雄伟壮美的形象,奇丽阔大的场景,这是岑参边塞诗的突出成就,也是岑参边塞诗不同于高适等人边塞诗的突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流派众多。其中边塞诗派以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等独特风格别树一帜,深得后世喜爱。学术界讨论边塞诗,往往盛称岑参,高适,并有许多专文研究;但对于唐代初期的边塞诗作,却很少有人论及,至于对开有唐一代诗风的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尽管许多论著中提到了,但迄今未有专文加以论述。事实是:陈子昂早在青年时期就满怀报国志向,慷慨从戎,两历边塞,在筹策安边的同时写下了许多与边塞有关的著名的诗文,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边塞诗人;陈子昂的边塞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格调质朴刚健,曾经对盛唐边塞诗产生过重大影响,是边塞诗从初唐转入盛唐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