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据《提要》卷一一《书类一》载: 《尚书讲义》二十卷。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 今案:《宋史·史浩传》于浩登科年代不系年。 考《宋会要辑稿·选举》、《文献通考·选举》、《宋史·高宗纪》等书所载,并无绍兴十四年榜,此必误。 考《宋史》卷四○○《汪大猷传》称:“(大猷)登(绍兴)十五年进士……。大猷与丞相史浩同里,又同年进士,未尝附丽以于进。”又《南宋馆阁录》卷七称:“史浩字直翁,四明人,刘章榜进士出身。”案刘章为绍兴十五年状元(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五年四月纪事),是史浩实十五年进士。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校点本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宋史》分量很大,原来问题就比较多,所以经过校勘、标点之后,还存在一些问题,今仅就我读后发现有关广西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一)原书(“原书”,指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标点本,以下同。)二册卷一五,《神宗纪》三七五页有:崇宁四年八月“庚午,以王、江、古州归顺”一句,句中以“王江分断为两个地方。原书七册卷九十《地理志》及原书卷四九五《抚水州蛮传》又把“王江”  相似文献   

3.
《江淮论坛》一九八○年第三期李桂海同志《论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在论述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问题时,引证了《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中的一段记载:川陕豪民多旁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庸敛,悉佃客承之。其实,“州陕”应为“川峡”。中华书局校点本《宋史·刘师道传》即为“川峡豪民多旁户”北宋太宗时王小波、李顺起义发生于今天的四川,并非今天的四川和陕西两省。宋太宗淳化四年,宋朝全国划分为十六路,川峡地区称为西川路和峡西路。《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载云:川峡四路……南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蛮夷。可见,“川峡”所指地区是明确的,绝不包括今天的陕西。  相似文献   

4.
《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传》云:“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稷辰父霈正,官湖南零陵知县。”《清史列传》卷六十七《宗稷辰传》亦谓“稷辰父霈正”。但就笔者所见史料而言,上述两传所载宗稷辰“父霈正”恐有误,其父名应为“宗霈”。查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北京图  相似文献   

5.
一、据《四库提要》卷三五《四书类一》载:“《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宋真德秀撰。德秀字景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中词科,绍定中拜参知政事。”今案:真德秀拜参政在端平二年,非绍定中,《提要》误。 考《宋史》卷四三七《真德秀传》称:“绍定四年,改职与祠。五年,进徽猷阁待制知泉州……。逾年,知贡举。已得疾,拜参知政事。”案绍定凡六年,次年改为端平纪元,《提要》之说本  相似文献   

6.
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五月,御集英殿试进士,赐陈文龙等六百六十四人及第、出身。子龙改名文龙。朱希召:《宋历科状元录·陈文龙》咸淳四年,龙飞榜省试第一人胡跃龙,殿试第一人陈文龙。 上从容语宰执曰;“有一联,咙飞取士,省元龙,状元龙”’。参政马廷鸳奏曰:“臣有一对,唬帐总戎,殿帅虎,步帅虎”’。是时,范文虎为殿前指挥使,孙虎臣为步军指挥使,上大悦。《宋史全文》公以龙飞射策加一官,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越帅刘良贵雅敬重公,政无大小,悉以咨之。皇属邵第寓越者众,素闻公刚直不挠,不敢干以私。张日起:《陈…  相似文献   

7.
《宋史》订误二则燕永成研读《宋史》,偶然发现几则该书在时间、官职、数据以及记事方面的错误,今特加订正。1.《宋史》卷八八《地理志·两浙路》(P.2174):“临安,望。钱奏改衣锦军。太平兴国四年,改顺化军,县复旧名。”按:《(乾道)临安志》卷二:“其...  相似文献   

8.
正胡槻,《全宋诗》小传云:"字伯圆,庐陵(江西吉安)人。铨孙。"(第54册,第33796页)录其诗《赠刘升之蛰龙岩》一首。李裕民著《宋人生卒行年考》(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3页)把胡铨之次子胡澥误作"伯圆",胡槻、胡榘实为胡铨长子胡泳之子。胡槻字号,据汪森编《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卷二"穿山题名,庐陵胡仲威伯圆,约张维翰和甫陈次贾倪俊孺来游嘉定五年(阙)月"之  相似文献   

9.
在元丰四、五年的宋夏战争(即灵州和永乐两役)中,宋军的死者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对宋代军事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史学论著,特别是战争史专著,在谈到灵州和永乐两役宋军死者人数的时候,引用《宋史·夏国传》和《续通鉴》的记载,说:“死者六十万人”,或说“灵州之战,宋军先后损失至四十万人”。殊不知这些巨大数字很不可靠,误差甚大。 今考《宋会要辑稿· 兵》(以下简称《会要·兵》)八之二八云:“永乐城陷,徐禧、李稷、李舜举并汉蕃官二百三十人、兵万二千三百余人皆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三○“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戊申”条的记载亦相同。据此,永乐城失陷时,宋军战死的官兵为一万二千五百余人。再考司马光《涑水记闻》(以下简称《记闻》)卷十四,得知:最初,参加保卫永乐的宋军共有“四万”,全部集中于城内。在该城失陷前,宋夏双方进行了城外战。当夏军攻城时,徐禧命曲珍率领城中部分士兵出城御敌,战斗激烈,宋军“偏裨死者数人,士卒死及弃甲南走  相似文献   

10.
在蒙古国前四汗时期,中原地方机构“随事创立,未有定制”(《元文类》卷·40经世大典序录·制官》),设官分职亦“皆从宜一切”(《榘庵集》卷5《李庭秀新阡表》)。因而,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方统治体系。本文试对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官职进行若干考释。一、行省行省之名源于金代。金代以宰执出镇地方,主持征伐或处理重大事务,称行尚书省事或行省事,简称行省。行省是金代统治中枢──尚书省的派出机构。金末因战争需要,先后在各地设立行省,以宰执领其事,主管一路或二、三路军政,以增强应变能力。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借用“行…  相似文献   

11.
傅玄(公元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人,是魏晋之际一位重要的作家。据《晋书》本传记载,傅玄一生“著述不废”,除撰有《傅子》一书外,“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但是,由于频仍的战乱及其他种种原因,傅玄的作品保留下来的,却为数寥寥。在梁代,他的作品剩有五十卷,散失了一半;到隋代,《隋书·经籍志》载为十五卷,又散失了大半;再往后,《宋史·艺文志》记着一卷之数,尚不知为文为诗。只是由于唐宋人的书注类书的征引,明人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于《寿宁待志》中自言“司训丹徒”(《升科》)。据此,冯曾任丹徒训导,这可肯定。至于任职年月,冯未明说,需加考定。但在史料中,冯这一生平重要史实的记载却不一致:光绪《丹徒县志》卷21《官师表》载:“冯梦龙,吴县人,天启中任,升寿宁知县。”这就是说,冯在天启中曾任丹徒训导,并由此升寿宁知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30于冯梦龙《春秋衡库》一书注云:“(冯)崇祯中由贡生官寿宁知县。”民国《吴县志》卷16《选举表八》载:“(祟祯)三年庚午,冯梦龙,犹龙,官寿宁知县。”这就  相似文献   

13.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名闻中外的科学界翘楚,其《梦溪笔谈》为世所推重。由元丞相脱脱等主持修撰的《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在关于沈括亲属的记载中有明显舛误,应予更正。《宋史·目录》“沈遘”条载云:“沈遘,弟辽,从弟括”。《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九十》:“沈遘,字文通,钱塘人。……举进士,廷唱第一……以父扶坐事免……卒,年四十,世咨惜之。弟辽,从弟括。”按:“从弟”当作“从父”。上文载沈遘正当官运亨通之际,“以父扶坐事免”,可知沈扶为沈遘之父。稽诸史籍,沈扶与沈括是亲兄弟。沈遘之祖母许氏是苏州吴县人,据《苏州府志》,《吴县志》、《曾南丰集》等载,许氏出身书香门第,相夫有道,教子有方。生育两子——沈扶、沈括,“括以文学贵显,名重当世;扶入仕亦有吏材,其幼皆母自教之。”《吴县志·卷七十六》记载更明确:“沈遘,字文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八五《河渠三》载:“成化四年,管河主簿郭升以大石筑两堤,锢以铁锭,凿外洪翻船恶石三百,而平筑里洪堤岸,又石岸东西四百余丈。”按:“主簿”明代为政府各部署主管文书与典簿之官,太仆、鸿胪、钦天监及知县之佐官都可称主簿。成化四年(1468)郭升未曾任“主簿”一职,而只担任过徐州洪(又名百步洪)工部分司“主事”。主事为六部各司郎中之属官,是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正六品。凿石筑堤一事正是郭升任徐州洪主事期间所为。《明宪宗实录》卷五五载,成化四年(1468)工部主事郭升奏:“……又如外洪翻船等石,里洪坝下…  相似文献   

15.
《元史》卷八十三《选举志三·铨法中》载:“十六年,部拟:‘管匠官止于管匠官内迁用。其身故匠官之子,若依管民官品级承荫,缘匠官至正九品以下,止有院长、同院务,例不入流品,似难一例荫用。’”(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第2060页)按:《通制条格》卷六《选举志·荫例》中载有上述匠官荫例的原文,曰:“至元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承奉中书省判送,本部呈,约会到工部官一同议得,既管匠官已拟议于管匠官内迁转,其身故官员弟男,若依管民官品级取荫,却缘照得已拟匠官品级,至正九品以下,止有院长名分,同院务,例不入流品,似难一体荫用。”校之原文,《元史·…  相似文献   

16.
徐改平 《学术界》2007,12(3):114-117
《胡适全集》第12卷收录的《宿命论者的屠格涅夫》一文的作者应为胡遹。首先,根据全集注释的出处,此文的原发刊物为《中央大学半月刊》1930年第1卷第7期。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册期刊上,在目录页与正文署名的地方都印着“胡遹”,刊物的前后均无任何按语说明其出自胡适。学术界也没有发现胡适曾用过胡遹这一笔名;其次,文章表现出的观念与胡适素来的文学观念与翻译理念都不吻合,也不符合1930年前后胡适的政治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7.
《韵玉函书》是清初的一部韵书,未刊,今存稿本残卷两种,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善本室。第一种稿本题光山胡煦沧晓氏纂集,男季堂校字;第二种残卷第一至五册封面则题“西溪初校,月泉再校,星桥三校,星桥补校”。显然,第二种为第一种的补改本。胡煦(1655-1736)为清初著名的学者,河南光山人,字沧晓,号紫弦,初以举人任安阳教谕。康熙51年(1712年)举进士,散馆,授检讨,充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曾任《明史》总裁,累官至礼部侍郎,后因事罢归。乾隆元年(1736年),诏复原官,不久去世。胡氏一生苦心读书,对于《易经》用功尤深,著有《周易函书》50卷、《释经文》49卷,为正集;有《韵图》3卷、《孔朱辨异》3卷、《易学须知》3卷、《卜法评考》4卷,为别集。另著《韵玉函书》5卷。前数种均已刊行,唯《韵玉函书》未见刊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述及胡氏的事迹时说:“光山胡侍郎煦,亦康熙朝道学名臣,治《易》究图书之蕴,著函书数十万言。圣祖屡召见,问爻象疑义,命画图讲说,叹曰:  相似文献   

18.
孙卫国 《学术研究》2024,(2):110-120+178
元官修《宋史·文天祥传》将邓光荐《文丞相传》的叙述,删节编改,生造出文天祥“黄冠归故乡”之说,弄清其史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朝鲜正祖御撰《宋史筌》,因惩处洪启禧,而摒弃其《文山先生详传》中的说法,沿袭《宋史》之说,致使朝鲜儒士多不质疑“黄冠故乡”说,而是给予各种解读,诸如为宋复仇说、效仿微子与箕子之“教化说”“时义说”等,丰富了对“黄冠故乡”之理解,也有助于深入探讨文天祥之生死观。文天祥的忠诚节义精神,契合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政治文化,因而他成为朝鲜儒林关注的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唐庚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庚(1071—1121),字子西,宋眉州丹陵(今四川省丹陵县)人。《宋史》第四百四十三卷文苑有传。十四岁时,已能诗文,所作《明妃曲》、《题醉仙崖》,深为老师匠手赏识。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举进士,任州县官。哲宗元符二年(1099),因贡举事系狱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至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始入朝为宗学博士。其时,新党人物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后张商英罢相,唐庚为赋《内前行》,  相似文献   

20.
1907年宋史研究,发表论文一百二十篇左右,出版了漆侠先生的专著《宋代经济史》等,内容涉及到宋史的各个方面,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具体情况如下: 一、宋代政治史 关于职官制度。宋代职官制度历来为宋史学界所重视,今年也不例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白文固《宋代祠禄制度述略》(《中国史研究》1987.1)认为祠禄制度创始于大中祥符年间,是种“佚老优贤”的职官制度,加深了宋代吏治的腐朽。同时,对获取祠禄官的条件作了分析。程民生《宋代内库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