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日语使役句在汉译时,既有直译也有意译.本文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日语使役句汉译的分析发现,一般在表示“强制”、“许可”以及“诱发”意义采用直译.当表示“放任不管”和“责任”的意义时通常采用意译.其中,由于汉语使宾动词“使”、“令”、“叫”、“让”等意义存在微妙差异,直译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审慎翻译.意译中较为常见的有减译和换译的手法.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以最好地表达句子主题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使役句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述为“主语+使役动词+兼语+VP”,语义结构可以表述为“致事+使役标记+被使者+结果”。通过对近代汉语“与”和“给”字式使役句句法和语义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勾勒其发展变化过程,即使役动词从动作义到具体使役,再到抽象使役或被动义。  相似文献   

4.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いぅ”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りぅ”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るり”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使役动词及其相关的句法、语义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汉语使役句中使役动词主要有:令、遣、使、教、著、放等,因之构成的并列复合词有:令使、使令、令教、教令、遣放、放教、著令等,它们原本都有特定的意义,因为常作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NP1 V1[使/令/遣] NP2 V2”中的V1),使其具体意义逐渐虚化,最后变成纯粹的“致使、使让”的使役义。它们产生和使用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令、使、遣、教”在秦汉时已用,“教、交、著”等在唐宋时常用,“叫、让”字句在明清时才逐渐使用。“使”、“令”、“遣”等其原始义即为命令、派遣义的动词,“教、交、著、叫、让”等用作“使令、使役”义则引申途径较为曲折,因而在使役句中,所表的使役强度在语义、语用上强弱有别。  相似文献   

7.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らう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らう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らう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考察近年来使用较为广泛的对外汉语初级教材,可以发现汉语被动句教学中存在着过分重视"被"字句作为一种特殊句式的教学,且对"被"及"被"字句的解释不当,对无标记被动句的教学地位和意义重视不足,没有对标记与无标记被动句进行语义、语用区分,练习中有效练习太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立足于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作者认为教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重视语用练习,增强有效性;研究上要加大力度,扩大视野;教材编写上应科学排序,化整为零。  相似文献   

9.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论述了什么是紧缩句以及它的类型、多重形式、与连谓句的区别、语法功能等。提出了紧缩句是和单句、复句并列的一种特殊句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成语法下的“中心语移位范式”及最新成果“动态反对称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处置句( SOV)和被动句( OSV)进行了分析。根据“动态反对称理论”,汉语中词序SVO和SOV是通过旋转立体树形图中的节点获得,二者同时存在,并无衍生关系。基于此,本文拓展了“中心语移位范式”,提出“补语移位范式”。本文认为补语亦遵循中心语依次移位原则,且被动句中的词序OSV,是补语上移至功能位置,置于主语之前的结果,由此较好地解释了被动句的句法成因。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截省句疑问词在句法中有两个可选位置:CP指示语和FP指示语。这两个位置分别对应于两类TP删除,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焦点结构。"是"支持可以帮助被TP删除破坏的句法关系得以恢复或构建一种新的句法关系,在语音式上既可隐性存在,也可显性出现。焦点信息促成了"是"的句法操作及其显性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许多方面的不同,被动句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根据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存在句是俄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且应用广泛的句式。在语言学界是研究论点之一。阐述了表“有”意义存在句是存在句中最基本的句式,对其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分析了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的对应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揭示了其内在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广泛使用被动句型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远远多于汉语。由于被动句的感情色彩少于主动句型 ,凡是不需要或者不便于说出动作的执行者 ,或是无从说出动作的执行者 ,或是谈话的中心是动作的承受者 ,或是为了上下文的连贯以及使句子得到更好的安排时 ,往往都要采用被动句型。我们既可以把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也可以将其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译法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5.
供使句是介于表层非宾格句和使动句之间的一种句式,供使句式义是其内部构成限制的根本原因,这一句式义还说明了供使句的基本体特征,其体特征又与其主语的指称特征相关.供使句和某些非供使句,虽用法和功能有相似之外,但结构不同,是不同的句式.供使句可看成是使动句的一个次类.  相似文献   

16.
汉语“有”存在句和俄语быть存在句都具有“存在”和“领有”的语义特征,而且这类存在句的主体都是不定的,其存在句的述题并不排除还有其他存在者的存在,即存在者不具唯一性。  相似文献   

17.
18.
对前贤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后,指出汉语中动句的语义偏向为评价性;在对评价性进行解释后,重点对该句式的评价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认知角度探讨了这一句式的语义构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日语被动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核心就是动作主体表现的不同.而句子结构、动词的意义、受动者所受的影响及助词「ニ」「力ラ」惯用型「ニヨツテ」本身具有的特质都是决定被动句动作主体表现的因素.真正认识动作主体表现的不同对加深理解被动句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标记性是一项重要的翻译指标,它能促使目的语与源语的语义等值、效果对应。汉语主题句按照标记性可划分为无标记的常位句和有标记的殊位句,分别有对应的句型模式可供识别。在汉译英过程中前者应采用同位不同序转换,而后者采用同位亦同序的转换。通过小句层面对此的运用和例证,表明这一规律考虑到汉语主题句的标记性,对汉译英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中也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