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一九四二年九月七日,毛泽东同志在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中指出:“物质方面的极端严重的困难”是抗日“航船”今后要遇到的“暗礁”,怎样克服这种困难呢?“我们的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精兵简政”。(《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82页)同年十二月,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指出:“这一次精兵简政必须是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而不是敷衍的、不痛不痒的、局部的。在这次精兵简政中,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  相似文献   

2.
延安<解放日报>关于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宣传十分出色,如果运用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新闻和消息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其精兵简政的宣传呈现出以下特点:以陕甘宁边区为,以其他抗日根据地为辅;以理论文章为先导,社论有的放矢;新闻通讯,形式多样;杂文随笔,生动深刻;利用专栏,加强指导;同宣传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龚云 《中华魂》2008,(4):20-22
从1940年开始,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到了1941年,进入抗日战争的极端困难时期。为了应对这种困难局面,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虚心采纳了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精兵简政”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首先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在政权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政策落实到边区的基层政权,通过调整基层政权机构,裁汰冗员、派遣干部下乡,增设乡文书、重新划分审定乡政权的职权和业务等措施,使基层政权的能力和效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精兵简政是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极其重要的政策,也是当时组织机构的一次重大改革。 当时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因战争破坏和自然灾害袭击,发生了严重的财经困难,几乎陷入没衣没被没油没菜的困境。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这里党政军机构却还在不断扩大,在约一百五十万总人口中,部队机关学校就占十余万。鱼大水小、兵多难养的矛盾非常突出,入不敷出、与民争食的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试论陕甘宁边区妇女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伟大力量,陕甘宁边区妇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推动广泛妇女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的强大力量。(二)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支援长期抗战的重要力量。(三)陕甘宁边区妇女是从事战时生产的生力军。(四)陕甘宁边区妇女是保育战时儿童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论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朱玉湘一、精兵简政政策的提出精兵简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之一,这项政策是在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提出的。在当时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它不仅在团结解放区军民渡过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和休养生...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陕甘宁边区的由来和发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陕甘宁边区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包括三省各一部分地区,其中陕西为最多。故有“陕甘宁边区”之称。作为革命根据地名称使用,始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它是由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或苏区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陕甘宁边区人权法律产生的背景 ,阐明了陕甘宁边区人权的法律概念 ,概括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重大措施 ,总结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精兵简政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就因对党中央提出的精兵简政"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受到毛泽东的称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更是十分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和机构精简问题。1954年1月,他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今后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中,其中一条就是"精简行政人员,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共执政陕甘宁边区的成功实践,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了抗日民主政治的模范区、新经济生活的模范区、建设先进文化的楷模,为中共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做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术界对中共执政陕甘宁边区的研究主要涉及民主建政、发展经济、建设新文化、当代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领导下的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在政权体制上也由苏维埃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制。陕甘宁边区的政权体制,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形式设置上,基本仿行与衔接国民政府的相应政体。但在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的运行模式上,陕甘宁边区则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苏维埃时期的体制。可以说,陕甘宁边区的政权体制融合了苏维埃体制、国民政府政体及西方议会制度的各种特点,从而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一种新的政体模式。陕甘宁边区的政体模式为新中国政权体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原则和基本经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体制的雏形,并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在这里,为了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带领边区人民进行了经济文化建设,并创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其中中小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改变了陕甘宁边区落后的文化面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物保护工作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逐步制定具体、完善的文物保护政策,领导边区军民进行博物馆建设,开展文物征集、展览、抢救和研究等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历史继承性,总结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得出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信中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适应战争和革命的需要,我党在陕甘宁边区贯彻实施的发展人口数量、注重提高人质量、充分开发利用人对资源的政策.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殖。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充分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回顾研究陕甘宁边区人口发展史,对于贯彻新时期人口政策,振兴陕北老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精兵建设是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的重要举措之一。荣退军人安抚是抗战时期中共精兵建设的重要问题。其中,无论是荣退军人供给还是荣退军人的组织与管理,中共不仅遵循了精兵简政的总体原则,亦贯彻了实事求是、灵活掌握的宗旨。这也是抗战时期中共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陕甘宁边区在党的秘密文件、电讯、档案的保护(即文档保密),党的组织安全保护,保卫性保密等三个方面的秘密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陕甘宁边区的秘密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秘密工作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陕甘宁边区公营工业的发展概况陕甘宁边区原来工业十分落后。抗日战争前,只有修械、印刷、被服等几个工厂,且规模很小,共有工人270余人。主要是为红军服务的。从1938年开始,创办了如下几个公营工厂: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陕甘宁边区的开明绅士超越了自身的阶级局限,认同并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积极响应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广泛参与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成为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的一大亮点。开明绅士主要通过参议会、政府、绅士参观团、绅士座谈会等形式参政议政,在军事、政法、财政、文教、经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提案,推动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