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既不能是市场万能论,也不能是计划万能论。排斥计划的市场产生经济运行的无序,排斥市场的计划又会使经济机制僵化。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相联系的,属于现代商品经济的范畴,它要顺利而正常地运行,离不开计划与市场的共同调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由社会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2.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两者要结合。邓小平"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突破了计划与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相互排斥不能结合的传统认识,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理论支撑,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科学发展和实现执政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两种手段和方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把两种调节手段结合使用,必有一种为主;虽然这二者的作用都复盖全社会,但是不等于其作用大小相同;虽然二者的作用方向能够统一,但是又经常处于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的关系之中。至于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看法,还存在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僵化观念,一是认为市场排斥计划,另一是认为计划排斥市场,显然这是不利于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这种关系的演进,价格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子系统,也同时表现出计划价格对于市场机制的不同发展关系。从以计划价格排斥市场、以计划价格替代市场、以计划价格模拟市场到让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真正溶入市场,在计划的宏观调控下让市场价格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社会主义价格机制在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可以、应该而且必须实行商品经济;保证商品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在计划性与自发性的对立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市场机制可以视为商品经济的自行调控装置,计划机制则是模拟市场,对未来进行预测而设置的计划调控装置。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非相互排斥,非此即彼,而是具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6.
生产资料流通,在我国又叫物资流通,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它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有着共同的命运,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生产资料被完全排斥在商品流通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实行了物资体制改革,我们国家又开始缩减了指令性分配物资的比重和种类,改进了计划物资的供应方式,扩大了生产企业的产品自销权,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经营和多种渠道并存,生产资料市场初见雏型的局面。然而,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步伐太慢。至今,还有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生产资料市场发育不健全,有的依附于行政体系,生产资料流通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在经济领域,重在从计划转向市场的体制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长期受传统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认识上将计划与市场相对立,在经济运行中主要依靠国家高度集权的计划调节,抑制甚至排斥和否定市场及其作用的发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国民经济低效率、少活力,严重地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  相似文献   

8.
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有机结合”是内在的对立统一的结合,结合的难点不在于同一性,而在于差异和矛盾。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客观基础是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功能既存在差异和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这是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重要依据。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形式,从协调二者矛盾的方式来划分,有吸纳型有机结合、排斥型有机结合和吸纳排斥型有机结合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突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不切实的错误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既然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就不能发展商品经济,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然排斥计划经济。形成这种错误观念的理论根源之一,在于对什么是计划经济和什么是商品经济理解不够。人类社会生产,按其发展只能表现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经济实体,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而计划经济仅仅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而言。它不  相似文献   

10.
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三者之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搞经济计划,但不等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三者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重视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但不能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无论编制指令性计划,还是编制指导性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用计划来调控市场。要探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非常发达的条件下,任何商品交换都必须依赖于市场,正如列宁所说:“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列宁选集》第1卷第161和第189页)社会主义经济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传统的观点,称之为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排斥"是一个涉及研究领域广泛的概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社会排斥"包含、甚至主要是"经济排斥"的观点.文章在论述"社会排斥"概念及其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的运行带来的"经济排斥"从本质上讲应是"市场排斥"的观点,并就"市场排斥"的作用机理及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力量,决定着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必然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组织形态——计划性市场机制。在实践中,不仅计划不能代替市场,而且肯定地说市场也不能代替计划。尽管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模式可以存在差别,但是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规律的只能是计划性市场机制。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改革实践中,探索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明确揭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这就使过去那种赋与两者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探索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主要是: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不具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属性;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区分计划体制和计划本身的区别,同时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防止陷入对市场的迷信;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有效干预社会发展的机制,构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排斥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个人、家庭和地方社区因未能有效参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而形成经济排斥,进而引发其他各种排斥,致使个人或家庭陷入困境.同时,导致各类社会问题产生.本文试图从劳动力市场排斥现状出发,分析引起这一排斥的内在和外在制度根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过程中社会经济生活的非规范化倾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在市场调节日趋扩大的态势下,市场主体及其交易行为不规范,价格秩序紊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屡禁不止,严重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在下放计划权力和缩小指令性计划过程中,计划调控明显弱化,指导性计划发挥不了计划管理主要形式的作用,有的回归到指令性计划,有的变成完全的市场调节。因此,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从理论上规范计划和市场两种体制,以及经济杠杆及其它结合部,以便于两种体制实际能按预定的目标和轨道运行,有效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同志今春南巡讲话精神指引下形成并已正式写入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充分证明:传统的排斥商品与市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计划,特别是指令性计划,作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主要手段。由于计划本身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难于符合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客观实际;且缺乏市场环境,价值规律无从体现,使计划不可能真正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作用,加之计划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进行层层贯彻,计划完成的好坏同广大生产者、经营者的经济利益缺乏应有的联系,难于有效调动他们生产经营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长期以来,导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社会主义优越性难于发挥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失时机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革除上述种种弊端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根本差别,在于它是以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国营商业为什么要起主导作用? 国营商业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起主导作用,是由一种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认为可要可不要,或者一个时期要,另一个时期不要。 任何一种社会经济,都有主导与辅助之分。有的经济成份——个体经济,从来就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依附性的经济。似乎没有主次,没有主导经济,社会经济就不可能协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