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暗的心脏》是康拉德小说的代表作,它运用寓言的形式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灵魂进行了探索,并揭示了人性中的顽疾——恶。文章从叙事手法和主题意义的角度,对作品中两大主要意象——河流和荒野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河流这一意象不仅构成了故事情节的主要部分,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文明和黑暗的交织物。荒野,则以它的旷大、神秘,不仅象征人与人的冲突,而且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两大意象意义丰富,交相辉映,共同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和虚伪,展现了文明与原始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二万五千里的行程中,红军不仅经过了广大的汉族居住区,而且经过了十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红军所到之处,广泛地宣传和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理解、欢迎和支持,从而顺利地通过了一个个少数民族地区,争取了时间和主动,最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可见,我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和执行,是保证长征胜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揭示了未来国家的理论形态,在暴力革命、过渡时期和国家形态诸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感和主要内容,阐述了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指出了继续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京派”小说家通过爱情与亲情相互纠结的叙事原则否定和拒绝了“爱情”,强调和突出了“亲情”。实质是对现代文明的有意对抗和背离及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回归。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当的反人性和反人道主义,完全放弃了“五四”文学的主题和灵魂,造成了不良的恶果,引起了普遍的非议和批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 Internet与远程教育课程的关系 ,讨论了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页面的建立 ,包括网上教学系统和网上答疑。同时讨论了课件的开发和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 ,如教师备课和网上远程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理论根基。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 80多年的实践中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证明是正确和科学的。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条件下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赋予新的内涵。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前面加上了解放思想 ,江泽明又加上了与时俱进 ,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其体系完备,内容宏富。在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产生了部分具有阶段性意义的、关系一个时期或一个重要历史时代的理论,如红色政权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等等。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它们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自身又有严密的体系结构。在新时期,在党领导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党创建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改革理论。改革理论产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结为昆仲,影响着一个时代。但改革理论又明显地展现出自己的特殊性和独立性。鉴此,可以说,在党的理论建设史上,又增添了一项具有阶段性的改革理论。改革理论是党的理论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米莱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看见了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天空和太阳,看见了天空和太阳 下那无边无际的大地,看见了关空和大地间坚韧地生活着的人们,他坚定地向着他看见的那个方向走去,他的画作充满 了大地的重量,充满了太阳的光,让看他作品的眼睛充满了季节的沉重和苍凉。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人的世界与哲学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以对象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诞生为前提,以内在的精神活动即思想为前提,劳动是外在化和客观化了的思想。思想本身就是劳动,是决定其他劳动的劳动,人是一种思想着的动物。哲学是思想的最高的、最彻底的和最纯粹的形态,思想规定了人的特殊存在方式,而哲学则规定了思想的存在方式。哲学活动的目标是要超越一切确定性、有限性而走向终极,追溯终极原因和认定终极意义,这决定了劳动的范围和劳动的目的。哲学还要反思自身和自我批判,其所具有的内在否定性,人因而能够突破种种限制而超越既定世界,不断创造出崭新的未来和理想天地。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最高"解释",这种解释塑造了改造世界的主体——人,奠定了人的内在世界,人内在的观念内涵决定了人外在地对世界的改造。文化世界是根据观念建立起来的,因观念的变化而提升和变化,哲学便是改变观念的活动,是改变个体心灵的活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哲学的力量是本源性的力量,人的日常行为和日常所思由其所派生。人的力量和意志来自于内在的思想,来自于内在的哲学认识和哲学信仰。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坚持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要牢固树立和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金岳霖的为学,包括他的求学、教学和治学三个方面。它的历程分为学生时代、执教高等学府和在哲学所的岁月三个阶段。他考取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和旅欧访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创办了清华哲学系,出版了《逻辑》、《论道》和《知识论》三部重要的逻辑著作和哲学著作,主编了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专刊。他在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工作期间,系统地批判了自己过去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想,批判了罗素的哲学思想,重视逻辑学普及工作,主持编写了《逻辑通俗读本》和《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与雁行模式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日本经济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长的停滞期,"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则较快地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也保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日本官方指出,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雁行模式业已结束。那么,日本官方的这一表态是否表明雁行模式真的终结了呢?本文对比了日本与"四小龙"和部分东盟国家出口主导产品的差异,阐明了日本和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巨大差距之后,说明雁行模式仍有存在的必要,关键取决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为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建国后,党在人民民主政权建设中,创造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它是建国初期人民行使权力的最好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好的过渡形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制定,结束了以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以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的失败,是宋庆龄民权观形成的转折点。大革命失败后,宋庆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和探索,抛弃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30年代前期,宋庆龄的民权砚正式形成。宋庆龄的民权观阐明了时代发展的新特征,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和专政的虚伪性及其阶级本质,阐明了中国民权革命的目标及实现民权目标的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民权观的形成,对宋庆龄一生的政治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建构、母题的选择、复合情节的运用和悬念的设置等情节模式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遵守侦探小说创作规范的同时,也颠覆和充实了侦探小说的创作要素。作品融合了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拉近了侦探小说与纯文学之间的距离,模糊了二者之间的创作界限,使我们看到了侦探小说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融知识性、娱乐性和商业性于一体,作为通俗小说的侦探小说,只有在建立模式和突破模式的道路上保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自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全国上下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国家的经济生活以及政治面貌都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化和艺术的创新总是和技术分不开的。几乎每一次文化和艺术的变革的背后都有科学技术的原因。尤其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入。技术直接改变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也使承担文化和艺术媒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文化和艺术的生产方式、接受方式和存在形式。大众文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产物,信息科学和传播技术所造就的大众媒介,使得文化和艺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普及。技术复制虽然使文化艺术作品失去了原真性,但消解了文化艺术作品的神秘性和权威性,从而改变了艺术和大众的关系,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出现和繁荣。  相似文献   

19.
语词的意义:现实的和理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语词的意义产生于人的心灵对不断经验的对象的抽象。在语词的意义中存在着两个意义的端点——理想的和现实的。在语词中,理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发生了意义性质的多样化:绝对意义、意向性意义和规定意义。语词中理想和现实的两端圈定了意义的范围,也形成了意义活动的空间,运动的意义表达着它的对象,但却不等同于它的对象。语词有着它自身的意义动力机制。语词在意义的运动中构成了语言。  相似文献   

20.
成熟的市民社会是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社会孕育了宪政文化,培养了法治精神,形成了社会权力,消解了国家压力。因此,宪政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成熟。中国历史上缺失市民社会和现实中市民社会不成熟是中国难以实现宪政与法治的根本症结。因此,中国建立宪政之途和走向法治之路就是培育和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加强政治民主化和权力监督,推动社会利益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推动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多样化,这既是为了培育成熟的市民社会,也是在铺垫宪政与法治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