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突发事件背景下的舆情传播进行多案例研究,界定了群众类型和政府干预作用,并分析了各类群众间的状态转移关系.然后,通过借鉴SEIR传染病模型的构造思路,结合舆情传播的实际特点,建立了政府干预下的舆情传播控制系统,进而运用平均场方法给出了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模型.进一步,通过研究模型的平衡点和稳定性,得到了政府所应选择的管控方向,并以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事件中的舆情传播为例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该案例,通过设计多个情景,考查了政府的不同应急决策关注点对群众行为的影响,给出了应急方案的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辩证角度分析了网络舆情与公共决策的双向作用,阐述了网络舆情对公共决策高效性、民主化、科学化和复杂性所起的作用,用案例揭示了公共决策对网络舆情爆发和消亡不同发展走势的作用,并对政府信息情报部门和公共决策部门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不及时、不规范、不正确而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事件的公正处置和善后,给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本文分析应对预案与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常规突发事件除了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影响外,也会在网络舆情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并直接左右事件的发展过程.深入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的规律特征,有助于政府加强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并能在非常规事件突发的情况下把握话语权,将潜在的风险降至最低.政府对网络舆情要做好快速反应机制、防控和预判机制、网络舆情引导控制机制以及应急处置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7.
8.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络已经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网络舆情也随之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学会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为此,必须认真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形成方式、传播路径和发展趋势,科学应对,使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成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研究较少从属性层次来研究突发事件中的舆情传播问题,本文运用突发事件的结构化描述方法从属性层次分析了舆情的产生和传播的动力学机制,进而分别建立了传播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博弈关系的结构化描述框架。然后,考虑传播主体的认知差异,运用演化博弈论方法分别对社会公众之间及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运用实际案例对理论研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运用数值仿真考查了该案例中博弈主体的认知差异对博弈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研究较少考虑到多种诱导信息情境下舆情危机响应决策问题的现状,首先在介绍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该决策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分析诱导信息的属性结构及其量化方式,运用前景理论从属性层面,提出了舆情危机特定情景和响应方案下公众对多种诱导信息发展态势满意度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地,考虑到方案对危机情景演变的影响,运用累积前景理论从公众满意度干预视角,提出了方案筛选的风险决策方法。最后,以一类重大传染病疫情场景中舆情危机响应决策问题为例,介绍该方法的潜在应用和说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李渺;吴稳玉;冯慧娟 《经营与管理》2024,(7):224-232
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数字化监管中的网络征信监管和网络舆论监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短视认知行为,构建网络征信情形、网络征信与网络舆论并存情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模型,探析不同数字化监管情形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为决策和监管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形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短视认知均对平台监管最优决策产生影响,使平台更注重短期收益,进而使平台实际决策期与规划期的决策发生偏离;在网络征信情形下,随着征信水平提升,平台决策偏差程度降低、最优监管概率下降;在网络征信与网络舆论并存情形下,较高网络征信水平和较高曝光率的共同作用,能够更为有效降低由平台的短视认知造成的决策偏差和监管者的最优监管概率,从而提升监管效率,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渺;吴稳玉;冯慧娟 《经营与管理》2024,(7):224-232
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数字化监管中的网络征信监管和网络舆论监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短视认知行为,构建网络征信情形、网络征信与网络舆论并存情形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模型,探析不同数字化监管情形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为决策和监管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形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短视认知均对平台监管最优决策产生影响,使平台更注重短期收益,进而使平台实际决策期与规划期的决策发生偏离;在网络征信情形下,随着征信水平提升,平台决策偏差程度降低、最优监管概率下降;在网络征信与网络舆论并存情形下,较高网络征信水平和较高曝光率的共同作用,能够更为有效降低由平台的短视认知造成的决策偏差和监管者的最优监管概率,从而提升监管效率,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网络场景中有效地甄别不同类别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辅助个体和组织决策、避免决策偏误,是复杂社会系统管理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基于海量网络用户的交互内容数据,对网络数据中隐含的个体认知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系统化建模,提出了面向复杂决策场景的认知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从而对公众情绪的演变和群体性事件的走向进行可靠的预测。在中国股市中的高估信息、低估信息和披露信息3种不同类型事件中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认知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能够解析不同类型复杂场景中个体认知要素变化与事件时空演化态势的关联关系,并能够有效支撑公众情绪的演化和群体性事件的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在网络外部性市场环境下,为研究制造商质量决策和零售商经营目标策略选择之间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制造商质量决策和单零售商群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和可变质量成本系数对零售商经营目标选择、制造商质量决策、以及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制造商只拥有部分市场决策权力时,其质量决策将受到零售商的经营目标策略调整的影响,而零售商经营目标的策略调整则取决于网络外部性大小.当网络外部性较小时,零售商的经营目标将演化稳定为利润最大化,此时制造商将制定较低的产品质量水平;当网络外部性处在中等水平时,零售商的经营目标将演化稳定为利润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的混合目标策略,此时制造商将制定中等产品质量水平;当网络外部性较大时,零售商的经营目标将演化稳定为收入最大化,此时制造商将制定高产品质量水平.2)当网络外部性处在中等水平时,其与可变质量成本对零售商经营目标的选择呈现出交叉影响效应,随着可变质量成本的减小,零售商经营目标策略将从利润最大化策略向混合策略,或者混合策略向收入最大化策略演变.3)网络外部性对制造商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与可变质量成本和零售商经营目标选择有关,网络外部性效应的增加并不总是使得产品的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燃气分布式发电机的配置与运行,对提高配电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配电网与天然气网络的相互依赖性,因此,考虑电网与天然气网络的协同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配置有燃气分布式发电机的配电网线路加固决策问题进行研究,考虑了线路受损的不确定性和电网与天然气网络协同运行,建立了具有三层结构的二阶段鲁棒优化模型。针对于天然气网络运行的非凸约束,采用二阶锥松弛将其松弛为二阶锥约束,并利用C&CG分解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33节点-6节点的IEEE算例研究结果,表明了保证协同运行的关键配电线路具有加固的优先性,同时验证了考虑电网与天然气网络协同运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