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社会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对艺术有着重要影响.就外在影响而言,消费社会的物质丰盛为艺术创造和欣赏提供了物质基础,消费社会的技术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手段,并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方式,消费社会的符码性质对艺术和美的利用也促进了艺术和美的普及;就内在影响而言,消费社会使得艺术的价值表达和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需求,消费社会对人的身体的解放使当代艺术形式超越了传统器材而扩展到各种可感知的物体中,消费社会本身还给艺术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正式提出“艺术生产”概念之前,视文艺为生产、制作的观念在古代就已出现,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致力于用文化主义的立场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注重发挥生产的功用,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融合文化、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资本、消费、商品等之间的关系,使当代美学研究向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日常生活等场域拓展,助推美学的生产转向。后理论时代,生产美学要面对生产性和审美性的二重性矛盾,处理好审美创造与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的规约和影响,葆有独特的人文情怀和审美品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     
《人力资本》2009,(9):7-7
8299万元 中国新贵族年消费标准 “每年至少要消费8299万元”——这是“富豪榜专业户”胡润为“中国新贵族”划定的最新消费标准。胡润称,符合这一标准的中国新贵富豪共有5.1万人。报告显示,亿万富豪平均年龄为43岁。在贵族家庭中,“先生消费”往往都多于“太太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作为艺术的生产离不开作为艺术的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艺术生产作为以精神创造活动为其基本内核的特殊劳动 ,必然要以艺术消费为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艺术消费必须遵守市场的一些基本规律 ,但市场规律有时会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机制发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艺术生产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相信 ,市场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市场的认识和研究成果 ,只要合理适度加以运用 ,市场这只隐形手就如同它能极大地促进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一样 ,使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与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艺术与经济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在于:1.艺术本质——艺术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2.艺术内容——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内容的基础;3.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并受经济水平制约;艺术风格同样;艺术形式可分软式硬式;4.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生产;既服从物质生产规律,也遵循精神生产规律;艺术创作者在生产中既可非商品性自娱消费,也可满足商品性他娱消费;5.艺术欣赏——可视为广义艺术消费而不论消费购买是否发生,潜在购买者或顾客都会同时欣赏经济活动中的艺术品具有的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09,(15):51-51
胡润研究院在上海发布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和沈阳六大城市新贵族消费门槛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年消费为8700万元居首,其次是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和沈阳。  相似文献   

8.
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其核心是精神内容,其功用是为了满足购买者精神上的需求和享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消费在人们日常总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精神产品消费的可替代性日益减小,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张力急剧增大。艺术市场成为衡量精神产品价值量的经济杠杆,也为精神产品实现其价值提供了可能,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一世纪,艺术从一种贵族式的享受,转变为风靡普罗大众的另一种文化风潮,拥有艺术收藏已不再是富豪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到的事。本次展览聚焦呈现—位日本平民收藏家宫津大辅的当代艺术收藏,宫津以—个平凡的“工薪族”的角色,凭着对艺术的高度热情和过人眼光,竟然在短短的十七年间,收藏了超过300件当代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影像消费时代的文学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中,影像消费超过了文学消费,使文学生产出现过剩。影像艺术超越文学读物有其历史必然性,人们迷恋“影像”有其社会、历史和心理根源,影像艺术对小说的冲击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意味着文学知识分子从此失去安身之所,他们的使命是必须把文化精神的血脉传递下去,克服消费社会把“精神”消耗掉的可能,努力为诗意日落的世界挽留住可资人们根本凭靠的价值皈依  相似文献   

11.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代油画热潮兴起?是油画艺术本身价值所在,还是收藏者对西方艺术有着一种限有的文化消费习惯,亦或是油画得益于画廊和拍卖行等相关艺术机构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着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从外部到内部、从形式到内容、从素材到价值,艺术的创造也在消费社会的推动下变得异常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背后却又隐藏着很多悖论或危机.日常的还是艺术的?审美的还是审丑的?娱乐的还是严肃的?虽然艺术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种种矛盾,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但通过理论辨析,还是可以明晰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学何以如此盛行,它是怎样被生产以及如何评判它呢?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可以对此作一种诠释,来探讨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追问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学盛行与商品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艺术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艺术在消费社会中的表现形态,艺术在消费社会中的功能:宗教性的精神功能、审美泛化功能、创造性功能、政治文化扩张功能。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  相似文献   

15.
《陌上桑》的生成,既有历史依托,又有现实土壤。它将传统的采桑故事中的劳动主题、男女相会主题、女性之美主题和道德品性主题融为一炉,加入了时尚元素,由传统的“民俗艺术”成功地转化成汉代的“流行艺术”。它的产生,体现了作为娱乐文化的艺术本质,将创作的动力由作者主体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主体,把符合艺术的欣赏与消费需求当作艺术生产的目标,并迎合了受众的消费心理。它是一种新的艺术类型,开魏晋六朝以后乐府诗先河,并成为新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6.
对于艺术终结论,学界早有非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笔者认为,如果将艺术终结论推进到足够远的地方,即后现代消费社会,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后现代语境恰好造就了艺术终结论的一个反例:艺术并未终结于哲学,而是相反,哲学在走向终结的同时,迎来了艺术的复活。当代艺术的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在形式意义上完全复归了古老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其核心是精神内容,其功用是为了满足购买者精神上的需求和享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消费在人们日常总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精神产品消费的可替代性日益减小,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张力急剧增大.艺术市场成为衡量精神产品价值量的经济杠杆,也为精神产品实现其价值提供了可能,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人作为文化动物,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作为社会动物,需要维护消费秩序。在当代的现实中,大众文化消费形态无限展开,精神消费品的生产构成社会文化、艺术的主要层面,使得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自我心理享娱。在日常生活的直接证明中,艺术才有可能获得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当下这种变化预示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文化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必须广泛依赖社会和美学境遇———形式和公众的困境———物质形态与精神状态的限定———这是当代社会和大众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的散文具有浓郁的绅士气息,这不仅表现在其散文的思想倾向与精神特征上,即颂扬“爱”、崇尚贵族式的自由、膜拜自然、主张渐进革命,还表现在他的艺术趣味与文体风格上:“跑野马”、以“活泼无碍的心灵境界”感受美、注重抒情与冥想、力求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对这个时代中"物"的状况进行一个考察.首先从消费的层面切入.消费一方面使得上手之物变成现成在手之物,另一方面使得实用性被主题化.作为结果,物被归结到实用性.接着将这一问题追问至概念对物的把握,这种把握在于主体将概念放入物之中.作为结果,物成了概念.最后,探讨了艺术.艺术作为我们与物遭遇的另一种方式,它具有去主体和让呈现两个向度,由此,艺术守护了物,并让物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