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语境中的翻译已经不再简单理解为纯粹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译入语社会中独特的文学行为、政治行为、丈化行为。本文应用勒菲弗尔的“论域”理论,以《巴黎茶花女遗事》翻译为个案,重点分析林纾与王寿昌两位合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了怎样的增删等“变通”,成因何在。希望本个案研究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下借助翻译展开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对话、抵抗等问题的思考之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蔡鸿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29-32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其翻译成中国文言小说,以《 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书名在中国刊行,轰动一时。本文介绍《茶花女》中译本的出版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内容,从海外文学的译介流传所引发社会反响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史的角度,论述晚清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采用翻译研究派的理论,特别是勒菲弗尔的诗学理论,对《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翻译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功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译者充分尊重了译语体系的诗学传统,尤其是林纾的个人诗学与社会的主流诗学之间达成了一种“共谋”关系。该研究再次证明文学译本的接受与传播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斗争与协商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赵小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396-397,400
文章基于两部原著的内容、社会背景以及在各自国家的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比分析了两部原著的翻译特点、读者对两部原著的译本的反应以及造成迥然不同的读者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田玲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111-113
等值概念在翻译史上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语用等值追求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或交际意图的等值,符合翻译的性质。以语用等值为研究对象,更适用于小说翻译。以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为例可以说明实现语用等值采用的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汤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68-72
洪武《永州府志》作为明代早期的方志,能够幸存下来弥足珍贵。它不仅是永州地区迄今为止能够搜寻到的最早和最完整的府志,且为湖南省现存最早的刻本方志。由于该志在体例和内容上都直承宋元旧志,不仅保留了珍贵的历史材料,也为了解当时的编志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程海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52-55
《宣和遗事》是一部现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讲史话本小说,其中叙述的宋江等36人故事更是对后世《水浒传》的成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发掘作品思想性的角度对《宣和遗事》进行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展现作者贯穿始终的思想主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一方面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另一方面是对宋徽宗从痛恨到扼腕再到怜悯的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8.
刘小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7-80
传统翻译研究以文本阅读为主要内容,强调对原文和译文的充分理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的文化取向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但缺乏个案研究、没有数据和材料也难有立足。文章以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探讨意义空白在原文和译文中的填补策略、语言认知和分析、理解及填补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Z2)
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各民族间的文学影响是必要的工作。上千年前,中国文学早已对越南文学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越南人在不同的阶段一步一步地接受了中国文学的精华,从此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当中,鲁迅是被传播到越南的第一位作家,与此同时,他也是越南普通高校选择作品授课的唯一的现代文学作家。通过对《呐喊》与《彷徨》等小说为主,研究鲁迅作品在越南的翻译情况,从而进一步肯定鲁迅作品在越南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谭岸青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6):68-70
《红楼梦》英译本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霍克思译本影响最大。杨译倾向于采用"异化"手段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霍译倾向于"交际翻译",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归化"手段。 相似文献
11.
沈炜艳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81-18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如何采用直译、音译及直译加注、代换、意译、增译等方法把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师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50-53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借得西江水催开东苑花——曹禺《日出》与小仲马《茶花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澄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4)
曹禺<日出>深受小仲马<茶花女>影响,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关系设置、核心情节等方面都可一一印证.初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大都是从对外国作家作品的模仿起步,应还这些作品一个真实地位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胡艳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6)
《红楼梦》中大量的优秀的诗词,是大观园这个特足背景下的严物,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非常成功,但存在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不足.因此,译者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尽力减少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翻译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105-108
以扬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翻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邱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2):117-121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9.
周霞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90-92
小说以大众阅读为目的,同时蕴涵许多文化特质。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传递性导致其翻译中的一对矛盾:适应目标读者的改变与忠实传递文化特征。拟从功能的角度分析这一矛盾,通过分析比较《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认为以“目的”为中心的方法对解决该矛盾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王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9)
<茶花女>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篇小说在题材、主题、情节、人物诸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二者于上述种种相似之中又颇存异别.阿芒真诚狂热的爱情于玛格丽特具有灵魂救赎的意义,<茶花女>可以说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杜十娘对婚姻的巧作安排则是出于风尘女子皈依人伦的强烈渴望,<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体现了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