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社会是超大型社会,又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社会,为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仅需要人们的决心、毅力和奉献,而且需要人们对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各种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近期出版的王沪宁教授新作:《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的变革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把近年来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考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今中国社会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而来的.尽管四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族是村落的主体结构,而家族文化则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载和传承,分析研究家族文化的功能及变迁,对于弘扬家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家族主义: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主义精神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古代的伦常关系、道德体系、社会价值观念和民众行为方式乃至政治制度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它主要是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家族中心的社区生活的产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人自由,弱化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其影响至今犹存。其中固然有积极内容,但总体上无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要求,必须批判扬弃。  相似文献   

4.
“大共同体本位”和“小共同体本位”是当前概括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的两大基本观点。然而在解释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建构时都陷入了困境之中。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必须关注国家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变化 (互构与博弈 )。这样有利于研究村落外部国家政权对村落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 ,同时从家与村的结合原理研究村落内部农民生活价值秩序和村落内发发展的动力机制 ,最终达至寻求影响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动因的规范性解释和当代中国农村组织建构的合理性原则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家族组织曾是中国农村国家和农民之间必经之中介.新中国成立后,家族受到严格抑制和打击,家族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在体制和制度的层面被彻底剥夺.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传统社会重要因子的家族组织,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再次显现.对历史上典型的宗族村落--安徽省宅坦村进行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调查显示虽然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家族组织结构功能发生了变迁,中国农村社会家族的重构也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族组织,但是大量事实证明,家族组织赖以存系的3个基本维持机制并未消除,在农村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二元体中,家族组织不断嬗变并与现代化因素交互生长.  相似文献   

6.
永嘉县枫林镇位于楠溪江中游东岸的山地之中,人口以徐姓族人为主,堪称典型的山区宗族社会。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研究和多次实地调查考察,枫林徐氏宗族社会的组织化发展脉络得到基本梳理,近千年来徐氏族人生产与生活方式沿革过程得到分期呈现,从而展示出中国传统村落家族发展及其文化传承与山林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历史互动性,说明以生态维护与生命至上为最高宗旨的发展标准,才能真正体现传统家族社会组织化发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质量以物质财富为基本衡量标准的时代,收入的高低,事实上已经决定了生活质量的好坏。明代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构成,大抵可以分为基本收入与额外或业余收入两大类,且呈现出极强的社会等级性。基本收入是明代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维系家庭生计的基本物质保障;业余收入主要是指基本收入之外的额外收入。在基本收入大体稳定的情况下,生活质量的改观,无疑有待于业余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发达体系的民间宗教,祖先崇拜仍然广泛存在于当代中国尤其是农村社会。以湖南邵阳地区的一个村落——石村为个案,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功能分析理论对湖南农村汉族地区的祖先崇拜现象进行了实证剖析,认为祖先崇拜在村民个体层次上、家庭和家族群体层次上、村落社区社会系统层次上既具有积极的正功能,也具有消极的负功能。应正确对待和处理祖先崇拜等广泛存在于农村社会的社会传统,以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村落治理是村落政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村落政治整合的内在要求,而要实现村落社会的善治和村落政治在国家制度范围内的合理发展,完善村治结构是其关键。通过对农村村落治理现状的考察,发现:家族势力等自生秩序对村落治理影响较深,特别是能控制村治机构的产生,已经威胁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在村落的构建。这就需要强化国家权力的主导作用,整顿并整合村落家族势力:一要提升村落社会的自治能力;二要实现村落权力主体间良性互动;三要帮扶落后村落搞好经济建设;四要引导村落建立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朝鲜族、汉族混居村落中,山神由朝鲜族一个族群的祭祀神发展为村落保护神的现象进行了结构过程的展示。并同时分析、呈现了村落社会山神信仰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实践过程。认为民俗文化生命力来源于生活世界,并同时就是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多民族村落社区往往是地域边界,精神文化边界,利益边界、甚至是家族边界交互重合的共同体。各民族成员的社会化、政治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主要在村落进行和完成。多民族社区无疑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具体载体与基本单元,而在多民族社区中最能体现族际平等、族际团结和互动的便是社区自治,由此注定了社区自治是构建互嵌式族际关系的重要实践场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汉族的村落、宗族与民间信仰的仪式和象征历来为汉学人类学家所关注。文章选取华北地区一个典型的汉族村落——北村,基于春节期间的祭祖仪式对该村落祖先崇拜的信仰和仪式以及村落的宗族组织进行了考察,探究了祖先崇拜的原因及重要的象征体系——“家堂”,并分析了“院”的形态和作用,认为民间信仰和仪式对家族整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细胞 ,而家族文化是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以血缘认同为标志的文化积淀。本文是对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紫金乡一个白族自然村———段家村家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的个案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村落是人类进入到原始农业社会时代才开始出现的,有了农业的产生,人们的生产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在这基础上人类社会逐渐出现以家庭为主的生产单位,有了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家庭就形成了村落。有的村落历史可达千年之久,其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等俨然如一个小王国。其特殊的传统社会结构在村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又促进了社会成员心理认同的形成。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而且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村落文化”是一个新概念。 村落,也就是村庄、村坞、村塞,概指乡人聚居之处;或曰,人类群体生活居住的一种社会区域单位。村落的出现,大抵是人类由狩猎生活走向原始农耕和牧业革命所产生的一种定居形式。村落的出现标志着耕犁文化的发展。在原始的村落中,一般都是以血缘群体为基础的。血缘关系、农耕生活、宗法组织及礼俗文化,是原始村落的主要特征。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主要是以“村落”形式延续下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伦理生活中,十分重视家族关系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礼。家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公婆与儿媳等家庭成员都是组成家族这个社会单位的基本粒子。除此以外,姑嫂、妯娌、翁婿等近亲属也是构成家族关系的紧密成份。家族中诸成员之间的关系均可概括为长幼、同辈和亲戚关系。长幼关系、同辈关系和亲戚关系是历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最普通、最平常、最稳定的关系。处理这些关系的“常识”、“习俗”和“惯例”等既有前人传留下来的行为积累,也有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它作为不成文的礼法条规往往以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  相似文献   

17.
婚姻基础是婚姻关系建立、存续、发展、解除的基本依据.一定社会的婚姻基础是该社会婚姻家庭制度的组成部分.与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利益的婚姻基础相对应,现代中国的婚姻基础是个体利益,即个体对于婚姻在生理上、物质生活上、感情与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与满足.  相似文献   

18.
空间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中,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地景是指地面景观与历史文化二位一体的形态,是文化观念的物化表现,也是研究村落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大冷水河、社王庙和土地庙这几类地景将大冷水村的村落空间划分成了四个层次,即以地缘为基础组成的“家族”住宅区、整个大冷水村住宅区、住宅区周围广布的耕地林地、远离住宅区的山地林地,这四部分共同形成了土瑶村落空间的四重同心圆结构。  相似文献   

19.
自施坚雅提出基层市场社区的概念后,基层市场成为认识中国乡土社会的一个关键点,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贵州省镇宁县募役乡一个村落集市--斗糯村市场的人类学观察,静态描述了该市场的基本状况,初步呈现了今日村落集市空间体系的诸多特征,并分析了其在附近社区共同体中的地位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该村落集市的空间体系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今日的村落集市所呈现的空间体系特征与以往已有所变化,但其某些特征则仍然保持着以往的传统,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秭归一个移民村落观村为个案.历史上观村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一个工商业聚集区,即一个基层的集市,但由于政治权力逐渐渗透的乡村社会,致使村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转变.该文以历次政治运动为分界点,分几个阶段描述观村50多年来村落经济变迁的过程,并结合时代背景,总结村落变迁的特点,并探讨观村的经济变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