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毕业生开始全面走向就业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应该看到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赋予了大学生较大的选择职业的权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提供了挑战和竞争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及就业时间集中的特点,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更由于社会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使得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她  相似文献   

2.
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生建立健康的择业心态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一个迫切课题,本文特就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子们在“双向选择”中的不良心态进行分析,并探讨矫治方法,着重指明从根本上改进招生、就业制度,完全实行收费上学,毕业生在国家指导下自主择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与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传统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分配制度被打破,新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正逐步在形成与确立。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为大学生自主择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赋予了较大的权力,促使他们确立竞争、求实、公正、质量、进取等新观念;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带来了内心困惑,易于使他们陷入某些心理误区,产生不良择业心态。深入剖析大学生择业的不良心态,并在此基础提出相应调控对策,不仅是顺利进行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毕业就业工作的规范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规范就业工作,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AHP分析法在毕业生择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多种职业、多个单位、多个岗位的选择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本文针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法)为各因素赋值,对构建“毕业生择业模型”进行分析,力求从理论上为毕业生择业提供选择和决策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转变观念合理定位正确择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赋予了毕业生择业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择业难。如何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实现正确择业,是当前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择业心态分析及教育指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就当前高校毕业生“不包分配 ,双向选择 ,竞争上岗 ,择优录用”的就业制度背景下 ,对高等学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着重剖析了其积极面和心理误区 ,指出高等学校在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应针对毕业生的心态特点和具体情况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革尤为引人瞩目。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分配制度过渡到“供需见面”,进行“双向选择”,最终走向“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市场”伴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孕育和发展起来。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与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所需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不具备或不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前 ,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是借助人才市场 ,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完成的。实践证明在“双向选择”过程中 ,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根据第一印象效应原理 ,在择业过程中 ,大学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对其就业和择业至关重要。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人知识、才华、形象在面试时的综合体现。本文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既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良好的成才机遇,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毕业生如何正确择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自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模式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转变以来,大学生择业和就业问题是各个高校和学生都不可回避的现实。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准备不充分、求职技巧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大量需求信息浪费,严重地影响并阻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本文仅从就业指导服务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力资源进入市场,实行就业双向选择,大学生也不例外,过去那种统分统配的局面被大学生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人才市场所代替。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有较强的自主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对双向选择、竞争择业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自主择业的“权力”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又往往感到茫然、不安和不知所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有义务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使他们顺利度过择业关,找准自己的位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对国家、人民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样一个过程。变革后的就业制度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制,引起了社会观念的转变。然而就整个大学生就业制度而言,和目前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跃进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前景还不完全相适应,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育和劳动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统招统分”的传统分配制度已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所取代。这种就业制度的革新既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遇,又使大学毕业生面临新的挑战。为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并顺利完成学业,各高校应加强毕业生管理工作。一、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我国经济正飞速发展,但企事业单位依然处于转轨时期。在减员增效的改革过程中,用人单位大量接受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5.
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从“统招统分”逐步过渡到“缴费上学、奖贷结合、优生优分、双向选择”的升学、择业新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招生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呼唤着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又促进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从几年的实践看,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招生制度的改革仍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过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导致的部分大学生竞争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双向选择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兴起,高职学生就业时的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悄然离去,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来帮助高职学生消除就业心理问题,让他们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并轨”的全面实施,为当代大学生的毕业分配及就业开辟了广阔前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大学毕业生面向人才交流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适应了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和理想,但其中也不乏少数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思想包袱,以至在就业成才路上一厥不振,自暴自弃。笔者认为,导致当代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郑新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方向:学生缴费上学,“择业自主”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由单一的计划分配就业转变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为主的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 “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人们就业和各行业寻求人才的重要途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产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一九九七年全面启动高校招生与就业改革,推选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育起有别于一般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指导和推荐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和时限内双向选择。通过近两年的对应届毕业生求职趋向问卷调查,使我们进一步坚信市场机制应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基础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