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各国的高校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在21世纪,高校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在于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中国高校必须建立加强全面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通过自身的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新,一批重点大学应成为21世纪知识创新和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必须以自身的智力资源为依托,实现产学研合作,兴办高科技产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中国高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必将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今天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这是当代国际教育思潮发展的趋势,是在我国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富国强民的根本,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是为使我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的需要。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素质教育思想,把素质教育落实在自己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的若干思考任中夏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即“21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所采取的重大战略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21世纪议程》与绿色文化、绿色美学郭因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副标题为:“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必将成为我国制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我们,绿色文化与...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交替之际,江泽民总书记审视中国基本国情和国际趋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认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造就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因而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贤超等同志的《素质教育论》这一专著以素质教育为切入口,对我国教育战略的目标选择、方向定位、任务模式等作出了多层次的系统研究与探讨,是我国理论界对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构建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具有多层次的理论体系创新的特征。一、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当今世…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有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可见,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奠基工程”。面临世纪之交,应当如何为21世纪作好合格人才的准备?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生的素质和教师的素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素质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是办学的永恒主题。 学校作为社会的思想文化中心、知识传播中心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又是以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要特征。江泽民总书记说,“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活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在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和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文教…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追求知识价值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这就要求高等教 育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剖析了素质教育的 深层内涵,指出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宏观方面探讨了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与我国的人才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世纪最后20年科学技术爆炸性发展的情势和工商业全球化的急剧进程,为发展教育、迎接21世纪的挑战,美国制定了一个以打好三个基础、提高五大技能为核心的21世纪教育战略。在介绍了美国对其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五大能力和三大基础后,本文结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和作者对人才素质、能力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就我国如何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路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略论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角度提出面对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及作为优秀人才应具备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8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和探索。经过十多年的酝酿,素质教育体系的建立初见端倪。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立足世纪之交,本文反思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认为20世纪中国的发展,体现出急遽性、“世界历史性”、曲折性、进步性特点。改革开放20年,是20世纪中国现代化探索中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与逐步完善,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是中国20世纪对21世纪的成果馈赠,亦即对21世纪发展前提的逻辑规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主题──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教育培养的“四有”新人的人才目标作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国家与民族兴衰的大事,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首先必须正确理解“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内涵。其次,高等学校必须进行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更新。最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还应体现在高校的所有育人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强调要全面提高全民的素质;提出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强调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里程碑,也是迎接21世纪挑战、竞争的迫切需要。只有提高全民素质,中国才有可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下学上达文质相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继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有关素质教育问题,是21世纪的需要。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高等工科教育发展中的素质问题、岳麓书院的“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这一教育传统在成就人才中的作用等,在问题展示的同时都有着翔实而又富于时代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法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制定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要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古老...  相似文献   

18.
柳斌同志认为素质教育有三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是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怎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些要求,把提高学生素质真正落到实处,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关键是要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近...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是“公民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体,是一种定向性很强的教育。不论从培养21世纪公民的高度,还是从培养适应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角度,都需求我们站在师范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善础教育的转轨,为中师素质教育赋予了新的蕴含“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具备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教育思想,因为其与“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的要求相适应,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国ZI世纪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中师实施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是中师的…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师范生创造素质的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国民创造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竟争力的重要标志,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为许多国家所关注。应该看到,“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①我国正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所以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