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因此,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向。武汉市地处我国中部,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提高吸引外资的数量和质量的重点应是如何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和利用外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武汉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应制定出正确、明晰的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资。第一产业要努力寻求对外资有吸引力的项目;第二产业要恰当地确定支柱产业,对“钢车机新”的提法进一步明确范围,有效地引导、鼓励外商投资;建议第三产业以金融业、旅游业、教育产业、科技开发与服务业为重点引资企业。与此同时,对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发展服务经济是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加速进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融合和全球直接投资不仅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动因,而且也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区域特色鲜明的国情以及吸引FD I多年来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的现实,为跨国公司采用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进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扩大对华R&D投资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发展会对我国的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否达到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所期望的战略目标和层次?这是人们所普遍关心和想深入了解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内在动因与挑战问题;分析了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多重需求和效应;提出了促使我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有效目标实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投资是根据十六大报告中所述的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而提出的 ,是基于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构想。文章通过国外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投资结构的分析 ,以及我国农业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模式相比较来论述国外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投资的可行性 ,并对相关模型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与母国产业升级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首先介绍了跨国公司的三类内生化模型,即水平型、垂直型、知识资本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三类跨国公司在母国产业升级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它们促进母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和产业空洞化问题。最后针对我国情况,提出我国企业应重点进行垂直型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6.
全球FDI区位转移的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国际直接投资(FDI),形成并调整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分工格局.由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机不同,成本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政策寻求型等不同类型的FDI在全球区位转移的特点、诱因和趋势也不同,FDI区位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我国作为吸收FDI大国,同样要面对跨国公司撤资和投资区位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国际化之后,开始将研究与开发活动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研发投资的主要选择地。山东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一翼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已成为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分析山东在吸引研发投资方面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对进一步吸引跨国研发投资,促进山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跨国并购正日渐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引进外资,兼并收购方式虽也采用过,但占比重很小,加入WTO之后,并购开始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转变的成因,并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内在关系出发,阐述了在特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边界;为了增强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必须创造的环境与条件;以及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在开放经济与国际直接投资进入的条件下,我国实现超常规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战略,仍然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一些跨国公司也已逐步占领某些产业高端环节,给我国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进入入世后过渡期,随着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有关行政措施的取消,在替代保护手段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将给我国产业安全提出更为严峻挑战。因此,为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维护产业安全的组织体系、政策措施、法律体系以及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我国制药产业易入侵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市场的背景下,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产业入侵,维护我国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生态入侵理论,构建了产业易入侵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了我国制药产业的易入侵度,为维护我国制药产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日益加大。通过使用OLS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示范作用,同时,跨国公司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产生的人才流动明显地促进了知识扩散和技术创新环境的形成,并带动了国内企业的R&D投资,这些正的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作用的日益增强,国际间企业的收购和兼并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在跨国公司向全球迅速扩张和中国不失时机大量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形势下,对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辽宁来说,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战略,必须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才能推动辽宁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外资在华投资方式入手,探讨了跨国公司进入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影响.文章在充分肯定跨国公司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之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大量进入对发展民族工业的挑战,从中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控制的方式,进而提出发展民族工业应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规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将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多方面的负面效应,如产生垄断、挤占市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所以,对跨国公司并购行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制,尽可能减小或消除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市场结构演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进入改变了我国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格局。我国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投资这一有利契机,纠正我国市场结构的缺陷,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范围的垄断性竞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安全观下的外资并购风险与法律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资在我国农业产业领域的渗透不断加深,尤其表现在跨国公司对重要农业企业进行的并购投资。并购虽然增强了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并购后外资所形成的控制性优势地位,也给我国农业产业整体安全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直接投资以并购模式进入农业领域所产生的风险,并基于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视角,归纳出我国农业在发展与利用外资方面暴露出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若干保障产业安全的立法措施与完善性建议,为促进农业产业稳妥、积极利用外资而构建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8.
积极吸引与利用大型跨国公司投资,从而推动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国际化进程,推动中 国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国外两个层面的历 史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我国利用外资的要求,提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文章对我国如何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的新趋势、深远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表现出以占领与扩大在华市场作为对我国的主要投资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增强在华投资企业的控制力;向许多前沿领域、行业迅速扩展;产品生产与研究开发当地化、带动零部件生产商移师中国形成完整生产链;对技术外溢的控制更强。鉴于跨国公司增强了对我国市场的垄断程度,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它的依赖性,我们主张通过立法和国际惯用手段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尽快地积极地采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以创立自主品牌,降低对跨国公司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