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个体的社交需求和问题倾诉机制发生转换,急需结合休闲娱乐效感与情绪模拟体验来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的创新性发展。社会工作以桌游为服务载体,可以协助服务对象在游戏过程中实现身心状态的调整以及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复原。文章简单回顾总结了桌游疗法的历史和专业特征,分析了桌游疗法在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运用价值和社会工作服务中桌游疗法运用的学理基础、模式创新、程序指引以及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众对美好生活和意义世界的追求不断增强,意义就成为幸福人生的重要维度.通过意义的挖掘、阐释与重构来促进人类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发展,不仅是当代个体人生意义追寻和生命统整的基本需要,还是公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精神家园营造的长远需要,更是社会工作专业理念视角与方法技术实现跨域融合与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意义疗法,一方面可以通过自我意义、生活意义、工作意义以及社会意义等四种基本模式来协助服务对象应对所面临的多维困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意义驱动、意义分析、意义挖掘、意义实践、意义提升以及意义超越等六个服务阶段与规范程序,运用矛盾意向、去反思、态度改变以及心灵地图等核心技术,协助服务对象体验生命存在,追寻生活意义,实现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3.
旅游疗法不仅帮助人们克服过度虚拟生活所带来的角色混乱和交往障碍等问题,更协助人们治疗各类"旅游后抑郁"等心理和社会问题,最终促进个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复原与发展.作为一种新技术的探索和尝试,社会工作服务中运用旅游疗法需要遵循望性、精神攀升、自由建构和代入回归的原则,精准定位旅游疗法的服务范围,充分理解旅游疗法的运用限制,不断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中旅游疗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终关怀飞速发展,尊严疗法可以有效提升临终患者的尊严感。尊严疗法具有文化敏感性、尊重性、时效性以及持续影响性的专业特征,已经逐渐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社会工作借助生理尊严、人格尊严、关系尊严以及政治尊严四种重要模式来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尊严引介、尊严评估、尊严规划、增能赋权、文档创建以及尊严传承六个关键步骤,指引服务对象通过追寻生命尊严维持身心健康,推动了尊严疗法的专业化发展。在实施尊严疗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精准定位尊严疗法的适用范围,充分知晓尊严疗法的运用限制,深入明确尊严疗法的社工角色,积极构建尊严疗法的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精神病医院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开拓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对一所市级精神病医院的个案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精神病医院的康复服务已经逐渐迈向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但仍面临患者比较被动、服务活动松散、社会支持缺乏等难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运用病症的视角规划和设计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的活动,使患者成为被动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处境下开展精神病医院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转变服务介入的视角,以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和发展为核心,通过尊重、合作的方式挖掘和调动患者的能力,围绕患者的发展要求与患者一起规划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不同活动,增强患者自我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加强患者与家人以及其他人之间的社会支持,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方面的服务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网络疗法不仅有利于拓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时空场域,还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理论、模式及方法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在实务运用中,网络疗法不仅发展出互联网+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和虚拟社会工作等创新服务模式,并且系统总结出了量子捕捉、数据分析、仿真设计、虚拟互动、返真实践和虚实融合等规范程序。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掌握数据挖掘、虚拟互动、区块链、符号加工等技术,还应特别注意对适用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充分认识到网络疗法的负向功能、不断促进规范性和实证性、始终坚持遵循保密伦理、不断促进本土化和中国化,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时代个体的增能与赋权。  相似文献   

7.
仪式疗法作为一种传统性、日常性、独特性兼具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心理及社会服务实践中,随着宗教祛魅和精神服务的兴起,仪式疗法日益专业化与大众化。在系统梳理和借鉴仪式疗法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服务运用仪式疗法的相关理论与实务构架。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运用仪式疗法要扎根于互动仪式链、社会建构主义和多元文化社会工作等理论,遵循仪式匹配、仪式设计、仪式体验、符号赋义和仪式升华等实务规程;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文化风险意识,规避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促进社会工作仪式疗法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阅读辅助疗法研究面面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阅读辅助疗法 ,是图书馆通过为心理或者生理疾病患者提供文献和咨询服务来实现预防、医治和康复治疗的一项新的文献服务形式。在当今社会变革使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读者迫切需要图书馆开展阅读辅助疗法服务的环境下 ,各类图书馆应该针对自己服务对象的特点 ,积极地为读者提供各种富有特色的阅读辅助疗法服务 ,以便拓宽为读者服务的舞台以及在读者中树立起新的形象和威信 ,进而为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公共安全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技术整合多元服务主体,分级分类提供专项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支持型的紧急介入、协同型的社区干预、整合型的资源调配、补充型的定点关注等服务.本文通过对一线服务的总结和反思,尝试构建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综融型服务模式,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化、精细化、专业化,更好地为实现并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强调本土化、处境化以及回应地区及服务对象之特色和需求。衡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于其能否不断回应社会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不断探索本土化、处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机制在于是否构建起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环境、是否形成了能力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否激发了社会工作者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动机和热情,是否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以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发展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发展轨迹的归纳分析,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影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过程的情感性,社会工作者较其他职业群体面临着更突出的倦怠、同情疲劳、继发性和替代性创伤等风险,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是两种有效的个体能力,分别从心理和行动上激发从业者进行自我保护,但二者在当今中国职业情境中存在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同时缺乏研究和实践层面的关注。基于对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概念缘起和发展的追溯,结合二者在社会工作视野中所呈现的共通之处、相互关系和应用性差异,提出干预自我同情的心理过程和提供自我关怀的具体实践两条应对社会工作职业风险的干预路径。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作为个体能力,其可习得性指明社会工作教育应纳入情感维度并建构具有关怀取向的教育体系,建议通过显性课程设置和隐性环境营造双重途径加以实现,以应对职业风险,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形态,智慧社会促使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对社会工作及其组织机构运行产生深刻影响。智慧社会的社会工作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场域和社会形态中的智慧化专业性服务,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发展阶段和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调整组织运行模式。我国社会工作组织运行出现过政府和民间两种模式并存的状态,且其他非企业机构甚至一些企业组织的运行模式很有可能为社会工作组织运行提供有益借鉴。智慧社会中社会工作组织运行模式的确立,应以科学技术革命和国家政策制度变革为背景,依据智慧社会对社会工作及其组织的要求、智慧社会中社会工作组织机构的状况,以及智慧社会的社会工作模式变迁来遴选、修改和再造。  相似文献   

13.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需要更多的承认,自我承认的核心议题是专业使命的认定;政府承认的挑战在于保持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社会承认需要社会工作群体自身和政府共同促进。现有的研究存在缺乏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角有待丰富等不足,研究者要重视自我、政府、社会承认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追求专业性和谋求自主性实践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正处于社会工作普适化和本土化的十字路口。本文分析了南非在反思殖民主义的社会治疗模式的基础上,以社会发展视角重新建构本土化的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理论知识、干预策略、技能与价值体系等策略。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建构立足中国本土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时,应以社会发展定位专业使命,整合扶贫与社会发展,联动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开发多重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创新社会福利的多元治理,创新社会服务提供的治理机制,教育科研体系的去殖民化以及行动研究进行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作为“先行者”却走到十字路口。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特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只有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脱离现实的“教育先行”话语,从“凉爽高地”跳入实践的“低洼沼泽地”俯身与社会工作实务者携手共进,在伙伴关系相互融入或者镶嵌基础上,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以及服务—学习所要求的反身性和行动性进行的高度协同,以后现代主义对不确定和多元包容的知识重新建构社会工作教育。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协同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建立“大连心”团队,以立足西部十余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社会创新、融合和整合为核心概念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将传统的研究、教育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扩展为直接社工服务开发、行动研究、服务—学习、政策倡导、行业推动以及社会创新六位一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资企业的走出去和外国企业的引进来,在不同文化、社会环境下工作、生活的涉外企业员工出现的文化适应和社会融入问题,使他们成为社会工作所要关注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介入涉外企业,可解决企业员工的适应、融合以及涉外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以实现企业相关人员的适应、融合和发展为服务目标来开展整体的活动设计,具体服务实施可以采取企业独立购买、政府和工会联合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可以将企业社会工作变成常规工作。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涉外企业过程中,对自身社会适应、文化适应的问题同样要有预设,并保持一定的外交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差序格局、非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模式,因在社会快速转型期遭遇严峻挑战而开始了自身的转型进程。这种转型适应了社会变迁的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业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实际社会工作的制度惯性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不足,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尚存在着两种模式并存、过渡性、不平衡性和民间组织发育不良等问题。中国社会工作模式必须在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通则、克服自身缺陷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学生专业归属感与认同度不高的局限。社会工作价值教育的核心动力包括自我认同和专业认同,写作疗法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育的一种可行选择。写作疗法可以促进社会工作价值教育中的个人认同和专业认同的螺旋上升,增强学生对自己、对专业的认知、态度、归属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梦想力、团队感、执行力和成就感,最终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化。社会工作价值教育中写作疗法的运用,要坚持学生为本理念、深耕精培理念和关系促进原则、成就动力原则,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指引。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教育贯穿始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价值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宗教中发展走出的西方社会工作出现回归和超越宗教的趋势.服务对象中宗教因素重要性的提升,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服务对象共享社会工作服务体系,都要求社会工作进行有效回应.具有基督教渊源的社会工作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转换为多元宗教介入的领域,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正视宗教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宗教与社会工作的互动亲和关系,是当代社会工作向精神性敏感发展和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和变迁,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的家庭数量有所增长,成为各界关注的"失独群体"。当失独家庭成员逐渐步入老年,"失独老人"问题随之而来。调查发现,失独老人在经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创伤恢复方面有多元化的需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针对失独老人的服务中发展出了"1+3"的服务运作模式实践。结合失独老人需求调查和服务供给现状,针对现有的服务及不足,认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需要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从赋权的视角搭建失独老人综合性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