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叙事结构深入研究后认为:传统线性结构开始新的突破,而一些颇具先锋意味的空间叙事结构试验开始出现(如散文体、词典体、方志体等),探索中的成就与不足影响着乡土小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198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曾经有过许多命名,如"新潮小说"、"探索小说"、"实验小说"、"先锋小说"等等,但是,这些名称自身的瞬时间特征使它们难以涵盖十年间小说的发展动态。"现代派小说"曾经被用来专指1980年代中期以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现象。无论在西方,还是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现代派小说"都不是一个内涵狭小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广义的"现代派小说"概念是对这一创作现象比较合适的命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两种小说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古代实际上同时存在着两种小说概念 ,一为广义的小说概念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语词 ,统称那些不合经艺大道之说 ,也是一个批评术语 ,具有价值评判的色彩。另一种是狭义的小说概念 ,它从《七略》 (《汉志》)著录小说家开始 ,成为一种特殊的文类。唐代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小说”一词主要是广义概念的运用 ,唐宋以后两种小说概念往往同时并用 ,直到清末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明代中篇文言小说的梳理 ,可以看出 ,明代文言小说对各种文体的发展 ,尤其是白话人情小说的发展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末滑稽小说属于新小说的范畴,是小说家基于现实危机而展开的文学叙事之一。滑稽小说的近代发生与“政治小说”的趣味性不足、游戏之文在晚清小报的大量编发以及陈景韩、吴趼人等小说家的身体力行紧密相关。在启蒙者的现代视域中,清末民众在变局中的各类不适充满了滑稽色彩,滑稽小说以此为叙述核心,表现出与古代白话小说滑稽叙事不一样的审美风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因为知识上的差异而处于“悖离”状态,这给滑稽小说的表现方式带来很大变化,以至衍生出喧闹、反讽和复调等颇具现代意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过讲述故事、描写人生和反映某种社会问题的三个阶段,问题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级形态。清代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同时又都是问题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问题小说的开山之作,谴责小说是问题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问题小说创作上的得失,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小说创作,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7.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7,(4):107-111
中国早期的小说主要是用来补正史之阙和崇艳猎奇的,从唐传奇开始,小说的劝戒功能开始被重视。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与小说作家为了抬高小说的地位,有意识地加强了小说的劝惩功能,在他们看来,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的劝惩功能要超越其他一切文化形态。明末的拟话本小说深受小说劝惩论的影响,因此也生发出一些独特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22-131
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史料较为丰富,有着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随时间演进而愈加普遍,形态多样,其中的咏稗诗尤为值得注意。其与常态的小说批评形成互补互证的关系,在小说观念、小说文体、小说创作、小说功能、小说传播等问题上有着独到阐述,在文献佐证、传播小说思想及理论阐释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就当下的小说研究格局而言,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却难以得到应有关注,这种局面应该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9.
进化论的引进激发进化小说观的诞生,也刺激用小说来“新国”、“新民”的功利小说观的产生。反映小说观企图纠正功利小说观的本末倒置。史学小说观阐述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并希望借鉴历史,服务于现实。这些不同的小说观具有发展的内在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毛姆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他的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笔法锋利,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在人性的探索上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性,他通过富于变化的情节,将人性的善恶、虚伪、好坏融为一个复合体,进一步阐述了当时悲惨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善恶相间、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冷酷无情等都是毛姆笔下人性的再现,研究他的小说对研究当代社会人性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外小说林》是近代著名小说家黄世仲兄弟辛亥革命前在广州———香港创刊的一份文学杂志 ,它包括其前身《粤东小说林》(1 90 6 )、《中外小说林》(1 90 7)和《绘图中外小说林》(1 90 8)。该杂志刊登文学理论、小说、通俗文学和翻译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倾向 ,它比内地曾朴等人创办的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的《小说林》还要早一年。由于《中外小说林》主要是在香港出版 ,内地馆藏甚少 ,且不是全部 ,因此该杂志长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就《中外小说林》的沿革、内容作了准确的介绍和评论 ,对版面格局三大块 ,即小说理论、小说著译 (包括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 )和俗文学的主要观点、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意义作了钩玄提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元小说是当代小说艺术的重要地标.过往相关研究多侧重于此文学亚类别的形式特殊性,忽略了“metafiction”一词的词义根源;在中文中,“novel”和“fiction”就通常被不加区分地翻译为“小说”.这一翻译盲点遮蔽了虚构问题之于元小说的核心地位.对文学虚构的问题化过程,不仅象征着西方小说范式的一次转变,同时也折射出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的一个突出症状,即对符号和自身文化体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3.
史传文学对中国小说文体的影响在以往的论述中被奉为圭臬,因而小说文体本身的特性往往在这种强调下被悬置.本文以虚构性为前提界定《桃花源记》作为小说文本,论证其在传统叙事模式基础上,采用了独特的限知视角、倒错时间和诗意背景,从而构成不同于史传的小说审美特性真实性、惊奇、双重语境、移步换景.这种创格出现在小说创作主体的群体尚未自觉的魏晋“前史时期;’,体现了中国小说叙事多元性的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14.
古小说是指汉唐这一历史时段中的文言小说,它是汉唐社会、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其文类特征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而与宋元小说的面貌大不相同。古小说名义、界限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不但可以为文言小说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也可以由此反思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以西律中。以西律中的古代小说研究造成了古代小说概念和观念的混乱,并建构了一个不符合古代实际的小说史。古小说研究倡导一种还原和贴近历史的小说研究,希望遵从古人的小说概念和观念,重新建立符合古人小说观念和历史真实的古小说史和古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当今诸种文学作品中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之一。鲁迅不仅对中外小说有极深入研究,而且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是鲁迅的一篇“创作谈”。据此梳理、总结其关于创作准备、创作动机和目的、创作过程中的典型化和民族特色以及小说批评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推动当今文学创作和评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以小说观与叙事操作的双向互动为视角切入,评述晚明神魔小说创作。文章以神魔小说理论批评领域中的“真”、“幻”之争为逻辑起点,考论其陌生化叙事策略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省略对于短篇小说来说必不可少。本文结合着对叙事时间省略的分析,以鲁迅小说为例,对省略的几种形式进行阐释,并简要分析了其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学"的内涵很自然地与经典文化联系在一起,而在这种认知中是没有小说的位置的.但是,古代小说具有多方面价值,只要不放弃"国学"概念,古代小说就不应被排斥在"国学"之外.我们把古代小说纳入"国学"也许有助从内部为"国学"确立一个坐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初,真正起步及创获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分为近代译介科学小说和本土科学小说两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开展,尽管出现了人为分离现象,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本土科学小说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小说兴衰原因、现代性及价值三个方面。然而囿于研究思路狭隘、文本意义定位过低等原因,近代科学小说研究并未得到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两个纠缠不清的命题: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的创作和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但是,批评界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歧异,导致批评的混乱。认识歧异源于两者命题的纠缠不清。这种纠缠不清本身即具有认识价值,是现实、作家和批评家的共谋造成的,让我们不仅仅拘囿于评论界而是去思考来自现实、批评家、作家等各方面的原因,进而认识到评论、现实和创作等各方面的情形。努力摆脱这种纠缠不清的状况,目的远远不是满足于给这两个命题下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