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壁鸠鲁对于古典政治哲学的摇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壁鸠鲁哲学在希腊政治哲学的发展中具有范式变革的重大意义。虽然这种哲学貌似不关 心政治哲学,专注于本体心性治疗之学,但是其思想从几个根本的方面撼动着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 公共生活、内在大序、共同体本体和政治神学。古典共和主义在罗马的传人意识到这一点并奋起回击,现 代性政治哲学的重要思想家也都从各个方面追溯到伊壁鸠鲁。  相似文献   

2.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治哲学的谱系之外,本文力图呈现它的政治意蕴,阐明它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理路和价值观念的颠倒.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与至善,渴望灵魂的宁静与恬适乃是晚期希腊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每个流派都视之为理智活动的终极目的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伊壁鸠鲁说,哲学和人生的归宿在于“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斯多亚学派强调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而幸福则是“平静运行的生活”,这种生活合乎自然,依据理性.怀疑主义把“宁静”(ataraksia)等同于“幸福”(eudaimonia),认为不幸就是心灵受到各种独断的信念或意见的干扰.怀疑主义把自己的心智活动理解为“生活方式”(agoge).其最终目的意于“在信念方面寻求宁静,在无法规避的事情上保持节制适度的体验”.各派哲学在人类生存和精神活动的终极目的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正如德国学者E·策勒所说,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三种思想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4.
侯小丰 《东岳论丛》2012,33(12):53-59
对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的选题,学界普遍理解为他对伊壁鸠鲁由原子偏斜运动体现出来的自由感兴趣.但是,纵观古希腊的哲学,自由并不是伊壁鸠鲁的独创,而就是希腊人当下的、本真的生活状态.因此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都忽略了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维度——现实性.这才是他选择伊壁鸠鲁的初衷.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很难解释马克思后期的思想转向.可以说,正是伊壁鸠鲁哲学的现实指向吸引了马克思,并为其自由观奠定了现实性、实践性、反宗教性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8-24
伊壁鸠鲁的快乐观建立在感觉论的基础上,强调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庄子的快乐观建立在"道"论的基础上,无为而诚,同一大通,物我两忘,并区分"天乐"和"人乐"。伊壁鸠鲁走的是理性主义的路线,重视感觉经验,他认为,理性、美徳是通往快乐之路的桥梁。庄子则贬斥经验知识,批判仁义道德,主张通过"坐忘""心斋"等方式去体认"至乐",走的是神秘直觉主义路线。伊壁鸠鲁和庄子的快乐观都具有还原论的色彩,主张回到个体的存在和最低资源的消耗,为当代人解决精神痛苦指明了一条哲学治疗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妥建清 《学术研究》2023,(11):24-31+177
身心关系问题是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基源问题之一。柏拉图不仅颠覆荷马的身心同一论,而且批判高尔吉亚的修辞术思想,基于其创世论系统建构身心二元论的范式。此种身心二元论范式影响了斯多亚学派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等的身心思想。伊壁鸠鲁学派则基于原子论的研究进路,强调身体和灵魂乃至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且论证身心的原初合一性以及灵魂必死性,从而突破了柏拉图的身心二元论范式,把哲学由灵魂规劝之术转变为身心合一的伦理学,重新诠释着晚期古希腊社会何为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艺术之自古以来的争执,需要宗教/美学的调合.人终归是人,他必须面对生活世界,在拯救生命时,诗与哲学和好如初;关键在于,美学此时继续袒露着生命与灵魂的伤与痛.但毋需悲泣,<理想国>原本关乎个体生命质量的"理念论",早就在等待着生命的勇作.  相似文献   

8.
以理查德·舒斯特曼为代表的学者把身体美学定位为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视为美学在传统心灵美学基础上继续向前开拓的根本方向。这种定位能够成立的原因在于,身体美学具有自身深厚的哲学基础,即身体存在论。它与作为心灵美学哲学基础的心灵本体论相对,提供了对哲学之为哲学具有构成作用的“存在”问题的解答。基于此,身体美学才能作为基础构造的美学知识,即美学基础理论。这首先集中表现为身体美学在根本上转换了美学关于审美的认知,具有自身的且区别于心灵美学的美本质论。当然,除了哲学基础、美本质论外,当身体美学在美感论、审美范畴、审美形态、美育等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上都给出自出机杼的回答之后,它作为美学基础理论的学科定位和面目可以更为立体地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47-52
《理想国》是哲学史和教育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作品。在该书中,柏拉图以追寻正义的本质为线索,以辩论的形式,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理念世界,并提出理想城邦的设想。在理想城邦的设想背后,是柏拉图对世界本质、灵魂和教育的认识。在柏拉图看来,人类认识真实世界需要灵魂进行一次关键的转向,理想城邦的建设则需要灵魂进行第二次关键转向,而教育则是实现灵魂两次转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审美体验方式讲求个体身心与世界的统一,在时间、空间两类审美体验中偏重前者,其优点是保证了身体与世界、人与自然的诗意融合,其局限性是以削弱个体的主动性达到与外界的和谐.在现代性审美境遇中,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以"身体感知"为结合点,有可能将古典美学与现象学、体验美学相结合,重建身体、语言及世界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1.
确认人的主体性,建构基于普遍理性的知识与生活,是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主题。他的德性论以知识论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之确立为核心,开始于自我的理性反思,而展开于自我之道德实现。无论知识还是实践,都贯穿着理性的逻辑。正是这种强调知识论、伦理学与存在论相统一,洋溢着理性精神和乐观主义的哲学,超越了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深刻改变了希腊哲学的思维轨迹,推动了希腊哲学的人文转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哲学研究领域,晚期希腊哲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中外学术界都曾存在轻视晚期希腊哲学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得到改变。西方学术界近30年来加强对晚期希腊哲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学术界近20年来也重视并着力研究晚期希腊哲学且取得了新的成果,但在哲学史分期、晚期希腊哲学的特征、史料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该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推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化。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章雪富、杭州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石敏敏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希腊化哲学的范式转移》一文认为,希腊化哲学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用治疗论证替代知识论证,以激情研究取代观念思辨,以意愿探讨代替理性反思,改变了古典希腊哲学的知识分布体系。希腊化哲学在研究对象、探讨内容和哲学观念上的独特取向,深刻影响了古代晚期和中世纪哲学。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王晓朝的《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一文指出,在晚期希腊哲学的边界问题上,中国学者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有别于欧美学者的独立见解及解决方案;认为在对晚期希腊哲学特征的把握上,中国学者的判断优于欧美学者的判断,在晚期希腊哲...  相似文献   

13.
学界普遍认为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派是晚期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并按这种划分将中期学园派和新学园派纳入怀疑派。这样的处理方式无法真实再现学园派自身的历史,也无法厘清怀疑主义与不可知论之间的差别。新学园派的思想原则应该是真理不可知而不是怀疑一切。  相似文献   

14.
在古希腊哲学研究领域,晚期希腊哲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中外学术界都曾存在轻视晚期希腊哲学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得到改变。西方学术界近30年来加强对晚期希腊哲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国学术界近20年来也重视并着力研究晚期希腊哲学且取得了新的成果,但在哲学史分期、晚期希腊哲学的特征、史料整理、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该组专题论文,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推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化。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章雪富、杭州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石敏敏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希腊化哲学的范式转移》一文认为,希腊化哲学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用治疗论证替代知识论证,以激情研究取代观念思辨,以意愿探讨代替理性反思,改变了古典希腊哲学的知识分布体系。希腊化哲学在研究对象、探讨内容和哲学观念上的独特取向,深刻影响了古代晚期和中世纪哲学。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王晓朝的《中国学术界的晚期希腊哲学研究》一文指出,在晚期希腊哲学的边界问题上,中国学者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有别于欧美学者的独立见解及解决方案;认为在对晚期希腊哲学特征的把握上,中国学者的判断优于欧美学者的判断,在晚期希腊哲...  相似文献   

15.
阿瑟.丹托从方法论的基础上认定,分析哲学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能够用于解决哲学问题的一套工具;分析哲学史就是发现了哲学分析工具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还没有终结。刘悦笛却认为,从以言逮意发展到语言转向的所谓常青哲学的思维模式,倒可以从重在得意忘言与立象尽意的中国本土意象思维那里获得启示,言、象、意皆不可或缺。在历史哲学领域,丹托将分析哲学应用于历史叙事的分析,叙事句构成了其历史叙事理论的核心,它根据未来去描述过去因而是以今释古的。刘悦笛则认为,这种对叙事句的真值的分析仍是非历史性的,丹托只能将历史哲学分析化,但却并未使分析哲学历史化。丹托承认,他最初即为本体论的美学始终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追问何为艺术、探求艺术史哲学回归到审美之思,构成了自己分析美学的三部曲。但刘悦笛认为,丹托的美学仍难逃唯科学主义的藩篱,而且其艺术本质观也没有考虑到东西方的本然差异。丹托从当代欧美艺术状态出发,认为艺术终结只是一种历史运作的方式,艺术已经完全丧失了方向。刘悦笛则进一步认定,未来的艺术必将终结在观念、身体与自然当中,因而主张一种全新的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16.
赵琳 《兰州学刊》2013,(5):42-46
舒斯特曼是划时代的美学大师,他在继承古典实用主义美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结构主义美学,通过大量研究以及思想上的不断升华,构建了身体美学思想,并对身体美学构建了基本的维度。在此基础上,他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融入了其作品中,充分发挥了中国美学在身体美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思想,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美学本身的认识,对中国美学研究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永康 《中州学刊》2022,(9):155-161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应完全否定认识论美学和实践论美学在“美的本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过分迷信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而应当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底线,兼容其他美学方法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身体美学迅速扩张的世纪,人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崛起之势跃升为最重要的审美对象。然而,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相应话语都仅仅把身体当作审美客体,这至少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身体美学作为一个词组有以下可能意义:(1)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2 )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3)以身体为审美主体且同时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将身体当作众多审美客体之一并非新鲜的主张,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美学革命。本文所说的身体美学首要地指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这种意义上的身体美学不是美学的一个学科,而是所有回到了其根基的美学本身。它的诞生意味着美学在漫长的迷途之后终于回归了身体之根。以身体为主体的美学迟至19世纪下半叶才由德国哲学家尼采冲创出来,并且在2 0世纪仍未在西方美学中占据主流地位,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呈现这个复杂的逻辑因缘有助于我们建构真正的身体美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强烈的践履性,这种践履性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独特的践履思维方式.中国传统哲学践履思维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关切生活,重视生活,视生活为学问,视哲学为安身立命的智慧之学.这种思维集中展现为重视知行的研究,强调知行合一,最终在知行合一的践履中追求和享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早期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理想国》更是为西方学人推崇,研究者甚众且成果颇丰。本文拟从教育思想方面,评析柏拉图在该书中的有关论述,并探讨今日西方教育思想之成因。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城邦由盛转衰时期,他目睹了当时雅典的内忧外患。身处乱世,历经动荡,他一度想从政的理想幻灭了,但是他仍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计划纲要,试图找到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式,以挽救希腊城邦的颓势。在这种情况下,柏拉图写作了《理想国》。在书中,他呼吁必须“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