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最为独特的地方表现在其丛林小说创作及个人思想意识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对立的双重性,比如小说创作的主题、背景、手法中的双重性,“自我”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以及“他者”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多个文化觉醒的阶段后,康拉德从文化边缘人上升至具有矛盾对立的双重性的双面人,并以这种双重性思想作为自己创作的哲学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之一,但近年来,国内研究的重心大多集中于他的海洋小说和丛林小说,对他的社会政治小说却少有人论及.《诺斯托罗莫》被认为是康拉德最为出色的一部社会政治小说,该小说的一个主要的政治和社会性主题就是道德理想主义和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剖析这种关系,康拉德展示了他对人性与道德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褒贬不一,尤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吉姆更是成为人们竟相评论的对象。吉姆究竟是否可以称为英雄,各家各有评说,但是在康拉德创作《吉姆老爷》的过程中,他的英雄情结始终左右着主人公吉姆的命运。小说中康拉德对场面描写的刻意安排以及小说的外部形式,都以把吉姆塑造成一个悲剧式英雄为目的。康拉德的英雄情结在暗中指引着他把吉姆推向死亡,并在死亡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4.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他的早期作品大多以欧美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背景,他试图努力地寻求理想的境界使自己保持一个平衡。但在其创作中,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恐惧,无论是小说作者还是小说人物都不能建构一个理想世界。当小说人物与其作者的心理人格达成一致时,小说作者的无意识在文本中浮出水面,其矛盾与冲突的真实原因也就显露...  相似文献   

5.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他享誉英语文学世界,被称为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声与沟通欧美大陆的无冕文化使者.他小说中最常反映的是国际文化主题,即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詹姆斯小说中的欧美文化经历了一个由相互冲突到互相融合的发展过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展现了两种文化的相斥.而在晚期作品中,这两种对立的文化在其主人公身上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是詹姆斯一生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懈的探索,詹姆斯终于在他的小说世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叙事中 ,作者对话语权利的争取是其最明确的特征。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调整 ,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的地位 ,确定自己在叙事中的话语权利。这一切与苗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动因和外在表现形态。沈从文对苗文化的认同 ,对苗族人文价值观念的认同 ,导致了他小说创作中相同于苗文化传承的叙事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黄春明是台湾乡土小说家,他的小说经历了冷遇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从文化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这种“发现”的内在根源,了解并确证黄春明小说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许多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被东方化了的东方男性人物形象。分析其作品中的殖民话语,发现康拉德的作品中存在复调结构,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并不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形成作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语境,两者的语言具有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英国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吉姆爷》继承了英国小说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并把道德探索的创作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吉姆道德探索从社会的影响、他人的影响以及主人公自身的弱点阐述了道德堕落的根源,探讨主人公重建道德完美的赎罪过程,并从主人公经历中的三次跳跃,探讨“忠诚”与“背叛”这一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10.
《吉姆老爷》的后殖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拉德的《吉姆老爷》编造在亚洲重建殖民主义秩序的白色神话 ,乃是 1 9世纪英国小说帝国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不过 ,由于康拉德只是一个来自欧洲边缘的帝国雇员 ,所以他的小说在宣扬帝国意识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破坏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11.
茅盾对莎士比亚的评论(以下简称莎评)是中国初期莎评的重要界碑.茅盾从人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个层面论及了莎士比亚,但对莎士比亚现实主义价值的看重最能体现他的莎评的特色.他首次借马克思、恩格斯的评价将莎士比亚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并且通过译文的方式第一次向中国读者介绍了"莎士比亚化"这一重要术语及其内涵,对当时以及后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基调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对莎士比亚完全现实化的接受与评论,直接服务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特征.他的莎评的现实主义倾向性,既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大语境使然,又与他本人的价值理念密不可分.茅盾并非一开始就推崇莎士比亚,他对莎士比亚的认知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莎士比亚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得以传播与接受的曲折过程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2.
康拉德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始终关注人的生存,人性的栖居,在作品中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维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这在他的丛林题材小说中尤其有全面深刻的体现。随着思考的深入,康拉德对人性有不断深入的理解,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悲剧人性观和“积极悲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 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击 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菠,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 由彻底毁环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 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新历史主义的颠覆、抑制、协和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波兰裔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首部作品《阿尔迈耶的愚蠢》彰显出的对帝国的爱憎,指出作品呈现帝国意识的颠覆与抑制的并置并最终导向协和,体现了康拉德对帝国情结的难舍。  相似文献   

15.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人公吉姆因一时胆怯,铸成大错,一直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几番退避却无法走出阴影,最终以慷慨赴死实现对道义的担当。吉姆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梦想,吉姆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和社会带给他的重重压力等三个方面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在殖民主题上,《吉姆老爷》是约瑟夫·康拉德的重要作品。在《吉姆老爷》里,康拉德表面上把殖民地人民描写成符合“东方主义”的刻板形象,把主人翁吉姆描写成一位功成名就的欧洲贸易代表,让人觉得作者是一位坚定的殖民主义者。但是,通过反讽技巧的运用,通过安排生命、事业都处于颠峰的吉姆的突然死亡,康拉德巧妙地否定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他自己也因此成了后殖民文学的一个先声,一位具有前瞻性的反殖民主义者。康拉德在为帝国叙事、构建“白色神话”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批判,从而解构了帝国神话。  相似文献   

17.
在基督教文化中,耶稣以其在十字架上的殉难实现对人类的拯救。因此,十字架成为救赎的象征、盼望的象征、转变的象征。约瑟夫·康拉德小说《文明前哨》中出现的十字架不仅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也使得小说人物与十字架存在某种隐喻关联,更具有人的文化生存与自我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