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顾世界文明史,可以这么说:就历史记载的丰富多彩和悠久系统而言,名列前茅者,大概要算中国了。仅从拥有约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十亿人口这一现实,也可想见中国历史的深广程度,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的历史发展,是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轨道并行不悖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又有自己明显的个性,而且这种个性在历史发展的共性中是如此突出,以致它与世界史上的任何国家相比,都难以找到共同点。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个性颇多,其中最为突出和明显的例子,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国封建社会个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对于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求得正确的解决。我的认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只能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中去寻找,也就是说历史发展的动力,只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则体现为阶级之间的矛盾。这里,仅想依据这一认识,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和由此而引起的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发展变化,以及这种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或标志,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是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实践,关系到历史研究的方向与道路。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中国史学史的历史实际表明,史学研究从来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关键在于史学家能不能找到历史和现实在客观规律上的一致性。剥削阶级的史学家由于阶级局限和偏见,很难在总体上认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的史学家由于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武器,从理论上说,完全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找到贯串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共同规律,吸取和借鉴对现实有益的历史经验。但是,社会现实状况是错综复杂的;客观社会环境的限制,人们思想认识的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模式的生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建构之"本",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因何建构"的问题;从现实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为何成功"的问题;从未来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发展之"脉",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模式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情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反映,即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历史反映了国情,国情透视出历史。历史记录了前人创业的经验,后人据以参考制定为现实服务的方针、政策,而反映着中国现状和中国历史的正确方针、政策,往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6.
张运松 《东岳论丛》2004,25(1):161-164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因各自的原因(或者是追求先验的形而上学"本体"或者是有意地回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未能真正解决好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条切实的途径:从思维的现实对象上去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因而,哲学的基本问题获得了辩证唯物的解决,在其现实性上,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历史地发展着的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温度的上升和风暴活动的增加等,是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趋势。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需要从气候问题全球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上出发,从各国间签署的国际环境协议上入手,并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和设置灵活有效的经济机制来落实。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把握不同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国际行动中的责任和作用,既是解决气候问题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国际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目前陷入泥沼的多边气候谈判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制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依据。为此,中国应根据国情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并结合气候变化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特点,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实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当代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而来的,而中国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进人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又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时,不能不研究其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关系,把它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环节。一、新民主主义的性质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其它一切问题的必要和基本的前提和根据,因而它同样也是认清中国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必要前提和根据。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9.
华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它是长期移居外国、保留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华侨的状况已经有很大的演变,但它都是一种移民的社会现象,并且与祖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华侨出国的原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发展和完善的。它成功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创立者未曾面临的无产阶级执政后的政党制度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证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党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发展时期 ,所面临的问题往往都有着多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 ,同时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 ,全面、科学地思考高等教育中存在着的问题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解决。据此 ,笔者就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及人才流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激励空缺”是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中一个独特的历史难题。解决这一历史难题,需要结合国情批判地借鉴国际企业界期权报酬制度等有效经验。为此,本文在概括分析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的主要问题和评述从“承包制”到“年薪制”的制度变迁基础上,专门探讨了我国企业家报酬制度创新面临的现实障碍与政策选择。作者认为,推行企业家期权报酬制度创新,应根据上市公司、高科技企业、非上市国有大、中、小型企业的各自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中国现代化的方向性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应该坚定地走城镇化道路,这是由历史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明智而科学的选择。国为它不仅可以解决中国现今面临的主要矛盾,而且符合主动式内生性的原则,促进各系统的整体连动性,实现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不仅是对我们党建党近8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也是对50年来我们建国立国历史经验的深刻概括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精确地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 ,它的先进性 ,首先体现在它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在民主革命时期 ,为了解决正确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问题 ,曾经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的代价 ,直到党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 ,明确了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 ,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后的特殊历史年代中,社会主义制度下现实矛盾问题的直接理论总结,对判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归属提供了原则依据,为解决现实矛盾问题提供了直接方法论指南。该文以对立统一学说为自觉方法论前提,观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问题及其处理,在理论上发展了革命导师的方向性观点,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探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地平。  相似文献   

16.
吕浩鹏  梁洁 《南方论刊》2023,(9):23-24+2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进程,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基于具体时期的具体国情,经历长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历史沉淀出的动态过程与理论,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一理论视阈,从理论指引、现实导向和世界意义三重维度,深度挖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发展性、先进性和全面性,阐发其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的遵循和彰显,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以往现代化模式在价值旨归上的高维超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现一种思潮,认为儒家学说是造成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当前社会进步的重要障碍。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儒家学说确实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也的确给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消极作用。然而,儒家学说并不都是可以抛入历史垃圾堆中的糟粕,它对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今天的中国的影响也并不全是消极的。它本身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少积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它的优秀部份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是目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世界性的历史现象。认清中国的国情,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规律.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规律只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相结合,才能成为对现实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指导作用的客观存在而发生作用,由此而形成具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带全局性的规律问题,它着眼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力于解决那些对全局发展有长期的和决定性影响的带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其范围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和作用的深度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和结局。要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首先要摸清国情,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所谓国情,就是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基本情况。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现存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具体形式、人口情况、国土资源、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水平、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