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起点,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建安文学发展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从建安作家与文学传统的关系方面略加论述。安建文人重视文学的价值,而且敢于创新。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对诗赋敢于提出形式华丽的要求,第一次提出了诗赋在形式上的标准。这是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的重要标志。在《典论·论文》中又称赞王粲“长于辞赋”,这说明他对辞赋的重视。这样,建安文人在创作上摆脱了两汉辞赋的创作追求堆砌词藻的弊病而创作出一些清新明丽、词采华美的抒情  相似文献   

2.
对庾信后期诗赋等情性之作主旨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决定庾信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是他后期情性之作,而情性之作的主旨不是“乡关之思”,而是复杂的节操意识。真正造成他晚期诗赋取得极大成就,造成赋境大变,并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的主要原因是他执着于“节操意识”的艺术外化。  相似文献   

3.
《汉书·扬雄传》说扬雄认为作赋“颇似俳优淳于髸、优孟之徒,非法度所存,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也;于是掇不复为。”这意味着扬雄曾以司马相如为楷模促进自我创作的激情已不复存在。他的主观意愿既与赋的客观社会效果相违背,又与赋的文学效应相悖离。但这并未影响他成为和司马相如并肩颉顽的汉赋大家。扬雄自述在创作上深受司马相如的影响,作赋弘丽温雅,又对前人的成就和艺术表现方式兼包并  相似文献   

4.
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的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诗赋的创作上.其创作风格独特,感情真切,对后世影响深远.通过对江淹作品深入地研究,本文认为,其文学创作中的佛道诗和感怀诗不仅在内容、形式、艺术风格上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鲜明地反射出他对人生深沉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是用他很高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技巧进行写作的。他的一生,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的《荷塘月色》,是他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如果说月有园缺,花有荣枯,朱先生笔下的“荷香月色”,则永属清新生动,永葆艺术的魅力。 下边就几个主要方面,谈谈本文的艺术成就。 露与不露。古人云:“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朱自清在揭示本文的旨意上,是既藏也露的。他劈头一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显然是他当时对  相似文献   

6.
今人对于王粲诗赋的看法虽间或有所论及,但迄今还没有见到比较全面的专文论述。至于谈到他的创作道路的发展,以及后期作品的思想意义,某些论见倒是很值得商榷的。他的诗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来诗人的深刻影响,更有待人们逐步作出较为深入的评论。王粲在建安诗人中是一位很有才华而又早熟的作家。从他十六岁写《七哀诗》第一首起,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这是在他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和思想等各方面生活  相似文献   

7.
曲文军 《南都学坛》2002,22(6):51-5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情痴情种”、“天下第一淫人”之称。有人说他是泛爱者 ,有人则说他是专爱者 ,彼此矛盾。指出贾宝玉“性爱体系”的说法 ,并对该体系逐层递进的性爱层次进行界定 ,这将使得人们在“泛爱”与“专爱”的矛盾面前 ,不再显得尴尬 ,对作者的创作动机也会有深入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庾信后期诗赋真实地描述了梁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中正义与非正义的悲剧性冲突,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种种人生苦难,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特征;庚信对南北文风的融合主要是将南方的文人文风和北方的民歌风格相融合,这种融合形成了他的后期诗赋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其文采风流冠绝当时,诗文书画皆开一代之风气。但他以宋宗室出身(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而仕新朝,以致后人对之褒贬臧否都颇费周折。批评者认为他的仕元于“名节”有亏,因所谓“名节”问题而贬低其作品者也大有人在。建国以来文学史、艺术史论及赵氏多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有关他的研究文章极为罕见。其实,对于主要以文学艺术成就传世的赵孟頫,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伦理价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诗文创作对唐宋两代文人的影响深远,尤其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更为显著。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岑参的山水田园诗也深受他的影响,尤其在岑参早期的生活与创作受其影响最大。陶渊明与岑参在家庭出身与仕宦经历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二人的仕宦经历都体现了仕与隐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都是通过山水田园诗表现出来的。对二人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岑参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不但深受陶诗之影响,而且在艺术表现上较陶诗更为成熟,二人的山水田园诗分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上,《论语》一书长期被奉为经典,所以治《论语》者,多是通其章句,明其义理,很少有谈论其文学成就的,偶有论及者,也是一鳞半爪而已。现代学者对《论语》的文学成就虽多有论述,但对《论语》在行文结构方面的成就,则有所忽略。这样,就必然会影响到对《论语》在文学成就方而的认识及评价。有鉴于此,故为文略谈陋见。一、规范本体、纲领昭畅孔门弟子在编写《论语》时,绝非是简单的直录,在结构上也是有所加工的。《论语》运用结构方面的技巧,不仅能很好地表现内容,使之“纲领昭畅”,而且在形式上也是多样的。兹列述于后。其一,有总有分者。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重要诗人,在唐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他上承二谢,下启王维。他的创作使初唐兴起并定型的五律得到巩固和发展。王维、李白和杜甫都表示过对他的倾慕,说明他的影响之大。深入研究其人、其诗对唐诗的整体研究无疑是必要的。然而孟浩然一生行踪至今尚有许多疑点,入京求仕一事即为疑点之一。入京求仕一事是考求孟浩然生平事迹、研究其思想发展的关键,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探讨。 对孟浩然入京求仕一事,有两种说法,即“一次入京说”及“两次入京说”。“一次  相似文献   

13.
杜牧不仅是晚唐的著名诗人,而且在散文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又一兼长诗歌与散文的名家。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卷2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此可谓确论。1 在决定散文创作的文学理论方面,杜牧与韩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韩愈文论的核心是文以载道和文体革新。文以载道是目的,文体革新是手段。他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也?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者,本志乎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他的创作活动实践了他的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潘岳诗赋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与其现实行为的矛盾,产生于他那困惑不安的心态。而急功好利的功名心与自在独立的人格向往的矛盾,价值观念的变化所引起的新旧道德的矛盾,是形成这种困惑不安的心态的重要原因。这种心理矛盾在他的诗赋创作中表现出郁积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陈子昂在文学史上之影响和地位问题,历来评价甚高。但就他的创作和理论看,以“古雅”拯时期,确无多少新意,且不说他创作上的“蹈袭”之病,就是其也理论也有“倒退”嫌疑,故当代学者对他于唐代文学之开创国颇有持怀疑态度的。笔者以变:陈子 唐代文学史和地位不容否定,前人地他的赞誉并非虚辞,后人对他的訾议也有理有据。我们主张将他的理论和创作放在初、盛之交这个特定的文学背景上考察,以为他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所起  相似文献   

16.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点四家之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了建安文学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诗史上成为具有重要贡献的大诗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乐府诗的创作上。鲍照死于兵乱,作品也大都散失,齐代虞炎奉命收集鲍诗,但毕竟是“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倘能半焉。”在仅存的二百零几首鲍诗中,乐府诗占八十六首,可见鲍照对乐府诗是十分重视的。清代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曾说:“杜陵以‘俊逸’题鲍,为乐府言尔。”可见历代诗人对鲍照乐府诗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7.
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事实上,庾信的辞赋观念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庾信前后期的辞赋创作,分析了庾信的辞赋观念,指出:庾信前期的赋学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摆脱汉赋作家曲终奏雅的套路,对辞赋的讽喻功能尚有一定的体认。而他后期提出的“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说,则体现了他对往代文体的清醒反思。“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反映了向诗之现实主义、骚之发愤抒情传统回归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朝鲜诗人丁茶山是实学派代表诗人,李朝实学之“集大成”者。丁茶山诗论中的文学思想体现在其文学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等方面,核心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为了更好地发挥诗歌的“补政”功能,丁茶山主张诗人作诗首先要以儒家经典提升志向、以实用之学、民族之学增广见闻、加强修养,而后“触物兴感”才能成就佳作。“抑扬顿挫”、“形似传神”与“清新的民族风格”是丁茶山追求的审美理想。他在诗论中体现的文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学色彩和美学价值,这不但成就了丁茶山自身创作实践中的鸿篇佳作,而且在朝鲜文坛上大放异彩,对当时和后世诗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衡赋的演变李法惠张衡不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赋和诗,在诗赋两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赋,在文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辞赋的发展开出了一个新境界。既有《二京赋》、《南都赋》这类早期创作的叙...  相似文献   

20.
北宋后期的党争与辞赋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的党争不仅是政见之争,也是学术思想、文学观念的冲突和论争。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否定诗赋取士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其立足点,则不尽相同,一为重实用,一为重道德。苏轼和他周围的文人对诗赋取士持开明的态度。在苏轼等人的影响下,北宋后期的辞赋各体均有人尝试创作。绍述以后,新党用事,复罢诗赋取士,北宋末期文人的荒疏学问和辞赋鄙俚与此有很大关系。由于以怨报怨的恶性党争,北宋后期少有大胆论政的辞赋力作。随着元以来党争的加剧,畏祸心理在这时期的辞赋中有显著表现,而且,辞赋中越来越浸入悲凉之气,宁静平和的心境逐渐让位于悲苦不振的心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