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以香港回归为契机,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文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符合高校实际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和措施,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香港回归的爱国主义意义□沈谦芳香港回归祖国以及普天同庆活动,深深震撼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心。这是一次持久而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透过热烈的喜庆氛围,冷静思索,正确理解,大力宣传香港回归的爱国主义,对于增强国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民族主体性内涵王晓林公元1997年7月1日,历尽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以“一国两制”方式促成香港回归的世纪伟人邓小平,虽然已离开他所挚爱的祖国和人民,但他那独立自主的爱国主义思想却永存人间。爱国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从...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祖国,是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步骤,是对中华爱国主义的丰富和弘扬。这一伟大事件,无论在今天还是在历史上,都值得大书特书。1997年6月25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迎香港回归座谈会,邀请胡家祥、邓剑秋、吴祖明、廖舟清、邓绍英、荣开明、李明开、郭德维、刘发中、陈文科。马晓玲、曾成贵、张艳国、陈建华、熊厚平、孙云、熊维明等领导和专家作了发言。兹摘要发表其中几篇,以飨读者。“一国两…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耻辱。这一历史盛事给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爱国主义作为人类最伟大、最神圣、最深沉的一种情感已被广大青少年接受。他们在维护国家统一、投身改革开放、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但是,也不可否认,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往往受到不良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影响.因此,抓住香港回归这一历史契机,进行…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既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也向我们提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严肃课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主题。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同社会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有明显差别。众所周知,一个民族充分高涨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七月一日香港的历史翻开崭新的篇章.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成为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盛事。抓住时机,对青年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刻理解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对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将起到推动作用。江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祖国在近代曾经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期凌。”翻开中国近代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浸透着中华民族的血和泪。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迫使当时…  相似文献   

8.
洗雪国耻喜庆回归———“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为庆祝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回归祖国,本刊与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1997年5月8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座谈会,首都地区知名专家学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任昭坤20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一直红火,近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可谓更为热烈。相比之下,应是同步的近代文学研究,就显得冷清了。香港回归祖国,一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自从150多年前英国侵占香港岛等地的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就与疯狂侵入...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也是一个历史转折。我们不仅十分重视回归之日这个“时点”,将会用庄严、隆重的庆典把它载入史册,而且我们更看重以此为转折展开的一个历史性的“过程”──香港回归给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由此产生的“裂变效应”。由此,生发出了我们的“香港回归机遇论”。香港回归的日子愈来愈近了。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世界著名自由港的香港,结束殖民地的历史,回到祖国怀抱,融入大陆经济体系,将给中国和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和机遇,也将使东亚和亚太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变化。用…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和意义: 1、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爱国主义理论研究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宏大系统工程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次征文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园地,以推动爱国主义理论建设,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理论体系,为今后持续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我国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重大科学决策。继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后,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的顺利回归,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成功的,对澳门“九九”回归将起到“借鉴、激励和鼓舞”作用,澳门回归祖国的前途明朗而美好。正确认识澳门回归祖国的性质和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澳门问题是殖民统治的产物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端,由澳门半岛、幽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61村平方公里。澳门半…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举世瞩目。在江苏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江苏与香港的合作一直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回归,必将对苏港合作的进程起推动作用,双方合作的领域更加宽广、合作的程度更加细密、深化。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香港的回归,苏港合作也将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何抓住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的机遇,通过进一步加强苏港合作,带动江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工作有新的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组织专文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引发人们的思考。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江海学刊…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中共中央向各地印发了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爱国主义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爱国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将搞好爱国主义的理论建设专门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并写入党的正式文件之中,排在“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四大建设”之首,是具有很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搞好这项工作,是当前理论界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理论工作者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认为,为落实搞好爱国主义理论建设的任务,应当明确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理论体系的目标模式,其根据和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香港回归,雪百年之耻!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四海欢呼,五洲同庆,诗人兴会,画师泼墨,歌手欢唱。啊,可歌可泣,可喜可贺!啊,升平盛世,迎接回归!  相似文献   

16.
从1997年7月1日起,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为此,天津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市社科院、市社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天津日报社联合举办“九七香港回归与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理论研讨活动.我们从来稿中选出部分作者的文章,精心编辑,汇集成约万字的文章,定名为“论香港回归与中国的发展”.文章分四部分:一、认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二、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发展.三、加强天津与香港之间的全面合作.四、展望香港回归后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7月1日起,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为此,天津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市社科院、市社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天津日报社联合举办“九七香港回归与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理论研讨活动.我们从来稿中选出部分作者的文章,精心编辑,汇集成约万字的文章,定名为“论香港回归与中国的发展”.文章分四部分:一、认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二、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发展.三、加强天津与香港之间的全面合作.四、展望香港回归后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何爱国 《江淮论坛》2006,2(4):83-87
陈独秀沿着20世纪初的“新民”思路,认为“现代爱国主义”之“真义”,就是自觉成为“理性的现代公民”,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国人“爱国主义”观念的更新,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公民教育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爱国主义是学术界争论多年的老问题,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以往研究爱国主义,是从下列概念出发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历史和阶级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体地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不同阶级又有不同阶级的爱国主义。就其形式而言:在国家政治情况正常时,表现为“埋头苦干”或“以劳定国”等;在国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造成危局和灾难时,表现为“为民请命”或“敢言直谏”,要求改善政治;在国家遭到外来侵略时,采取各种形式,反抗和打击敌人;在剥削阶级和统治者倒行逆施、阻碍社会发展时,人民奋起反抗。如此等等,这就是我们若干年来研究爱国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反洋教斗争中的爱国主义困惑》及《义和团运动和古典爱国主义的终结》等拙文中,曾对爱国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索,提出“古典爱国主义”和“新爱国主义”的概念。并对古典爱国主义的形成、内涵、特征进行了不成熟的阐述。由于篇幅限制,对新爱国主义的问题未及展开,本文拟继续对此发表一点粗浅认识,以便向专家、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