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2.
信息究竟是什么?柳文超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撰文认为,从哲学上探讨信息的本质,“信息”是一个标志物质特性的关系范畴。从本体论角度看,不能把信息说成是事物本身,也不是事物发出的声、光、电、热等。从认识论的观点看,它不是意识本身,而是把外界事物的特性转化为意识的过程。它是外界事物向意识事实的过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信息”这个概念,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接着,它又漫步于社会科学。信息是什么?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信息确实给哲学的头脑带来“痛苦”。它是隐身人,看不见,摸不着,却感觉到它的存在。让我们从一些熟悉的情况说起吧。甲向乙传递一封书信,信上有文字符号:“我明天去你家。”信息是什么呢?信息不是书信,也不是文字符号,更不是甲或乙本身。信息是由书信文字等材料、符号、信号载荷,在甲与乙之间传递的“我明天去你家”这一消息内容。因此,所谓信息,就是物质世界中,物质之间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中传递或交换的消息内容。那么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关于物体自身的性质、状态、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物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常将词视之为抒情性极强的文体,但也必须明确,注重主体性的艺术创造,并不是说就可以完全舍弃外界事物的触发媒介,取消对客观事物的完美塑造。黑格尔曾说:“抒情诗也不排除对外界对象的鲜明描绘。真正具体的抒情作品,要求把主体摆在他的外在情境里,  相似文献   

5.
我儿子挺聪明,可无论平时写作业还是大小考试,总有个粗心马虎的毛病。例如,做算术题不是把“+”号看成“-”号,就是把“6”看成“9”,再不就是忘了写得数;语文考试不是把字的偏旁放错了位置,就是少一横、多一点;  相似文献   

6.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对马克思的这一名言都很熟悉。但是,何谓解释世界?何谓改造世界?各人的理解却未必相同。一以往我们常常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前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改变世界的理论,而后者不是。但是,当我们看到恩格斯关于十八世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评论时就感到上述理解不一定准确。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7.
澄清对马克思一段话的误解关柏春马克思说过这样一段话:“劳动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无论如何必须在出卖以前就已有在。但是,工人如果就使他的劳动独立有在,他出卖的就是商品,而不是劳动。”①学术界绝大多数人认为劳动不能作为商品,主要就是以这段话为根据的;近...  相似文献   

8.
儒教帝王神的三个特征史建群董仲舒改造了儒学,创立了儒教。儒教尊奉帝王为至上神。由于帝王神是被捧为“神”的人,因而具有三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他不是纯精神性的神圣,常常表现出入的动物性本能的缺陷;地不是信徒内心体验的产物,而是由外界强行闯入民众心中的;他不...  相似文献   

9.
“崇洋”与“极化思考”(香港)黄展骥我国向来不像西方那么重视思维方法,尤喜爱堕入“极化思考谬误”!我们对许多事物的反应、判断和取舍,不是全盘接受,便是全盘排斥;不是狂妄自大,便是沮丧自卑;不是骑在别人头上,便是奴颜婢膝;不是仇洋排外,便是崇洋媚外。要...  相似文献   

10.
“诸法无我”辨析艾畦至少从公元三世纪以来,人们提起释迦牟尼的理论学说(不包括后来的大乘思想)来,总是以“三法印”来概括。“印”是印章,“三法印”的意思是说;符合三点理论的说法就好比盖有佛法印章,是真佛说;否则就是“外道”,就是假佛说。这“三法印”即三...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分不大清楚,他们以为应试教育就是泛指传统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是横空出世的,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并与之相对立、相斗争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有人认为现在所提的素质教育实际陷入了一种毫无历史承传的、自相矛盾的“怪圈”。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妥当的。应该说,我们否定应试教育并不等于否定传统的教育,更不是否定我们40年来的教育。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传统教育虽然存在着不少的弊病,但从总体上看,并不都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提法的深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样的人才叫创新人才,也就是创新人才的概念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是创新人才;有的人说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就是创新人才;有的人认为高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朱国华 《云梦学刊》2007,28(4):18-19
我们形容一个人的美,其实是不可以按照三围之类尺度来描述的,道理很简单,满足了那些条件的未必就美。古人宋玉对美人的称赞被认为是最高明的,他说:“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其高明之处在于,他认为美只是恰好,也就是不可以比较的。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人之美,是一个属于质的事情,而不是属于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古代诗歌不同流派的审美取向作了概括性的阐述。“言志”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诗歌理论、审美标准,居于中国诗歌理论首位;“缘情”说,是对东汉至魏晋的五言诗的一个高度概括,揭示了情感所具的美的品质,是对诗歌美的张扬;“形似”说,与“缘情”说是同时形成的美学理论,它表明诗人自觉地追求“感性显现”,自然地表现了一种绘画美;“格律”说,增强了诗歌的形式美、音乐美;“境界”说,表示中国诗歌理论、审美理论,正趋完善,并且自成体系,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神似”说,使诗歌“臻至高境”,进入了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禅化说”“诗道说”是从“境界”说中抽取出来的,不是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15.
论李贺诗歌“师心”的创作倾向李军作为人学的文学,是人们内在情感的表现形式,是作家心灵的外界投影。作家创作就是抒发其心灵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特殊感受和独特体验。李贺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写心态,可以说是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再现,带有鲜明的“师心”创作倾向。王世贞...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认为,在科学活动中起作用的不是水桶说所强调的知觉,而是,“观察“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而观察的前提是问题、假设。正是假设充当了我们的向导,我们今天的科学是建立在昨天的科学之上的,是昨天的科学─—探照灯起作用的结果。科学探照灯说的主体性思想表现在:它肯定了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建构作用;试图说明主体认识结构的重构问题。科学探照灯说的主体性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陆仁权一个复杂的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它。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性质,同样可从不同角度揭示:从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说,改革是“一种革命”①;从政治方向说,改革不是否定和抛弃我们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  相似文献   

18.
维纳问题的哲学辨析杜镇远维纳在《控制论》中写道:“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①。近半个世纪以来,信息科学的发展充分说明,维纳当年提出的有关“信息是什么?”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料学技术的范围,具有...  相似文献   

19.
论文写作的快捷门径王文清联想是散文的一大特色,所谓“浮想联翩,自如潇洒”就是对这种特色的赞誉。但是,不要认为联想只是散文的专利,似乎和论文无缘。我们的批评家不是常说“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吗?这也反映了论文的联想特色,也是对这种特色的称誉。谁能说论文和...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朝向自主进化“在起来”的过程,意味着存在的升级和超级智能对“此在”的存在性超越。人工智能具有存在性意义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在存在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中找到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存在论发展提供了当代人工智能新场域。人工智能“在起来”的过程,同时是显现人类智能存在性质的过程:智能是“关系的总和”,信息是基本关系,这一切都呈现出对于实在论和非实在论的超越致思。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都是关系体,所有形式的类人智能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工智能通用化就是机器智能的类人化;存在性升级就是关系层次的升级。实体存在论是对感受性关系的僭越;生存存在论是对关系致思的预见;人工智能蕴含着从实体存在论到关系存在论发展的信息基础和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