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哲学界至今仍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阶段,透过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前途的关注和思索,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及其历史形态,洞悉哲学基本问题的新的要质,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观,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理解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贺海港 《理论界》2007,(9):163-164
本文主要探究了抗税罪的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先偷税后抗税行为的定性及抗税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不作为犯理论一直被两大问题纠缠:不作为与作为的界限;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不作为与作为的界限植根于规范,即违反命令规范还是禁止规范,而命令规范同禁止规范的分野则应从立法意图及选择可能的角度进行考察,不能仅着眼于规范表述。刑法的因果关系属于社会的因果关系,不同于自然或哲学的因果关系,因此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具有规范性,在判断时需结合假定消去法与假定肯定法。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政治?列宁说:“政治就是一切阶级和阶层同国家和政府的关系。”又说“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列宁所说的政治概念就是政治学。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到政治学,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提到政治学。他们都肯定了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研究政治关系、阶级斗争、革命、改造等问  相似文献   

5.
<正> 一、传统廉价劳动力优势何在? 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普通劳动力资源的需求相对甚至绝对地下降,对智力劳动者的需求急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评价就不能而且也不应该只看到劳动力数量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片面地认定“劳动力资源丰富”。事实上我国“劳动力智力资源是相当贫乏的。”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存续成本日趋高涨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使传统“廉价劳动力”优势不断丧失,甚至普遍存在“高价”现象。如目前不少国营企业在现有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6.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学者们对历史规律问题的研究涉及历史规律的性质与特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研究和认识规律的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福州是闽越汉三族的结合作福建在周朝称“七闽”,最古的名称叫做“闽”,其先民。闽族大致分布在闽江下游,临水而居,文化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闽族生活的地方北山面海,气候优越,四季如春,有着生息繁衍的好环境。又因闽地处东南沿海,历史上有几个较为安定的时期,因而战国后期越族,晋朝和五代时期中原汉族大量南迁入闽。越族人的八闽当从战国中期开始。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在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海上……”。到了秦末,勾践的后高无话,带越国王…  相似文献   

8.
李晔 《阴山学刊》2001,14(4):61-64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及一切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以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为基础,历史认识是历史和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历史规律的研究涉及历史认识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也需要广阔的视域和更多元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龙山文化的发现与認識是从1930年发掘城子崖开始的,于今將近三十年了。解放以前一方面限于人力物力,一方面由于政治环境惡劣,发掘的規模既小,工作也难得系統;同时,当时的考古工作是在资产阶級学朮思想指导之下进行的,研究的成績自然不会令人滿意。解放以后,新中国考古事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与規模在发展着,但由于配合国家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发掘的任务过于急迫以及我国古代史上有待考古学帮助解决的課题太多,龙山文化遺址虽有大量发現,少数并作了部分的清理,但仍无余力选擇典型遺址进行大規模的发掘,即使那些零星的調查发掘結果,也难有余力印行正式报告,因此,想对龙山文化有所探求,不免感到資料之不足之苦。在山东境內,龙山文  相似文献   

10.
一 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特点及其规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在充当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本身也在流通,称为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和特点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过程产生的运动形式,它与商品流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货币流通又是直接依存于商品流通的,因而它由商品流通所决定,其前提条件是商品流通。具体来说,货币流通必须有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商品预先有确定的价格;二是各个商品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表达规律这一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影响着社会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的哲学概念中,对规律是这样表述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反复起作用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12.
葡人之所以可入住澳门,并非如以往多数论者所认为的是因中国官员徇贿受贿所致,而是明朝政府在知己知彼、权衡利弊的基础上的正确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才产生了汪柏与索萨为代表的中葡首次和谈,从而结束了两国的敌对关系,使守法从善的葡国商人加入到与中国友好通商贸易的外商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人所共知,历史学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已远远落后于现实社会需要,从而确实产生了严重危机,如学术著作出版难、大学历史系招生、分配困难等.那么史学怎样才能摆脱“危机”呢?下面试论之.一、历史学发展的深厚根源在于社会需要综观古今中外史学大师,其成功之处莫不在于符合社会需要.他们或是参与当时政治,或是当时文坛佼佼者掌握社会脉博;或掌握当时自然科学知识.总之,莫不与当时社会息息相关.《中国史学家评传》所列的八十二位中国传统史学家中,有百分之八十参加过政治斗争实践.如司马迁为朋友汉大将李陵抱不平,而惨受腐刑.唐朝杜佑著《通典》,是“征诸人事,将施有政”.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进行过文学创作,五分之一有相当贡献.如孔子删《诗》、《书》.王国维、郭沫若、吴晗、翦伯赞在诗歌、戏剧、散文创作上都有突出贡献.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学自然科学出身.《宋书》作者沈约精数学,王国维学物理学、心理学,胡适是学农业的,郭沫若是学医的,吕振羽是学电机工程,李济则懂心理学.国外史学家也是这样,很多大家既是自然科学家又是史学家,既是史学家又是文学家或哲学家等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中的历史地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融汇各学科精华的经世显学.西方的历史地理学不只具有平行发展的双重属性,更是相互交叉与渗透,体现了理智、道德和政治的和谐统一.术语问题是目前本学科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战国中山国若干历史问题考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年来,中山国研究成果丰硕,已刊出论文五十余篇,基本勾划出久湮史海二千余载的中山国的轮廓.但限于史料阙略,许多文章对中山年代、事件、人物、史料、城址等若干问题的论述与阐释存有谬误或失之偏颇,因此,笔者拟择要进行考辨,并同有关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在史学界内部,意见从未完全一致。解放初,苏联叶菲莫夫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部分认定,戊戌变法是反动的,因为它属于改良主义运动,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改良主义在本质上是反动的。但这个意见在中国史学界的多数人中并没有得到赞同。中国史学界一般承认戊戌变法的改良主义性质,但认为在当时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的作用。至于为什么本质上反动的改良主义会起进步作用,则缺乏充分的理论说明。近年来的研究,兵分两路:一路从戊戌变法的客观历史作用出发,主张摘掉改良主义的帽子,重新定性;一路坚持改良主义的定性,着力揭示其反动的本质。在某些论著中,通过对变法诏谕的分析,论证百日维新中执行的主要是洋务派的政策,载湉只不过是洋务派的皇帝,并推论即使维新不被推翻,康有为等维新派也只能成为新洋务派。这,可以看做后一路的重大“突破”。它给人以新的启迪,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对戊戌变法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王英利 《北方论丛》2002,(2):114-117
黑龙江省中俄经贸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清代黑龙江中俄经贸是双边地区经济开发、发展的产物,是在特定政治、军事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中俄经贸在当时处于规模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吴国著名的贤大夫公子季札,因典籍记载缺略,所以其重要的事迹,如让国、隐居延陵、救陈等皆暗而不明,引发学者长期争讼。近年面世的上博简《弟子问》、《吴命》篇内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弟子问》载孔子盛赞季札为"天民",即先知先觉的圣人,可知《春秋》不贬季札。《吴命》"吴走陈"的简文印证了季札救陈的可信性以及正义性。季札精通礼乐,是春秋时期深研诗乐的第一人,他是先秦时期吴文化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道路进行再认识,审视的目光首先对准了社会历史演进的“五形态论”.有人提出,它是一种典型的“单线发展论”,根本不成其为普遍规律,应当代之以“三形态论”(即关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理论).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论问题,有必要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广东瑶族来源的历史,是一个复杂而难度较大的课题.不断的讨论,会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本人在《广东瑶族历史若干问题探索》(下简称《探索》)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广东瑶族不是隋唐之际始从武陵向粤北迁徙,早于秦汉,瑶族先民已逾岭南来居住;二,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