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建华 《秘书之友》2008,(12):41-42
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酒的诗句:“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豳风·七月》)、“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小雅·湛露》)。平民喜饮,欲“以介眉寿”;贵族喜饮,“以燕乐嘉宾之心”。酒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饮料,很早以来就成为儒家礼乐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文化的载体。这也是早期酒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教育之鼻祖,正因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教育心想和基本教育方法开启了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之先河,孔子的许多精辟论述对现实的教育现象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我这里想重点论述的是从孔子的哲学思想看我们现在的“治校观”。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些论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意是:孔子说“国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使众多的星辰环绕  相似文献   

3.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内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所言,足以证明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是生于酒而死于酒的“酒仙”、“酒圣”。  相似文献   

4.
饮 洋人深入不毛,考察化外,发现土著儿童不知“竞争”为何意,从来无有“赛跑”之类的游戏;其内心之紊乱,约等同雅片战争之前,发现中国人划拳,败者得酒。  相似文献   

5.
郭蓓 《决策探索》2009,(22):76-77
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孔子有个很中肯的评价,他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学老儒’;他开战国游说之风:他创立,至少亦发扬光大,中国之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土之阶级。孔子的行为,与希腊之‘智者’相仿佛。孔子的行为及其在中国历史之影响,与苏格拉底之行为及其在西洋历史上之影响,相仿佛。”孔子作为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一扯到儒学,吵吵闹闹的东西就特别多。孔子说过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世不少人由此认为,这是强调重义轻利,儒家不重视财富,更反对人们对财富的一昧追求。紧接着又有人说:不对,儒家最重视财富,何以为证?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间酒肆,隔壁住着好几个酒徒。酒徒竟偷酒喝,偷酒的方法是凿壁成穴,以管入酒缸而吸饮之。他们轮流吸饮,每天夜晚都是如此。有一天,酒肆老板发现,但不动声色,入夜于置酒缸之处改置小便桶,内中便溺洋溢。夜深人静,酒徒又来吮饮,争先恐后。甲尽力一吸,饱尝异味,刚要声张,旋思我若独自吃亏,岂不太冤枉?有亏大家吃。于是  相似文献   

8.
最大的学问     
孔子曾经感叹说.颜回实在不是一个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因为他对我昕讲的无不心悦诚服。孔圣人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有所反思、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育助于老师自身丰富的好学生。但让人困惑的是,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哀叹说:“天丧予!天丧予!”这更让人感到奇怪,一个无助于自己的弟子之死,何以让孔子认为是天在灭自己呢?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历史课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0.
智,即是具有知人、知物、知事的洞察力,常能在事情处于萌芽状态下,就察知其发展,迅速寻求应对之策,获得成功。孔子说:“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谓“达德”,即古  相似文献   

11.
最大的学问     
魏剑美 《领导文萃》2009,(9):136-136
孔子曾经感叹说,颜回实在不是一个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因为他对我所讲的无不心悦诚服。孔圣人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有所反思、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有助于老师自身丰富的好学生。但让人困惑的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对老师毫无帮助的应声虫,居然由孔子给安排了七十二贤人中之第二的显赫高位。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哀叹说:“天丧予!天丧予!”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相似文献   

12.
头发政治学     
和静钧 《领导文萃》2009,(13):126-128
头发.乃“顶头大事”,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染发可以美发,但会对头发有损伤,领导人染发,有时还伤及到他的声望。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经历了这样的一场“头发风波”。  相似文献   

13.
<正> 无酒不成宴。 国人素来与酒有不解之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占有重要一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些千古绝句,古往今来,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骚客。 如今“酒文化”演绎成了“酒经济”。据统计,建国初期我国酒产量只有16万吨,其中白酒仅有11万吨,到了1994年酒产量达2331万吨,其中白酒达651万吨,转眼到了1997年白酒产量高达708.68万吨。从1950年至1980年30年间,我国酿酒工业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感受,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语文老师,做好课堂的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 (公元前 5 5 1-前 4 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他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而且经他编辑《诗经》 ,订正《礼》、《乐》 ,推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思想方面 ,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杰出的音乐家。孔子有很深的音乐修养。《史记·孔子世家》就记载孔子刻意寻求音乐的深刻内涵 ,追求准确掌握音乐形象的故事。孔子从师襄子处学习《文王操》 ,练了十日 ,不再向前推进。师襄子对他说 :“可以增加曲目了。”孔子说 :“我多次温习此曲 ,尚未领会此曲的意思。”一段时日后 ,师襄子又说 :“你…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10,(5):7-7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青州尧王制药总经理宗立成近日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爆出惊人之语:“医改如果成功了,是全国人民的悲剧!我敢这么说,就甘愿受千夫所指,不怕被人骂!”  相似文献   

17.
“五美”与“四恶”,可以说是儒家施行仁政的重要原则,值得好好研究。子张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呢?孔子的回答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这段话翻译出来,意思大概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利益,不是施行了恩惠又不必耗费钱财吗?选择可以辛苦百姓的事让百姓去做,这样百姓虽然辛苦,也不会有怨言。希望施行仁政并且施行了仁政,又何必贪求别…  相似文献   

18.
谗言     
鲍鹏山  莫言 《领导文萃》2006,(1):163-166
要说孔子平生最厌恶最恐惧的是谗言,大约不会太错,他自己就明确地说——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对这句话,我们不妨用语言学家的法子分析一下,按语言学家的分析,这个句子叫“兼语句”,即可以把它变成两个句子:我恶利口。利口覆邦家。前者说明了孔子厌恶的为何物,后一句则说明了孔子为什么厌恶利口,因为利口会倾覆我们的邦家。所以,孔子对利口的厌恶来自于对利口的恐惧。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而以失败告终,在他看来,与一帮小政客谗言大有干系。以致他愤怒地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大约是孔子被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谗言弄得失去了平常心了,在对语言问题上他几…  相似文献   

19.
《决策探索》2011,(7):91-91
有人说,酒就像一碗粥。此话不无道理。酒就是一杯多种风味物质熬制的“粥”,但,“粥”也各式各样,“粥”中“料”的多与少,熬“粥”的方式都决定了酒风味的丰满度与和谐度,决定了好喝还是不好喝。中国名酒中,有一种酒以“料”多、“熬”制方式地道而著称,它就是古井贡酒·年份原浆。  相似文献   

20.
杨中敏 《科学咨询》2009,(19):57-57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学习指导策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